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新乡名称考 据《清统志》、《蒙古游牧记》、《中国历史地图集》所载,好心电为清初扎赉特旗扎萨克的驻地。“好心”为蒙语“好沁”的音转,汉译为“旧地方”。1936年,伪县公署在白庙子设第六区(六保),从此好心开始用于行政区划名称。1946年2月20日,泰来县人民政府在白庙子设第九区(亦称好心屯区)。1962年从宁姜公社分出一个公社,驻在白庙子,定名为好新公社,“好新”之称沿用至今。 白庙子考 约建于1810年(清嘉庆十五年)左右,为扎赉特旗扎萨克守灵庙。因此庙为白色,故以蒙语称为“查干得沙”,汉译为“白色庙”。清朝末期蒙地开始弛禁,扎赉特旗出放平、守等段蒙荒,汉族人大量迁入查干得沙定居,便直接称此地为白庙子。 街基乡名称考 街基乡因其境内有个街基屯而得名。街基屯建于清嘉庆年间,当时名为长山堡。1910年(清宣统二年),该屯农户王顺向大赉厅塔子城分防经历捐银200两,做为办学经费。分防经历为褒奖其勤学义举,准王顺在长山堡出放街基号。从此,远近村民便以“王顺街基”代替了长山堡。久之,人们为了称呼方便,直称为街基。 宁姜乡名称考 宁姜乡驻王家围子,因其境内有个宁姜村而得名。1946年建立人民政权,成立泰来县第九区政府。区组织委员宁士行、区小队长姜树常去五九村辛屯执行任务,被土匪包围在一户农民家中,双方展开枪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而牺牲。为了纪念宁、姜二位烈士,把烈士牺牲地的五九村改为宁姜村。1956年建乡,把驻在王家围子的乡,命名为宁姜乡。 宏升乡名称考 宏升乡驻特克吐屯。清朝末期,此地是扎赉特旗与科尔沁右冀后旗交通道上的一个小村落。因此地春夏之际道路泥泞,车辆到此经常“打误”,蒙古族人就称此地为“特克吐”,汉译为“好误车的地方”。1962年从街基公社分出一个公社,驻特克吐,命名为宏升公社,取人民公社宏伟壮丽,如旭日东升之意。 胜利乡名称考 胜利乡驻大五家子。因开荒立屯之时有五家农户而称为五家子。1955年6月14日,七区取消序数称谓,取从胜利走向胜利之意,改为胜利区。1956年并村划乡时,泰来县第七区划为两个乡,驻大五家子的乡命名为胜利乡。 克利乡名称考克利乡驻克利屯。“克利”系蒙语“呼和黑勒”演变而来,汉译为“蓝色林子”,因屯前有一片树林子而得名。后来,汉族居民称为“刻里”。1935年,甲长李锡宝认为“刻里”同“克李”同音,对李姓人犯忌。因此,强令改为克利,并于村头立牌写“克利”二字,以示周知。 大兴乡名称考大兴乡因驻大兴站而得名。蒙古族牧民依布在此开荒立屯,因此得名依布气。1927年洮昂铁路通车,在依布气南建大兴火车站。不久二屯连接到一起,大兴便代替了依布气。 汤池乡名称考 汤池乡驻汤池屯。建于清道光年间,有一个姓吴的牧民,经常到此地放牧,发现有一个四季不冻的池塘。以后会同一户姓朱的牧民,到此定居,取名塘池。后来人们习惯称为汤池,取意“流不尽的泉子”。 大榆树乡名称考 大榆树乡驻佟家店。“佟家店”是指一家姓佟的商户在此开了一处大车店而得名。1936年,泰来县在此地新增第七区(亦称第七保),因附近有一棵百龄古榆,人们则称为大榆树保,这是大榆树用于行政区划名称之始。 四里五乡名称考 四里五乡因其驻地四里五而得名。清光绪年间周立忠、隋天友来此地立屯,建了五间草房,人们习惯称为大草房。不久,在该屯四周各挖一条界壕,每边四里半长。从此,四里五便代替了大草房。1962年,从大榆树公社分出一个公社,驻在四里五屯,命名为四里五公社,此为四里五用于行政区划名称之始。 和平乡名称考 和平乡驻于家围子。清光绪末年于家农户在此开荒立屯,得名于家围子。1950年从塔予城区分出一个区,为泰来县第十区,1955年6月14日命名为和平乡,取保卫世界和平之意。 托力河乡名称考 托力河乡以与大兴乡界河名称而命名。托力河系蒙语,汉译为鸡头米河。因此河盛产芡实(俗称鸡头米),1956年划乡时,始用托力河命乡名至今。 平洋镇名称考 平洋镇以驻地名称命名。清末嘉庆年间,扎赉特旗扎萨克在此地修建一座兴经寺,寺由五座庙宇组成。蒙古族人称此地为“他本斯莫”,汉译为五庙子。1940年后,张平洋受冀东军区派遣到五庙子从事抗日救国活动。光复后,在泰来县城组织东北人民自卫军,任嫩江军区副司令员、嫩南军分区司令员。1945年11月28日在县城遇刺牺牲。人民政府和广大群众为了纪念张平洋烈士,泰来县解放后,把张平洋居住和战斗过的五庙子,改名为平洋镇。 江桥镇名称考 江桥镇因驻江桥而得名。清光绪年间有两户蒙古族居民乌拉基姆德和高温照类在此立屯。屯北嫩江水流冲击形成一陡崖,陡崖上树根、草根等经水冲刷,久而成为黑色。因此以蒙语命名为“哈拉尔戈”,汉译为“黑色崖子”。1920年(民国9年),在屯北嫩江上修一座木桥以沟通南北。1926年(民国15年),洮昂铁路建成通车,在“哈拉尔戈”建火车站。此地成为南北交通要冲,定名为江桥车站。从此,江桥便代替了“哈拉尔戈”。1927年(民国16年),泰来县新划五区,江桥为第四区,从此江桥开始用于行政区划名称。1931年11月4日,在这里爆发了由马占山指挥的、震惊中外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嫩江桥抗战。塔子城镇名称考 塔子城镇由驻地而得名。塔子城始建于辽代的中后期,为辽泰州或下辖兴国县。塔子城历经沧桑,史学家对此众说纷纭,直至清朝末期已濒于颓废。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在此设大赉厅分防经历时,城中仅10余户人家。以塔子城称呼此地,也就在这一段时间内。因城西南一华里半处,有辽塔一座,城由塔命名,即塔子城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