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想写网文,所以在生病的时候想好设定,规划了主角的主线,然后写了一些章节,当时写的时候自己感觉不到什么问题。
最近回过头分析,只能说,果然问题很大——只有主角剧情,没有世界剧情,用动画比喻就是只有前景背景是空白的,或者换一个更形象的比喻,单口相声、双人相声、群口相声……唯独背景一成不变。
世界剧情对于网文多么重要,应该没有人不清楚,我写出来的世界剧情,自我分析了一下有这么一些问题,我相信大多数新手网文作者应该也类似:
1. 静止世界 --> 遍地是雷的剑拔弩张的世界。
就是单纯从设定出发构思的一个完全静止的世界,而网文需要的是一个剑拔弩张的世界,这样主角在里面触发各种埋好的矛盾,剧情写起来才有张力。
构思这样的世界,并不是让你凭空构思各种矛盾,那工作量就海了,所有作者都是把现实中的矛盾搬到幻想世界里去,就像你把现实中的场景、现实中的人物关系、现实中的对话、现实中的逻辑搬到网文中一样。
所以,一个剑拔弩张的世界,不能把过分和平的日常搬到幻想世界,而是要把一个处处都是雷的特定的历史进程搬到幻想世界,主角不论去哪里都是踩雷。
归根到底,网文看的不是世界剧情,也不是主角剧情,而是两者重合部分——主角踩雷而引发的剧情。
世界剧情和主角剧情的重合部分——主角踩雷而引发的剧情,这相当于用双关的手法,同时交代两者。
除了遍地埋雷,还有一种用多线视角,写整个战场遍地是炮弹的写法,但这在网文中只是空耗作者设定的时间,对网文来说,主角没经过的地方风平浪静,主角经过的地方地雷连环爆炸,这种写法是最省构思的——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有性价比的。
所以比起遍地都是热点的战场,网文作者们更加钟爱构思和描写那些“暴风雨前的平静”的局面,这样的局面才是最适合网文主角出场的,但视角描写看似简单,其实是更大的限制,背后的工夫全在这种微妙局面的构思上。
2. 孤立舞台、孤立世界 --> 从点到线到面,从战场到战役到战争,从小到大但彼此联系的世界。
跟舞台剧发展起来的电影、电视相比,网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更大舞台的成本更低、地点的切换成本更低,这是网文相对于舞台剧、电影、电视最突出的特点,因而才有了网文——对时间不严格,但对空间连续性的要求极高。所以,即使是女频的宫斗文都需要一个大的皇宫,不同场景要发上在皇宫的不同地方,早期的宫斗文代表作还珠格格还从皇宫内宫斗到了外面。
但是从写作角度,地点切换就特别难了,系统流只解决了切换逻辑问题,解决不了地图设计问题。早期网文,主线是直接换地图,支线走的是遗迹冒险流。
现在的网文则采用不断把舞台延拓,由小到大的方式,同一个场景的前期、中期、后期基本上是一个三角形结构,支线则是类似黑暗之魂中的竞技场,把支线以不同NPC和不同地点的方式塞进去。
因而有了我标题中的——战场、战役、战争。
(1)场景的规模由小到大,关联的NPC由少到多,对应着,主角的实力由低到高,主角的社会地位由低到高。
(2)将NPC分成多个势力阵营,用线串起来,随着场景的升级,NPC背后的势力也浮现出来越来越多的线索。
(3)不同势力阵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构造世界主线的关键,他们对主角的不同态度和诉求就是故事本身。
(4)具体切分:场景三角形,多个势力阵营的多个三角形;主角实力三角形,主角社会地位三角形。
然后,战争依然可以继续升级——战国,战争世界。
----
3. 模板也代入
即使我说得头头是道,该不会还是不会,我也是如此。但只要找准方向,有一个大家都特别熟悉的模板可以代入,抗日战争。
但需要强调的是,最重要的不是代入,而是把整个历史阶段在幻想世界展开,增加主角的力量升级、物品收集、队友收集……种种因素,以便于给读者提供即时反馈,这一点大家不论新手作者,还是老读者,都应该清楚。
首先,抗日战争最大的好处是阵营极为完备,永远不需要你考虑怎么加阵营,而是要不断合并阵营,不要把问题复杂化,因为那个时代,严格来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阵营。
然后,是矛盾不断激化,直到最后的全面战争,随着欧战爆发,中日战争又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这就是场景的不断延拓。
最后,里面有好几个局部战场可供选择,这就类似不同的新手村或者单机的不同主角,不论你想写什么社会阶层、什么样的局部冲突、什么样的升级路线,你都能直接找到模板套入。
选择开局阵营,开局的时间点,因而也就决定了开局引入的阵营个数,开局的矛盾冲突。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地点,因为时间可以虚化,事件可以强行衔接。
比如选择了东北,我完全可以把郭松龄的滦州兵变(1911年,背后是李大钊的兵运路线)、皇姑屯张作霖之死(1928年,背后是日本)、九一八事变(1931年,关东军开始下克上)、张学良不抵抗和去西北(背后是常凯申的如意算盘)、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七七卢沟桥事变(1937年,全面战争)、淞沪会战(1937)年,全部出串起来。
(1)开局的地点。
具体的地点,可以选择前线的东北、华北、上海,也可选择中线的南北铁路线、长江中下游沿线,还可以选择腹地最常见的是四川,更内陆的是面临种种分裂势力的边疆。
(2)开局的局部战争。从滦州兵变,到中原大战,到十年内战。
(3)主角选择的阵营。
(4)故事线。
代,都能往里代——只要你想好了主角的设定和故事。
最近回过头分析,只能说,果然问题很大——只有主角剧情,没有世界剧情,用动画比喻就是只有前景背景是空白的,或者换一个更形象的比喻,单口相声、双人相声、群口相声……唯独背景一成不变。
世界剧情对于网文多么重要,应该没有人不清楚,我写出来的世界剧情,自我分析了一下有这么一些问题,我相信大多数新手网文作者应该也类似:
1. 静止世界 --> 遍地是雷的剑拔弩张的世界。
就是单纯从设定出发构思的一个完全静止的世界,而网文需要的是一个剑拔弩张的世界,这样主角在里面触发各种埋好的矛盾,剧情写起来才有张力。
构思这样的世界,并不是让你凭空构思各种矛盾,那工作量就海了,所有作者都是把现实中的矛盾搬到幻想世界里去,就像你把现实中的场景、现实中的人物关系、现实中的对话、现实中的逻辑搬到网文中一样。
所以,一个剑拔弩张的世界,不能把过分和平的日常搬到幻想世界,而是要把一个处处都是雷的特定的历史进程搬到幻想世界,主角不论去哪里都是踩雷。
归根到底,网文看的不是世界剧情,也不是主角剧情,而是两者重合部分——主角踩雷而引发的剧情。
世界剧情和主角剧情的重合部分——主角踩雷而引发的剧情,这相当于用双关的手法,同时交代两者。
除了遍地埋雷,还有一种用多线视角,写整个战场遍地是炮弹的写法,但这在网文中只是空耗作者设定的时间,对网文来说,主角没经过的地方风平浪静,主角经过的地方地雷连环爆炸,这种写法是最省构思的——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有性价比的。
所以比起遍地都是热点的战场,网文作者们更加钟爱构思和描写那些“暴风雨前的平静”的局面,这样的局面才是最适合网文主角出场的,但视角描写看似简单,其实是更大的限制,背后的工夫全在这种微妙局面的构思上。
2. 孤立舞台、孤立世界 --> 从点到线到面,从战场到战役到战争,从小到大但彼此联系的世界。
跟舞台剧发展起来的电影、电视相比,网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更大舞台的成本更低、地点的切换成本更低,这是网文相对于舞台剧、电影、电视最突出的特点,因而才有了网文——对时间不严格,但对空间连续性的要求极高。所以,即使是女频的宫斗文都需要一个大的皇宫,不同场景要发上在皇宫的不同地方,早期的宫斗文代表作还珠格格还从皇宫内宫斗到了外面。
但是从写作角度,地点切换就特别难了,系统流只解决了切换逻辑问题,解决不了地图设计问题。早期网文,主线是直接换地图,支线走的是遗迹冒险流。
现在的网文则采用不断把舞台延拓,由小到大的方式,同一个场景的前期、中期、后期基本上是一个三角形结构,支线则是类似黑暗之魂中的竞技场,把支线以不同NPC和不同地点的方式塞进去。
因而有了我标题中的——战场、战役、战争。
(1)场景的规模由小到大,关联的NPC由少到多,对应着,主角的实力由低到高,主角的社会地位由低到高。
(2)将NPC分成多个势力阵营,用线串起来,随着场景的升级,NPC背后的势力也浮现出来越来越多的线索。
(3)不同势力阵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构造世界主线的关键,他们对主角的不同态度和诉求就是故事本身。
(4)具体切分:场景三角形,多个势力阵营的多个三角形;主角实力三角形,主角社会地位三角形。
然后,战争依然可以继续升级——战国,战争世界。
----
3. 模板也代入
即使我说得头头是道,该不会还是不会,我也是如此。但只要找准方向,有一个大家都特别熟悉的模板可以代入,抗日战争。
但需要强调的是,最重要的不是代入,而是把整个历史阶段在幻想世界展开,增加主角的力量升级、物品收集、队友收集……种种因素,以便于给读者提供即时反馈,这一点大家不论新手作者,还是老读者,都应该清楚。
首先,抗日战争最大的好处是阵营极为完备,永远不需要你考虑怎么加阵营,而是要不断合并阵营,不要把问题复杂化,因为那个时代,严格来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阵营。
然后,是矛盾不断激化,直到最后的全面战争,随着欧战爆发,中日战争又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这就是场景的不断延拓。
最后,里面有好几个局部战场可供选择,这就类似不同的新手村或者单机的不同主角,不论你想写什么社会阶层、什么样的局部冲突、什么样的升级路线,你都能直接找到模板套入。
选择开局阵营,开局的时间点,因而也就决定了开局引入的阵营个数,开局的矛盾冲突。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地点,因为时间可以虚化,事件可以强行衔接。
比如选择了东北,我完全可以把郭松龄的滦州兵变(1911年,背后是李大钊的兵运路线)、皇姑屯张作霖之死(1928年,背后是日本)、九一八事变(1931年,关东军开始下克上)、张学良不抵抗和去西北(背后是常凯申的如意算盘)、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七七卢沟桥事变(1937年,全面战争)、淞沪会战(1937)年,全部出串起来。
(1)开局的地点。
具体的地点,可以选择前线的东北、华北、上海,也可选择中线的南北铁路线、长江中下游沿线,还可以选择腹地最常见的是四川,更内陆的是面临种种分裂势力的边疆。
(2)开局的局部战争。从滦州兵变,到中原大战,到十年内战。
(3)主角选择的阵营。
(4)故事线。
代,都能往里代——只要你想好了主角的设定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