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是6世纪中叶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是6世纪以后中国北方、西北方操突厥语的民族名称。突厥原本是柔然的锻奴,公元546年突厥可汗阿史那土门征服了想要进攻柔然的高车国残部。随后突厥可汗土门以救援柔然为借口,向柔然可汗阿那瓌要求联姻。阿那瓌仍将突厥人当做为自己打铁的奴才,派使者去责骂土门:“尔乃我锻奴,何敢发是言耶?”土门大怒,下令斩杀了使者,并向西魏求娶公主并成功。从此,突厥部落便开始对柔然的战争,并于552年颠覆了柔然汗国进而占据了柔然的土地,柔然残部逃到了北齐和中亚。至此,突厥人成了蒙古高原上的新兴的主宰,阿史那土门建立了突厥汗国,自称伊利可汗。553年,伊利可汗死,两个儿子科罗、燕都相继立,其中燕都号木杆可汗,“勇而多智,遂击茹茹灭之”,“又西破厭哒,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他的工作主要是征服了阿尔泰山以东蒙古草原诸族。而他们的叔叔莫贺咄叶护,即在突厥汗国分裂后被尊为室点密可汗,伊利可汗的弟弟开拓了西域和中亚。这样,突厥汗国的疆域“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属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