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中国历史学家、共产主义战士、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伟大的革命领袖范文澜老同志撰写的《唐代佛教》,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佛教是什么样的:
佛教修行,以涅槃为终极目的。所谓涅槃,译义为灭、灭度、寂灭、圆寂、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等,实际只是死的化名(化名多至六七十个)。佛教思想是最脆弱、最怯懦的人的思想,它把人生看作全部大苦,编造出生苦、老苦、病苦等所谓八苦。生苦全出于空想,病苦老苦正反映天竺文化的落后,它不敢从改进民术,与病、 老作斗争方面着想(在这点上, 道教固然妖妄,但还企图和自然作斗争),佛教却在自然现象面前,消极悲观,表示屈服,完全不敢有对抗的想法,专心在死字上做功夫,希望死后解脱轮回之苦,永远无为和安乐。爱无为的是懒情人,爱安乐的是贪私人,佛教基础建立在统治阶级的懒情贪欲自私等卑劣心理上面,统治阶级始终不会改变这种心理,佛教也就总是有所依靠。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寄生虫,因为能够进行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推动社会不断前进,佛教极端贱视劳动生产,并专替统治阶级消除民众的阶级斗争,大批僧众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不营造而居大寺庙,实在是一群囊国病民的寄生动物。《易经系辞》说,“天地之大德曰生”,佛教以涅槃为无上妙境,等于说“天地之大德曰死”(佛教认身体为 “毒器”,死是解脱)。《系辞》又说“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变化)”, 社会富有日新,并且生生不息,才是发展的气象,佛教提倡不事生产,等待涅槃,其后果正如唐傅奕所说 “入家破家,入国破国”,也可以说入族灭族,佛教思想与汉族人传统的文化思想正正相反。但是佛教从西汉末传入中国以后,影响一直在扩大,隋唐两朝发展到最高度。主要原因不外乎是它有一整套叫做因果指报应的骗术,利用当时创造了巨大财富的被剥削阶级仍然贫苦无告,和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需要麻痹人民的反抗意志,面他们自己又有懒惰、贪欲、自私等心理,骗术获得了统治阶级广泛的推崇。佛教强调因果报应,用以解释阶级的不平等、富贵贫贱相差悬殊的原因,对统治阶级非常有利,因而获得统治者的保护和推广。加以谎话连篇,无处不是谎话大话,胁人以地狱无穷尽之苦,诱人以富贵千万倍之报,被压迫人民不免受骗,而特别有贪心的人,更不免堕入术中,受骗至死而不能自拔,成为虔诚的不是存心骗人而实际是骗子的佛教徒。







佛教修行,以涅槃为终极目的。所谓涅槃,译义为灭、灭度、寂灭、圆寂、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等,实际只是死的化名(化名多至六七十个)。佛教思想是最脆弱、最怯懦的人的思想,它把人生看作全部大苦,编造出生苦、老苦、病苦等所谓八苦。生苦全出于空想,病苦老苦正反映天竺文化的落后,它不敢从改进民术,与病、 老作斗争方面着想(在这点上, 道教固然妖妄,但还企图和自然作斗争),佛教却在自然现象面前,消极悲观,表示屈服,完全不敢有对抗的想法,专心在死字上做功夫,希望死后解脱轮回之苦,永远无为和安乐。爱无为的是懒情人,爱安乐的是贪私人,佛教基础建立在统治阶级的懒情贪欲自私等卑劣心理上面,统治阶级始终不会改变这种心理,佛教也就总是有所依靠。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寄生虫,因为能够进行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推动社会不断前进,佛教极端贱视劳动生产,并专替统治阶级消除民众的阶级斗争,大批僧众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不营造而居大寺庙,实在是一群囊国病民的寄生动物。《易经系辞》说,“天地之大德曰生”,佛教以涅槃为无上妙境,等于说“天地之大德曰死”(佛教认身体为 “毒器”,死是解脱)。《系辞》又说“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变化)”, 社会富有日新,并且生生不息,才是发展的气象,佛教提倡不事生产,等待涅槃,其后果正如唐傅奕所说 “入家破家,入国破国”,也可以说入族灭族,佛教思想与汉族人传统的文化思想正正相反。但是佛教从西汉末传入中国以后,影响一直在扩大,隋唐两朝发展到最高度。主要原因不外乎是它有一整套叫做因果指报应的骗术,利用当时创造了巨大财富的被剥削阶级仍然贫苦无告,和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需要麻痹人民的反抗意志,面他们自己又有懒惰、贪欲、自私等心理,骗术获得了统治阶级广泛的推崇。佛教强调因果报应,用以解释阶级的不平等、富贵贫贱相差悬殊的原因,对统治阶级非常有利,因而获得统治者的保护和推广。加以谎话连篇,无处不是谎话大话,胁人以地狱无穷尽之苦,诱人以富贵千万倍之报,被压迫人民不免受骗,而特别有贪心的人,更不免堕入术中,受骗至死而不能自拔,成为虔诚的不是存心骗人而实际是骗子的佛教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