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读完了覆汉,想说说我个人觉得不太好的情节,和比较好的部分吧。
先说说我觉得不太好的部分。
1、孙策面对太史慈的斗将退缩了,这个我觉得很不合理。你可以说孙策残暴嗜杀,但绝对没理由说他没有血性(他可太有了好吗!)史书和演义中,孙策和太史慈神亭酣战后,孙策也凭着自己的个人魅力收服了太史慈。在突袭失败、敌军优势巨大的情况下,他更有可能的是站出来和太史慈大打出手,而不是在一堆人的掩护和牺牲下不体面地不战而逃。
2、孙策当着孙女的面杀老头,临死前悔恨自己行事残忍。这个我觉得肯定不会。对于三国的一方诸侯来说,在逃命过程中遇到会威胁到自己安全的人,动杀心对他们来说可太常见了(注意我说的是对他们常见,没有说这个行为是对的意思)吕伯奢一家怎么死的?那可是故交,在危难时站出来收留自己的人,就因为被曹操怀孕可能要告密,就全家被屠了。关羽千里走单骑,就因为守城官员要通报就杀他们,这些官员也不过是按规矩办事啊!孙策要是真的看到太史慈和追兵带着这个女孩,只会后悔自己一时心软没把两人全杀了,而不是不该杀。
3、公孙大娘到底叫什么?以她的贡献度,不该留下个名字吗?我看到最后才知道她姓刘。可是到底叫什么?不要说什么古代贵族女性为尊者讳。公孙大娘对标的不是长孙皇后、马皇后,她该对应的是吕雉武则天萧燕燕(而且按贡献度比这三位还牛逼的多),能进本纪的女性该有个名字。何况男主的老婆们都留下名字了,没理由大娘留不下名字啊。
4、公孙度的情节,我看完只觉得莫名其妙。
5、世家是这么容易消失的吗?在文中清河崔氏被当作靶子打了。可男主身边很多重臣就是未来世界的老祖宗。别的不说,就男主老师卢植-卢毓这一脉,未来的范阳卢氏,男主打算怎么办?
6、谥号滥用起于曹魏,经过南北朝、隋唐、宋元,到明朝才有长长的十好几字的谥号。燕朝前面只有一个汉朝,西汉皇后和皇帝同谥,东汉皇后也就在丈夫谥号后多加一个字(比如明德马皇后、灵思何皇后等),所以公孙大娘“文皇后”就足够了。至于公孙定,仁皇帝算个什么鬼谥号???我知道文被大娘占了,那“干的还不错的二代皇帝”用“明”、“宣”、“景”、“昭”、“章”不都很好吗?仁似乎只用在庙号里,谥号用仁属实是不讲究。
先说说我觉得不太好的部分。
1、孙策面对太史慈的斗将退缩了,这个我觉得很不合理。你可以说孙策残暴嗜杀,但绝对没理由说他没有血性(他可太有了好吗!)史书和演义中,孙策和太史慈神亭酣战后,孙策也凭着自己的个人魅力收服了太史慈。在突袭失败、敌军优势巨大的情况下,他更有可能的是站出来和太史慈大打出手,而不是在一堆人的掩护和牺牲下不体面地不战而逃。
2、孙策当着孙女的面杀老头,临死前悔恨自己行事残忍。这个我觉得肯定不会。对于三国的一方诸侯来说,在逃命过程中遇到会威胁到自己安全的人,动杀心对他们来说可太常见了(注意我说的是对他们常见,没有说这个行为是对的意思)吕伯奢一家怎么死的?那可是故交,在危难时站出来收留自己的人,就因为被曹操怀孕可能要告密,就全家被屠了。关羽千里走单骑,就因为守城官员要通报就杀他们,这些官员也不过是按规矩办事啊!孙策要是真的看到太史慈和追兵带着这个女孩,只会后悔自己一时心软没把两人全杀了,而不是不该杀。
3、公孙大娘到底叫什么?以她的贡献度,不该留下个名字吗?我看到最后才知道她姓刘。可是到底叫什么?不要说什么古代贵族女性为尊者讳。公孙大娘对标的不是长孙皇后、马皇后,她该对应的是吕雉武则天萧燕燕(而且按贡献度比这三位还牛逼的多),能进本纪的女性该有个名字。何况男主的老婆们都留下名字了,没理由大娘留不下名字啊。
4、公孙度的情节,我看完只觉得莫名其妙。
5、世家是这么容易消失的吗?在文中清河崔氏被当作靶子打了。可男主身边很多重臣就是未来世界的老祖宗。别的不说,就男主老师卢植-卢毓这一脉,未来的范阳卢氏,男主打算怎么办?
6、谥号滥用起于曹魏,经过南北朝、隋唐、宋元,到明朝才有长长的十好几字的谥号。燕朝前面只有一个汉朝,西汉皇后和皇帝同谥,东汉皇后也就在丈夫谥号后多加一个字(比如明德马皇后、灵思何皇后等),所以公孙大娘“文皇后”就足够了。至于公孙定,仁皇帝算个什么鬼谥号???我知道文被大娘占了,那“干的还不错的二代皇帝”用“明”、“宣”、“景”、“昭”、“章”不都很好吗?仁似乎只用在庙号里,谥号用仁属实是不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