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8日上午,我和高中同桌老友、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翟奎凤在复旦大学东门外的“春饼店”餐后合影。我们两个昔日发小聚集在一起,缅怀往事,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意气风发。哪知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世界巨变。我和老翟虽时常通话,却好几年没有见面了。

我和老翟相识于利辛一中(1995-1998)。1996年6月,刚结束高一学业的我和老翟转入新组建的“文科班”,成为同桌。迄今已过去了28年。那是利辛一中校史上最辉煌的时期。1993—1999年,利辛一中赢得原阜阳地区重点中学高考“七连冠”的殊荣。从这个校门走出了大量国家栋梁之才!

那时太穷,没有钱去拍照。我和老翟唯一的合影,就是1998年5月高三毕业时的集体照。我们俩站在后起第二排:右起第4位马建标,第8位翟奎凤。98年高考,我和老翟都考入安徽大学,老翟在中文系,我在历史系。从利辛一中到安徽大学,我们同窗七载,患难与共!

1998年9月10日早上5点多,天刚蒙蒙亮,我和老翟在利辛县粮油商厦附近登上开往合肥的长途客车——南京依维柯。一同前往的还有我的老父亲马西荣、老翟的大哥翟奎龙。途经凤台县淮河大桥后,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淮南八公山。上午11点左右,我们到了合肥火车站,转乘迎新的安大校车,来到安徽大学龙河路老校区。我的宿舍在202楼127室,老翟的在203楼,这一边喊一嗓子,对楼就能听见。

1998年9月11日,进入安徽大学第二天,老翟兴匆匆地拉着我坐车去了一趟合肥市政府门前的“花园街”,在那里拍了一张合影。这张照片是“地摊照相师傅”拍的,水平很差,还局部曝光了。但是,老翟抿嘴的独特表情被拍下来,难能可贵。

2008年春,大学毕业6年后,我冒着风雪重游安大校园,在当年的宿舍楼前合影留念。1998年9月,安大历史系迎新报道处就设立在我身后不远处。这条窄窄的小路两侧林立着高大的梧桐树,遮天蔽日。路的尽头就是著名的安大“英语角”,每周五晚上,合肥高校的学生都来这里交流。其中有很多男生是来寻找爱情的。那时流行一句话:爱在安大,学在科大,吃在工大!

2008年春节期间,一个大雪纷纷飞舞的早晨,我和爱人行走在安大校园这条熟悉的小路上。小路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路的尽头,依稀闪现着我和老翟当年在安大读书散步时的身影。

2000年春夏之交的某个下午,老翟来202楼127宿舍找我玩。我们二人信步到安大“眼镜湖”畔,英语角边。在那里,老翟推着自行车,驻足远望,我拿起相机拍下了这一幕。那天,老翟对我说,我们应该一起考研,进名校深造。我说,学者著书立说,是我所向往,但是太难了。老翟说,只要努力,我们一定会成为名扬天下的大学者。老翟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我。相继约定,他报考南京大学哲学系,我投考复旦大学历史系。

人生有了奋斗的目标,眼前就会一亮。2000年春夏之交的那个下午,我和老翟散步到安徽大学“生化楼”南侧的路口。我骑着自行车,迎着落日的余晖。老翟给我拍了这张照片。自有数码相机以来,我拍了无数的生活照。但只有老翟在2000年安大校园用“傻瓜相机”拍的这张,最让我喜欢,它记录了我们的青春时光和兄弟情谊。

2002年1月26日,我和老翟在合肥参加了当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老翟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洪修平教授攻读硕士学位;我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跟随恩师金光耀教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读研期间,我经常从上海乘最便宜的绿皮火车去南京大学看望老翟。

2005年3月,我到南京看望老翟,在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龚贤故居”前,为老翟拍下这张照片。照片中的他气定神闲,自信满满。当时,老翟正在投考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博士,旋即成为著名哲学家陈来教授的得意门生。老翟事后对我说:“我当时英语成绩不理想,比北大划的线低了几分,是被陈来先生破格招进来的。”

2005年3月16日,那天下着小雪,我和老翟游览了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继承了民国时期“金陵女子大学”校园,校内尽是近代大学的老建筑风格,美轮美奂。

2005年暑假,老翟提前到北京大学附近安顿下来,苦心专研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道周的易学著述。他在北大西门外的“承泽园”附近租了一间“斗室平房”。这年暑假,我从复旦历史系硕士毕业后升入博士班,利用空档期来到北京找老翟游玩。两人一起游览了清华大学,寻觅朱自清“荷塘月色”的遗踪,合影留念。

2008年7月,我获得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之后,到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跟随恩师汪朝光从事博士后研究。刚毕业的我整日穿着有复旦logo的毕业衫在帝都游逛。当然,最令人兴奋的是,我和老翟又在北京聚首了。当时,北京大学博士学制是四年。此时,我升级成博士后,而老翟还是北大博士生。

2008年7月,我和老翟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合影留念。我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但与老翟在一起,我总会情不自禁的笑起来。老翟就是我的精神良药。他能让我从精神的困境中走出来,在我最需要援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2008年7月,我和老翟“背着双手”,行走在北大未名湖的小岛上。一旁的老翟爱人打趣说,看你们两个走路的姿态一模一样!看你们两个谁先评上教授。按:老翟2017年评上山东大学教授,2018年我当选复旦大学教授。老翟总是领先于我,在爱情、婚姻和事业上都是跑在我前面,他始终是我人生路上的领跑者!

2008年10月12日,我和老翟等人一起爬香山,看万山红遍,层林浸染。一路上,老翟讲经说法,指点江山,众人为之折腰。

2008年10月31日,我和老翟在天安门合影。当时,我手中拎着老婆的包包,老翟挽住我的胳膊。不知情的,一定误以为这两人是“Gay",直惹得“路人甲”斜眼瞅我们。哈哈!

2009年7月初,老翟北大博士毕业后,去吉林大学任教。我赶到北京站为他送行。在北京站前的合影:我立左,他居右;我抿嘴,他自若。历史仿佛又回到了1998年9月11日,我们刚入安徽大学时,在合肥花园街合影时的那个场景,只是拍照者的神态转换了。无论天荒地老,依然不变的是我们的手足之情!

我和老翟相识于利辛一中(1995-1998)。1996年6月,刚结束高一学业的我和老翟转入新组建的“文科班”,成为同桌。迄今已过去了28年。那是利辛一中校史上最辉煌的时期。1993—1999年,利辛一中赢得原阜阳地区重点中学高考“七连冠”的殊荣。从这个校门走出了大量国家栋梁之才!

那时太穷,没有钱去拍照。我和老翟唯一的合影,就是1998年5月高三毕业时的集体照。我们俩站在后起第二排:右起第4位马建标,第8位翟奎凤。98年高考,我和老翟都考入安徽大学,老翟在中文系,我在历史系。从利辛一中到安徽大学,我们同窗七载,患难与共!

1998年9月10日早上5点多,天刚蒙蒙亮,我和老翟在利辛县粮油商厦附近登上开往合肥的长途客车——南京依维柯。一同前往的还有我的老父亲马西荣、老翟的大哥翟奎龙。途经凤台县淮河大桥后,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淮南八公山。上午11点左右,我们到了合肥火车站,转乘迎新的安大校车,来到安徽大学龙河路老校区。我的宿舍在202楼127室,老翟的在203楼,这一边喊一嗓子,对楼就能听见。

1998年9月11日,进入安徽大学第二天,老翟兴匆匆地拉着我坐车去了一趟合肥市政府门前的“花园街”,在那里拍了一张合影。这张照片是“地摊照相师傅”拍的,水平很差,还局部曝光了。但是,老翟抿嘴的独特表情被拍下来,难能可贵。

2008年春,大学毕业6年后,我冒着风雪重游安大校园,在当年的宿舍楼前合影留念。1998年9月,安大历史系迎新报道处就设立在我身后不远处。这条窄窄的小路两侧林立着高大的梧桐树,遮天蔽日。路的尽头就是著名的安大“英语角”,每周五晚上,合肥高校的学生都来这里交流。其中有很多男生是来寻找爱情的。那时流行一句话:爱在安大,学在科大,吃在工大!

2008年春节期间,一个大雪纷纷飞舞的早晨,我和爱人行走在安大校园这条熟悉的小路上。小路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路的尽头,依稀闪现着我和老翟当年在安大读书散步时的身影。

2000年春夏之交的某个下午,老翟来202楼127宿舍找我玩。我们二人信步到安大“眼镜湖”畔,英语角边。在那里,老翟推着自行车,驻足远望,我拿起相机拍下了这一幕。那天,老翟对我说,我们应该一起考研,进名校深造。我说,学者著书立说,是我所向往,但是太难了。老翟说,只要努力,我们一定会成为名扬天下的大学者。老翟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我。相继约定,他报考南京大学哲学系,我投考复旦大学历史系。

人生有了奋斗的目标,眼前就会一亮。2000年春夏之交的那个下午,我和老翟散步到安徽大学“生化楼”南侧的路口。我骑着自行车,迎着落日的余晖。老翟给我拍了这张照片。自有数码相机以来,我拍了无数的生活照。但只有老翟在2000年安大校园用“傻瓜相机”拍的这张,最让我喜欢,它记录了我们的青春时光和兄弟情谊。

2002年1月26日,我和老翟在合肥参加了当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老翟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洪修平教授攻读硕士学位;我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跟随恩师金光耀教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读研期间,我经常从上海乘最便宜的绿皮火车去南京大学看望老翟。

2005年3月,我到南京看望老翟,在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龚贤故居”前,为老翟拍下这张照片。照片中的他气定神闲,自信满满。当时,老翟正在投考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博士,旋即成为著名哲学家陈来教授的得意门生。老翟事后对我说:“我当时英语成绩不理想,比北大划的线低了几分,是被陈来先生破格招进来的。”

2005年3月16日,那天下着小雪,我和老翟游览了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继承了民国时期“金陵女子大学”校园,校内尽是近代大学的老建筑风格,美轮美奂。

2005年暑假,老翟提前到北京大学附近安顿下来,苦心专研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道周的易学著述。他在北大西门外的“承泽园”附近租了一间“斗室平房”。这年暑假,我从复旦历史系硕士毕业后升入博士班,利用空档期来到北京找老翟游玩。两人一起游览了清华大学,寻觅朱自清“荷塘月色”的遗踪,合影留念。

2008年7月,我获得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之后,到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跟随恩师汪朝光从事博士后研究。刚毕业的我整日穿着有复旦logo的毕业衫在帝都游逛。当然,最令人兴奋的是,我和老翟又在北京聚首了。当时,北京大学博士学制是四年。此时,我升级成博士后,而老翟还是北大博士生。

2008年7月,我和老翟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合影留念。我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但与老翟在一起,我总会情不自禁的笑起来。老翟就是我的精神良药。他能让我从精神的困境中走出来,在我最需要援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2008年7月,我和老翟“背着双手”,行走在北大未名湖的小岛上。一旁的老翟爱人打趣说,看你们两个走路的姿态一模一样!看你们两个谁先评上教授。按:老翟2017年评上山东大学教授,2018年我当选复旦大学教授。老翟总是领先于我,在爱情、婚姻和事业上都是跑在我前面,他始终是我人生路上的领跑者!

2008年10月12日,我和老翟等人一起爬香山,看万山红遍,层林浸染。一路上,老翟讲经说法,指点江山,众人为之折腰。

2008年10月31日,我和老翟在天安门合影。当时,我手中拎着老婆的包包,老翟挽住我的胳膊。不知情的,一定误以为这两人是“Gay",直惹得“路人甲”斜眼瞅我们。哈哈!

2009年7月初,老翟北大博士毕业后,去吉林大学任教。我赶到北京站为他送行。在北京站前的合影:我立左,他居右;我抿嘴,他自若。历史仿佛又回到了1998年9月11日,我们刚入安徽大学时,在合肥花园街合影时的那个场景,只是拍照者的神态转换了。无论天荒地老,依然不变的是我们的手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