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虫吧 关注:21,283贴子:229,770

123种鸣虫的图文简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言:为丰富贴吧对鸣虫品种的专项介绍,补足一直以来鸣虫图片零星而不集中的情况,特此本着图文并茂、具一定科学性的原则制作本帖,同时因本人不怎么拍照,故所有借用的图片都会附上拍摄者或首次发布者的网名。本帖大部分品种都附上了拉丁学名,将中文正式名放在标题部分进行展示,文字部分是本人编写的,希望本帖能加深朋友们对鸣虫的认识。(本帖中的“市场”特指上海的虫市)
一、小型蛉虫类
1.安徽金蛉蟋(Svistellaanhuiensis):俗称“大黄蛉”,久负盛名,属于蛉蟋类鸣虫的代表品种,根据体色不同,特别是翅面色泽的区别,又有“紫蛉”、“乌金”、“绿蛉”等,白天鸣叫,叫声是连续不断的“叮叮叮~”声,清脆响亮,饲养上可以给予南瓜、胡萝卜、泡饭、黄瓜等食物,器具可以用万体、黄蛉盒、蛉筒饲养。

大黄蛉1(乐事)

飞翅型大黄蛉2(乐事)

大黄蛉鸣叫3,经典的乐版视角,从食缸向内观察(乐事)

飞翅型大黄蛉4(网图)


IP属地:上海1楼2024-10-12 00:52回复
    2.小耳金蛉蟋(Svistella rufonotata):俗称“中黄蛉”,又称“五月蛉”,比较耐热,长寿,体态偏短圆,野生虫有些个体有线虫寄生,挑选时最好避开腹面发黑一块以及异常颜色的,晚上鸣叫,叫声是单口金属声,旺叫时期会从夜晚延续到翌日早晨,此虫不论野生人工都善于逃逸,清理和喂食时要注意防逃。

    中黄蛉鸣叫1(乐事)

    中黄蛉背面观2(乐事)


    IP属地:上海2楼2024-10-12 00:59
    回复
      3.灰黄蛉蟋(Natula matsuurai):俗称“小黄蛉”,耐寒怕热,寿命长(9、10月的野生虫养到第二年5月很轻松),体色明显收到季节影响,6-8月的野生虫体色偏黄,其他季节则黑、褐色为主,群养互残比较明显,一盒最好别超过6只,盒具空间相对宽大些比较好(比如8*8的黄蛉盒或者直径9厘米的万体),白天晚上都会叫,尤其是冬季和早春的冷叫声很悦耳,饲养时注意保湿,人工虫少见,遇到的话可单养(须比较长)

      褐色型的小黄蛉1,大部分小黄蛉都这个颜色(乐事)

      人工小黄蛉2(攻玉生)

      小黄蛉鸣叫3(老糊)

      偏金黄色的小黄蛉4(乐事)

      虫市比较少见的绿小黄蛉5(Parasite)


      IP属地:上海3楼2024-10-12 01:04
      回复
        4.高山小黄蛉:学名未知,“高山小黄”作为商品名多年,又称“旱小黄”,本种略耐干燥(相比前一种小黄蛉而言),体型狭长,色泽鲜黄,叫声有些类似黑头墨蛉,音调偏尖锐,节奏急促,本种更适宜观赏。

        群养的高山小黄蛉1,密度稍微大了一点(小黑牛)

        高山小黄蛉细节图2(原生态)

        高山小黄蛉细节图3(原生态)


        IP属地:上海4楼2024-10-12 01:09
        回复
          5.双带金蛉蟋(Svistella bifasciatum):俗称“金蛉子”,次于“大黄蛉”的一种广受欢迎的蛉虫,双须很长是玩赏重点(比大黄蛉更长),鸣声还可以,多在白天鸣叫,鸣声带有明显间隔,音质相较大黄蛉总显逊色。但本种在耐干燥、皮实度方面胜过大黄蛉和其他部分小蛉虫,部分个体甚至能在晚秋不加温的情况下,继续鸣叫。

          金蛉子侧面1(小黑牛)

          金蛉子清洁前足2(乐事)

          金蛉子鸣叫3(乐事)


          IP属地:上海5楼2024-10-12 01:12
          回复
            6.银翅金蛉蟋(Svistella argentata):俗称“银蛉子”,本种外翅具银白色斑纹,外观比金蛉子更漂亮,声音相差不大,但音质稍显得哑,野生虫叫口蛮勤的,多是产自海南等地。

            左起依次为:江南金蛉、云南金蛉和海南金蛉(银蛉子未更名前的叫法)【千年小何】

            银蛉子1(小黑牛)

            银蛉子2,上雄下雌(鸣虫子)


            IP属地:上海6楼2024-10-12 01:16
            回复
              7.翠股拟蛉蟋(Paratrigonidium chloropodum):俗称“翡翠蛉”,本种以大腿为翠绿色得名,叫声似油蛉,但音量轻很多,本种反应敏锐,体型迷你,喜欢在盒具内快速游走,同时对湿度很敏感,饲养中要尤其注意不要缺水,否则很容易死亡(相比其他小蛉虫更明显)

              翡翠蛉1(鸣虫子)

              翡翠蛉2(鸣虫子)

              翡翠蛉3(鸣虫子)

              翡翠蛉4(那首歌)


              IP属地:上海7楼2024-10-12 01:19
              回复
                8.亮黑拟蛉蟋(Paratrigonidium nitidum):俗称“油蛉”,亮黑色的色彩养在白色虫具内最显虫,颜值较高,声音一般,功率在小蛉虫里尚可,野生虫为主,偶有人工冬虫。

                油蛉1(小黑牛)

                油蛉2(乐事)

                油蛉3(乐事)


                IP属地:上海8楼2024-10-12 01:21
                回复
                  9.误用金蛉蟋(Svistella wuyong):俗称“红头黄蛉”、“黑眼红胸蛉”,与红胸金蛉蟋外观相似,但红胸金蛉蟋后足无黑色纵带且端部无黑斑,与本种不同,鸣声尚可,具有金属韵味,但连续性欠佳,很像断口版的金蛉子,叫口也勤。

                  红头黄蛉鸣叫1(东予)

                  红头黄蛉侧面观2(东予)

                  红头黄蛉背面观3(东予)

                  红头黄蛉腹面4(东予)


                  IP属地:上海9楼2024-10-12 01:23
                  回复
                    10、暗端金蛉蟋(Svistella fuscoterminata):虫市中的“暗瑞蛉”即为本种,长相尚可,以外翅末端颜色暗而得名,鸣声“叮……叮”,中间有间隔,并不常见,属于比较小众的品种。

                    暗端金蛉1(鸣虫子)

                    暗端金蛉若虫2(鸣虫子)

                    暗端金蛉3(鸣虫子)

                    暗端金蛉雌虫4(鸣虫子)


                    IP属地:上海10楼2024-10-12 01:25
                    回复
                      11.黑头墨蛉蟋(Homoeoxipha obliterata):俗称“蚁蛉”,市场上的“墨蛉”一般指本种,夏秋各有一批,夏虫寿短,秋虫善鸣,声似锯木(也有说像二胡的),富于变化;饲养中群养黑头墨品相损耗很快,同种间善于争斗,如果不嫌麻烦的话,其实单养更好,同时也不影响鸣叫,这点不同于小黄蛉。

                      “烟囱里看墨蛉”视角1(乐事)

                      飞翅型墨蛉2,墨蛉的飞翅易脱落(乐事)

                      墨蛉3(乐事)

                      墨蛉鸣叫4(乐事)


                      IP属地:上海11楼2024-10-12 01:28
                      回复
                        12.黑足墨蛉蟋(Homoeoxipha nigripes):俗称“乌节墨”,大腿具大面积的黑色斑块,近整条大腿的三分之二,靠近内侧部分偏白色,非常吸睛;常和秋天的黑头墨蛉混合出现在市场上,鸣声与黑头墨蛉明显不同,别有一番风味,相比黑头墨蛉,数量较少。

                        乌节墨背面1(乐事)

                        乌节墨侧面2(乐事)

                        乌节墨3(乐事)

                        乌节墨腹面4,大腿黑白分明,与黑头墨明显不同(乐事)


                        IP属地:上海12楼2024-10-12 01:33
                        回复
                          13.赤胸墨蛉蟋(Homoeoxipha lycoides):俗称“红胸”,部分个体呈现出明艳的红黑二色,体型粗短,触角像触电般颤动,较耐低温,10℃左右仍能存活,15~18℃最佳(此温度区间内比较肯叫),怕热,晚秋时节的鸣声似蟋蟀,群养互残比小黄蛉稍平和一些,同时本种不爱乱蹦,过虫做清洁在群养虫里,算容易的。有一国外相似种,俗称“北美红头墨”。

                          红胸“证件照”1(乐事)

                          红胸2(小黑牛)

                          红胸3(小黑牛)

                          红胸腹面4(夏侯夏)

                          红胸侧面5(乐事)

                          虫市购买的“全红”红胸6(本人拍摄)

                          外观相似的“北美红头墨”7(Dennis0)


                          IP属地:上海13楼2024-10-12 01:37
                          回复
                            14.斑翅拟蛉蟋(Paratrigonidium venustulum):俗称“花金蛉”、“云南花蛉”,与油蛉同属,并不以鸣声见长,声调为断续且单一的“叽—”声,体色黑白相间,配色感极佳,适合观赏。

                            云南花蛉鸣叫1(那首歌)

                            云南花蛉正面2(小浩子~)


                            IP属地:上海14楼2024-10-12 01:40
                            回复
                              15.斑翅灰针蟋(Polionemobius taprobanensis):俗称“草蛉”,容易饲养,叫声普通,为单音的“兹~”,常见于管理粗放的草地及地被植物附近,因其声形均无亮点,少有人去养,个人觉得本种有点类似低配版的微型金蛉子,小时候经常遇到,倍感亲切。

                              草蛉1(千年小何)

                              草蛉雌虫2(千年小何)

                              草蛉3(网图)


                              IP属地:上海15楼2024-10-12 01: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