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康吧 关注:2,694贴子:119,329

看原著细节,记杨康二三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注杨康吧有段时间了,发帖为敬。
一楼献给度娘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10-22 21:10回复
    一、包惜弱带给杨康最消极的影响:
    ——母亲的生命状态让杨康很没有安全感,情感比较内隐,很少袒露真心。
    风雪惊变时,包惜弱肚子已经大了。“被救后,【过得年余】,无可奈何之下,终于委身相嫁(完颜洪烈)。”那时,杨康大约1岁。我们如果带入杨康视角,从他1岁开始,用他的眼睛来看周围,就会发现母亲的种种反常表现让他成长在矛盾重重的世界。
    原文:“数年之后……贫道晚上夜探王府,……不禁又气愤,又难受,原来杨兄弟的妻子包氏已贵为王妃。……却见她居于【砖房小屋】之中,抚摸杨兄弟铁枪,【终夜哀哭】。”
    我们姑且推定杨康大约5岁。杨康长到5岁,他的母亲贵为王妃,却总生活在一个【砖房小屋】,还【整夜哀哭】?自打出生以来,母亲的反常与痛苦就陪伴着自己,他的内心是什么感受?——一定非常疑惑敏感,并且惊惶不定。
    在杨康5岁左右,包惜弱把牛家村的旧物都搬到王府来了。自此以后就穿着粗布麻衫,住在里面,一住就是十几年,到杨康十八岁成年。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10-22 21:25
    收起回复
      说说包惜弱的精神状态。
      原文:“中年女子坐在桌边,一手支颐,【呆呆出神】”……“那女子抬头望着烛光,似乎【神驰远处】”……“郭靖从橱缝中望出去,见进来的正是王妃。只见她缓步走到桌边坐下,【望着烛火呆呆出神】。”
      包惜弱好像一直在灵魂出窍。跟儿子聊天,也是以听、应答为主,极少开启有生命力的新话题。
      从住所、穿着与精神状态来看,虽然十八年过去了,但包惜弱本质上【一直活在十八年前的牛家村】,所以她总是【郁郁不乐、神思恍惚,心事重重】。
      包惜弱的精力和心思并没有真正花在杨康身上,母亲并没真正“看见”自己的儿子。后来包惜弱跟着杨铁心自杀,完全不顾及杨康,我并不觉得奇怪。
      某种程度上说,杨康是被母亲“忽视”的,这影响了他的个性。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10-22 21:30
      回复
        杨康没有安全感,和包惜弱相处时总是撒娇,开口说话前总喜欢先叫一声“妈”,对母亲有一种很深的依恋。他的撒娇耍宝,投母亲所好,好像是一种【确认母爱】的表现,比如【折断兔子腿】。
        原文: “(郭靖)心想这人知道母亲心慈,便把好好一只兔子折断腿骨,要她医治,好叫她无心理会自己干的坏事,对自己亲生母亲,怎可如此玩弄权谋?”
        很多人看到这里,就因为【好叫她无心理会自己干的坏事】【玩弄权谋】是杨康的动机。
        这一节没有杨康的心理描写,没有金庸的旁白注解,只写了郭靖的看法。以郭靖的个性&母子相处,他这样臆断很正常,但这不能代表杨康的真实动机。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10-22 21:37
        回复
          勾连前文来看,他没对母亲掩瞒这次的坏事。
          他前面不正跟母亲说他怎样捉弄王处一,怎样骗了穆氏父女吗?杨康还把自己囚禁穆氏父女后的打算和心理都对母亲和盘托出了。
          他是把做的【坏事】都说完了,才轮到兔子。
          原文:“【啊,险些儿忘了】。刚才见到一只兔子受了伤,捡了回来,妈,你给它治治。’说着从怀里掏出那只小白兔来,放在桌上。”
          由此可知,杨康干坏事不怕母亲知道,包惜弱也并不严惩,郭靖是在以己度人。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10-22 21:39
          回复
            杨康【折断兔子腿】为了什么呢?应该是为了哄母亲高兴。
            看《铁枪破犁》中母子对话,杨康还有“微笑”“笑”“哈哈大笑”的神态,写包惜弱就没有什么活气。这就是母子的日常相处及包惜弱生命状态的缩影。
            包惜弱没有几天是高兴的,一天到晚神思恍惚,对事对物不感兴趣。敏感的儿子想了这个办法来让母亲有事可做。从后面包惜弱的反应来看,杨康是了解母亲的。
            原文:那女子道:“【好孩子!】”【忙】拿出刀圭伤药,给兔子治伤。
            【忙】字就写出她比之前更有活力。给小兔子治伤时,包惜弱更有活气,更像个活人了。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10-22 21:42
            回复
              二、杨康的父母爱情之“包惜弱为何认不出杨铁心”?
              杨铁心、包惜弱分别了近二十年,杨铁心隔着老远,听着声音就认出了坐在轿子里的王妃是自己的妻子,但是包惜弱却相逢对面不相识。
              书中给出的解释是杨铁心多年颠沛流离,容貌大改。其实这里有bug的。包惜弱这么多年来日日思念,那声音怎么听不出呢?深层原因还有两个:
              一方面,包惜弱认定杨已经死了,潜意识里就会否认。另一方面,包惜弱和他人互动时,好像既在那里,又像在灵魂出窍。她对周围的现实世界、人事物不关注,导致她“忽视”眼前人。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10-22 22:45
              回复
                三、谈谈杨康对穆念慈的情感模式:感性先行,理性后来居上。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10-22 22:47
                回复
                  插播一条“贪图富贵”。杨康贪图富贵吗?贪图的。有具体表现吗?有的。
                  他看不起穆氏父女跑江湖,放言如果不是皇族,自己可以娶公主。又有:
                  原著:向杨铁心看去,只见他【衣衫破旧,满脸风尘】,再回头看父亲时,却是【锦衣玉饰,丰度俊雅】,两人直有天渊之别。完颜康心想:“难道我要舍却荣华富贵,跟这穷汉子浪迹江湖?【不,万万不能】!”他【主意已定】。
                  他在这里已拿定主意了,不愿意【漂流江湖】,在【生父】与【富贵】之间选择了富贵。
                  但是呢,他后来又去闯荡江湖了,没嫌累。半夜睡在卸下的门板上,还睡得挺香,挺能吃苦。他要富贵又不贪恋,不贪恋富贵却又放不下,为什么?
                  原因在杨康的成长经历中。杨康长到18岁,父亲完颜洪烈野心勃勃频繁出差;包惜弱枯守旧屋神思恍惚;丘处机游侠在外苛责敷衍,反而是【荣华富贵】一直相伴左右,给了他一种【身份认同&安全感】。
                  又有两个细节:杨康宴请王处一、郭靖时耍手段气坏王处一,王顺势说要化【一千两银子】,旁人气坏了,杨康却回【好说,好说】,多么气定神闲。——富贵荣华是底气,让他对局势有把控感。
                  归云庄被救后,康靖同行,一路客栈有人招待酒饭。杨康这么反应的:
                  原文:杨康一笑,给了一两银子赏钱……杨康冷笑道:“瞧归云庄送客送到哪里?
                  对于别人拿钱通关,被别人【用钱硬控】,他是很敏感的。更何况前面他正在闷闷不乐:
                  原文:杨康心中感慨无已,一月前命驾南来时【左拥右卫】,【上国钦差】,何等威风,这时悄然北往,【荣华富贵,顿成一场春梦】。
                  杨康很在乎荣华富贵带给他的这种【身份认同】,他在【他人和外在】上去【寻求自己的生命意义】。他贪图富贵并不是为了酒池肉林,纵情声色。对他来说,荣华富贵给了他一种【把控感&安全感】,这是他在别处找不到的。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4-10-23 10:12
                  回复
                    分析了细节,等文中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0-23 11:11
                    收起回复
                      回到康慈恋上。杨康什么时候看上穆念慈的?———比武招亲看到穆,就看上了。
                      原文:“忽听得鸾铃响动,数十名健仆拥着一个少年公子驰马而来。
                      那公子【见了“比武招亲”】的锦旗,向那少女【打量了几眼】,【微微一笑】,下马【走进人丛】,【向少女道】:“比武招亲的可是这位姑娘么?”那少女红了脸转过头去,并不答话。 ”
                      杨康先【从远处】看到了比武招亲的旗子,说明他是知道这次比武性质的;然后他【打量】穆念慈【好几眼】,证明不是随便瞥一眼,是看清楚了。看清楚就【微微一笑】,证明【看对眼】了。所以他就不走了,从【马上下来】,【走进人丛】。这时他没有立刻登台,只是站在人丛里,因为他心思缜密,要先明确情况。他问了一句,目的是【确认穆念慈在招亲】。潜台词:如果是穆念慈招亲他就上,如果不是,他就不上了。
                      整个【比武招亲】阶段,专门写到【杨康看穆念慈】就有四次。后面三次看穆念慈,也都是意味深长。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4-10-23 20:18
                      回复
                        杨铁心确认【穆念慈在比武招亲】后,原文:
                        那公子道:“比武招亲的规矩怎么样?”穆易说了一遍。那公子道:“【那】我就来试试。”
                        这段证明杨康知道比武招亲的【性质和规矩】,他要参加的。这时的他温文尔雅。但是呢,杨铁心不想招惹【富贵公子】,所以找理由婉拒,特别提到了【社会地位差别太大】这一点。
                        从杨康的角度来说,这一条足够有说服力了。照理,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但是呢,杨康有个潜意识的动作,【那公子望了红衣少女一眼】。他在做决定前【又看了一眼穆念慈】,表明他心中【留恋不舍】。
                        于是,他没话找话,问了一句“你们比武招亲已有几日了?”后来听说招亲大半年没有敌手,激起了少年人的争胜好勇的心气,就【缓步走到中场】,明确参加了。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4-10-23 20:33
                        回复
                          比武开始后,杨康一开始是【用袖子拂】穆念慈,这既因为他的骄傲,也因为他对穆念慈含情。打斗中:
                          原文:“那公子这三招攻得快速异常,而那少女三下闪避也十分灵动,各自心中佩服,【互相望了一眼】。”
                          已经特意看了第三眼了,真是有眼缘啊。
                          他又骄傲又含情,托大疏忽,导致场面失控,自己的【外衣袖子被扯了下来】。
                          原文:“那少女向旁跃开,把半截袖子往空中一扬。 ”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4-10-23 20:40
                          回复
                            最后呢,当自然是打赢了。人呢,当然是不愿意娶的。绣鞋呢,也是不想还的。
                            原文:——穆易笑道:“请教尊姓大名?”那公子笑道:“不必说了吧!”转身披上锦袍,【向那红衣少女望了一眼】,把绣鞋放入怀里。
                            理性上已经不愿娶穆念慈了,感性上还是又看了一眼,还是恋恋不舍。
                            杨康对穆念慈总是这样,感性上总是先冲,跑在前面,这是本能;理性又后来居上,这是利益的权衡与审视。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4-10-23 21:24
                            回复
                              关于比武招亲时杨康的【轻薄无行】:
                              【闻鞋子】这个真的是无语,只能说是古代男子的恶趣味了,没的洗。
                              说一说其他表现:
                              1️⃣被穆念慈扯下衣袖后,杨铁心想顺势走掉。杨康【脸色一沉,喝道:“可没分了胜败!”】
                              他为什么会落了下风?因为他温柔含情,托大疏忽。但从事理上看,前面他放言“打到他一拳算他输”,没打到过他。这时也确实不能算输了。
                              2️⃣杨康【抱着】不放,说“你叫我一声亲哥哥,我就放你!”
                              这句话轻薄吗?轻薄的。但结合语境来看,又有另一层理解了。
                              差点翻车后,他就来真的了,扯下长袍打得穆念慈近身不得。
                              原文:“两人斗得正急…那公子心想:这时我要伤你,易如反掌,不过【有点舍不得】。忽地【左掌变抓】,……右臂抄去,已将她抱在怀里。”
                              本来他俩斗得正急,根本停不下来。杨康之前用【凌厉掌风】压制住穆念慈,继续出掌,就要【打伤她了】。他舍不得,【由掌变抓】,就是【由攻转守】,是一种怜香惜玉。因为他是【忽然】变化的,穆念慈不防备,仰面跌倒,杨康就【抱住】了她。
                              杨康说这句话时,他俩处在【中场】,离其他人有段距离,这句话就他俩知道,旁边的【杨铁心】也没有听见。杨康轻薄中也有分寸。
                              3️⃣“脱”绣鞋名场面
                              原文: “那少女急了,飞脚向他太阳穴踢去…那公子反腕钩出,又已拿住了她踢过来的右脚。……那少女更急,【奋力抽足】,脚上绣着红花的【绣鞋竟离足而去】,但总算挣脱了他怀抱,坐在地下,【含羞低头】,【摸着白布袜子】。”
                              看了很多剧版的,都是杨康【主动】脱穆念慈鞋子。但是细看这段文字,是穆念慈要踢杨康时又被【拿住右脚】,她【奋力抽足】时鞋子【离足而去】,落在杨康手中的。”鞋子不是主动脱的,没那么轻薄。
                              脱鞋后,康、慈各有一个反应:穆念慈“含羞低头,摸着白布袜子”,已经芳心可可了;杨康呢,“向那红衣少女【望了一眼】,把绣鞋【放入怀里】。”他俩的反应同频共振了。
                              当杨铁心生气地让杨康还鞋时,杨康才说“这是她甘愿送我的,与你何干?”从穆念慈的反应来说,确实是心甘情愿送的。
                              至此,杨康虽有三分轻薄,但在言在理,不是混乱失智的人,穆念慈喜欢不是毫无理由。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4-10-23 21: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