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上座部吧 关注:3,495贴子:31,837

12因缘快让我头秃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就是,不是先有的身体,再有的行为,再有的意识吗?为什么12因缘是先有的行为再有的意识再有的身体,是我理解错了,思考的方向错了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1-01 17:42回复
    这个“行”不是指行为,是心的造作,本来没有身体乃至山河大地,因为有心的造作(一念无明),然后分别对立就产生了身体和一切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11-01 22:2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那为何行生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1-16 11:47
      回复
        “行”也不是什么身口意三业。
        据经典记载———「见我者,是名为行」、「彼以常见为行,彼以断见为行」。
        「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若见我者,是名为行。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转?无明触生爱,缘爱起彼行。……彼爱受因……彼受触因……彼触六入处因……。彼六入处是缘起法,无常、有为(应译有漏或有苦);彼触、受、爱,行,亦是缘起法,无常、有为(应译有漏或有苦)。……于受见是我……于想见是 我……行……于行见是我……于识见是我……。」杂阿含57经。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1-18 06:41
        回复
          十二因缘中的“识缘名色”,其实只是简说而已”(其他的十二支也有类似的简说,比如触缘受,具体情况应该是触缘受、想、行),这里经典里面记载的具体情况应该是“名色缘识,识缘名色”。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1-18 06:42
          回复
            而“名色缘识,识缘名色”里面的这两个识,其实内涵是不一样的。
            名色缘识的识,仅仅只是“六识”(见闻觉知),而后面识缘名色的“识”,是“爱识、染识、取识”的意思。
            “识缘名色”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自己的见闻觉知上面执着了,
            于是就发生了根追逐境的因缘,而根境就是简称的“名色”。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1-18 06:42
            收起回复
              十二因缘是禅观法,观,要从这个六根(六入)开始。
              五蕴,在六根这里缘起——缘眼色生眼识,缘触生受想行,………。
              贪嗔痴(无明),也在这里缘起,——何等谓无明耶?于五蕴集、灭法不知,不明是谓无明,……。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1-18 08:21
              回复
                多谢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1-20 00:1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行。在这里理解为意动(身行口行意行中的意行)。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11-25 20:19
                  回复
                    不是靠思考的,是观禅哦。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2-02 17:59
                    收起回复
                      只要有任何造作(行、业)当下就有五蕴的生起,行是识生起的助缘和先导,识受想(相)三者俱生俱灭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24-12-03 17:12
                      回复
                        行有他行你行我行,父母行有了你懂吗?何况业行是看不见的,十二支非常重要。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3-03 11:20
                        回复
                          行是指执行、思考、行动(包括脑的行动(意行)、心的行动(心行))
                          十二因缘并不是一定是顺的,也不是一定是逆的,看你把每个环节的指定在哪个部分,你应该知晓每个缘的意思,和每个缘的因。这就是十二因缘的用法。
                          也就是十二个因和对应的缘。行和识,侠义说,就可以是指大脑思考后(行)才能判断认知(识)。
                          而死后,因为你前生中的无明,贪爱上了些事物,入了业识,心也就因业识确定了业趣,也就导向了贪爱的地方(行),然后心造作出六入处,产生六触,产生受,产生爱取有,产生“我有”/“有我”的认知(识),而得生,这是至生的业行,即造作。(接二楼所述)


                          IP属地:斯里兰卡14楼2025-03-08 12:01
                          回复
                            这里很快就会变的和“佛门吧”等等那些伪佛教吧一模一样,真正阅读,思考经典的人一个都没有,记住是真正的一个都没有。
                            至少从上面的回答来看一个都没有。连基本的经都没有阅读,更别说解释经的论,连阅读的能力都没有更别说思考。完全还是伪经伪论那一套,加上自己自由发挥来胡说八道。


                            IP属地:河南15楼2025-03-22 11:0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经上已经说的清清楚楚了,行是三种行,身行,语行,意行。识是六种识。为什么还要胡说八道,这些人连经都没看过。
                              十二缘行是法,和世间见解(世俗谛)都不是一会事,十二缘行是从法上说,理上的缘起,都不能简单看成世间事时间上的因果链。不是时间上的因果,因为以世间事来看每一刻肯定都包括了所有十二支,每一个动作都是三种行,六种识,名色,等等。十二缘行是理上的因果关系。
                              行也不等于身体,法是拒绝有身见的。而且是以行为缘才有识,从微细上说,识是行的堆积。
                              由于十二缘行很巧妙,也可以从三世上看,无明行是前世,识至受是生有,爱取有是业有。生老死是来世。
                              由以前的行为得现在的认识,简单理解行生识可以这样理解。


                              IP属地:河南17楼2025-03-22 11:2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