试论使用人工智能推动正确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黄佶)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发展非常迅速,如何利用它来大量而高效地纠正对中国文化负载词不合适的翻译呢?近日在和一位人工智能专业人士聊天时,产生了一些想法,在此抛砖引玉。
在学术活动中,发现问题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发现问题,那么即使研究问题的能力再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多,也没有用武之地。如果要人工智能取代或部分取代或有效参与人类的学术研究活动,人工智能应该能够发现问题。
众所周知,龙象征吉祥(A 事件),龙被英译为 dragon(词典),dragon 的主要含义是恶魔(B 事件)。
人工智能系统如果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应该能够发现这里存在一个异常情况:虽然在英语辞典里,龙 = dragon,但是 A 不等于 B,或者说 A 事件和 B 事件是相互冲突的,按照跨文化传播的规则,这是不正常的,理应纠正。
于是,学习了大量知识并且能够发现问题的人工智能系统就可以迅速发现和列出翻译存在问题的所有中国文化概念,除了龙,还有“凤凰”(pheonix),等等等等很多。
随后,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它掌握的知识或人类设定的规则给出解决方案,例如音译。
音译后再和它掌握的其它知识去核对,避免不好的译法,例如音译的龙是 long,和常用词长、久 long 撞车了。发现问题后提醒人类参与进行修改,或者直接按照另外一套逻辑(例如近似拼音)给出解决方案 loong;添加后缀也可以,例如 longdeity。
还可以在现有资料中寻找是不是已经有了现成的解决方法,例如,早在十九世纪初,英美来华传教士就已经译龙为 loong 了。Collins 英语辞典也早就把“春节”和“元旦”译为 Chunjie 和 Yuandan 了。只是因为各种原因,这些译法没有普及开来。
这样,人工智能就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只是把各方观点(应该改译龙,没必要改译龙)和稀泥,合成出一个毫无原则性因而也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综述。
(黄佶,2024年10月2日)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发展非常迅速,如何利用它来大量而高效地纠正对中国文化负载词不合适的翻译呢?近日在和一位人工智能专业人士聊天时,产生了一些想法,在此抛砖引玉。
在学术活动中,发现问题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发现问题,那么即使研究问题的能力再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多,也没有用武之地。如果要人工智能取代或部分取代或有效参与人类的学术研究活动,人工智能应该能够发现问题。
众所周知,龙象征吉祥(A 事件),龙被英译为 dragon(词典),dragon 的主要含义是恶魔(B 事件)。
人工智能系统如果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应该能够发现这里存在一个异常情况:虽然在英语辞典里,龙 = dragon,但是 A 不等于 B,或者说 A 事件和 B 事件是相互冲突的,按照跨文化传播的规则,这是不正常的,理应纠正。
于是,学习了大量知识并且能够发现问题的人工智能系统就可以迅速发现和列出翻译存在问题的所有中国文化概念,除了龙,还有“凤凰”(pheonix),等等等等很多。
随后,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它掌握的知识或人类设定的规则给出解决方案,例如音译。
音译后再和它掌握的其它知识去核对,避免不好的译法,例如音译的龙是 long,和常用词长、久 long 撞车了。发现问题后提醒人类参与进行修改,或者直接按照另外一套逻辑(例如近似拼音)给出解决方案 loong;添加后缀也可以,例如 longdeity。
还可以在现有资料中寻找是不是已经有了现成的解决方法,例如,早在十九世纪初,英美来华传教士就已经译龙为 loong 了。Collins 英语辞典也早就把“春节”和“元旦”译为 Chunjie 和 Yuandan 了。只是因为各种原因,这些译法没有普及开来。
这样,人工智能就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只是把各方观点(应该改译龙,没必要改译龙)和稀泥,合成出一个毫无原则性因而也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综述。
(黄佶,2024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