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吧 关注:5,202贴子:50,943

宋代墓志︱王安石“退稿”曾巩始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澎湃新闻 2023-05-10 11:04


IP属地:云南1楼2024-11-12 09:27回复
    zyh105401、血色尸体、塞纳河波澜不惊.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墓志铭的写作,中国古代最常见的情况是墓主人去世之后,丧家给一定数量的财物(雅称为“润笔费”)请他人撰写,写作者完成之后交稿,丧家磨勒上石。不过,有一种极其罕见的情况,即丧家先后两次求他人为墓主撰写墓志,也就是说墓主一人有两方墓志存在。据学者统计,在上万方唐代墓志中,有28人存在两方墓志,(拜根兴:《一人两志:隋代将领王赟墓志考释——兼论王赟之子初唐名将王文度》,《史学集刊》2020年第6期,第41-51页)笔者根据阅读检索,发现北宋时期两人有两方墓志存在,其中之一是鼎鼎大名的王安石之父王益。在两方王益墓志背后,既有写作过程的曲折,似乎又有善意的“欺瞒”,值得梳理成文,以飨读者。


    IP属地:云南2楼2024-11-12 09:29
    回复
      王益墓志撰写的过程与纠葛
      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二月,王安石父亲王益去世,权厝未葬。庆历七年(1047)十一月,官为大理评事、知鄞县的王安石着手安葬父亲,就请好友曾巩为父亲撰写墓志铭。王安石和曾巩定交于庆历元年(1041),他对曾巩的文学修养颇为赞赏,庆历三年(1043)他在给段缝书信中写道:“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王安石撰,刘成国点校:《王安石文集》卷七五《答段缝书》,北京:中华书局,2021年,第1315页)庆历三年和五年,曾巩先后请王安石撰写了祖父曾致尧、祖母黄氏的墓志铭,所以王安石安葬父亲时,请曾巩撰写墓志铭并不意外。


      IP属地:云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24-11-13 17:02
      回复
        曾巩在写作王益墓志时候,也明确提到了撰写缘由:“吾又与安石友,故得知公事最详。其将葬也,使者以安石之述与书来请铭,遂为之铭。”(曾巩撰,陈杏珍、晁继周点校:《曾巩集》卷四四《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600页)曾巩强调,这次撰写王益墓志是好友王安石请求的结果,同时还可看出,他撰写王益墓志铭的主要参考资料,是王安石所撰写的类似行状的“述”。(王安石撰,刘成国点校:《王安石文集》卷七一《先大夫述》,第1227页)这本来不存在任何异议的事情,随着两方墓志的出土发生了重大反转。


        IP属地:云南4楼2024-11-13 17:08
        回复


          IP属地:云南5楼2024-11-13 17:56
          回复
            2009年10月,在南京江宁区将军山南麓施工过程中,发现了王安石父亲王益和兄长王安仁墓,并出土了两人的墓志。王益墓志结尾处云:“安石以侔友,故来告□侔□铭。”研究者根据此线索,判断出土王益墓志撰者并非曾巩,而是孙侔,(马涛、许志强:《将军山北宋王安石家族葬地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南京市江宁区政协教卫文体和文史委编:《江宁春秋·13》,南京:南京出版社,2013年,第39页)结论应当可信。


            IP属地:云南6楼2024-11-13 17:58
            回复
              这里问题就出现了,传世文献中王益墓志作者曾巩,被后世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成就极高;出土王益墓志作者孙侔,现在并不为人熟知。其实,孙侔在北宋时期文坛也有一定名声,甚至还被纳入《宋史·隐逸传》当中。孙侔字少述,初名处,字正之,他和王安石相识于庆历二年(1042),二人一见如故,王安石曾经写作了一篇《送孙正之序》称:“予官于扬,得友曰孙正之。正之行古之道,又善为古文。”(王安石撰,刘成国点校:《王安石文集》卷八四《送孙正之序》,第1473页)可见王安石对孙侔的文学成就还是较为肯定的。


              IP属地:云南7楼2024-11-13 17:58
              回复
                王益的两方墓志都是王安石向好友求得,类似情况极为罕见,为何会出现此种事情,王安石在与孙侔的通信中提供了重要线索:
                某顿首:辱书,具感恩意之厚。先人铭固尝用子固文,但事有缺略,向时忘与议定。又有一事,须至别作,然不可以书传。某与子固,亦可以忘形迹矣,而正之云然,则某不敢易矣。虽然,告正之作一碣,立于墓门,使先人之名德不泯,幸矣。(王安石撰,刘成国点校:《王安石文集》卷七七《与孙侔书三(一)》,第1343页)


                IP属地:云南8楼2024-11-13 18:00
                回复
                  从“辱书,具感恩意之厚”一句可知,这是王安石与孙侔系列通信中的一封,而且是回复孙侔的书信,所以使用了这种标准回函语言。书信中,王安石开门见山,向孙侔解释,曾巩虽然撰写了他父亲的墓志,但曾巩所撰之文有两点不足:一方面是因沟通不足导致的“事有缺略”;另一方面是其中某些内容必须重新改写,即“须至别作”。


                  IP属地:云南9楼2024-11-14 20:29
                  回复
                    既然不满意曾巩撰写的墓志铭,作为丧家的王安石如何处理,书信中有隐约显示:“而正之云然,则某不敢易矣。”所谓的不敢易,实际上反映的是原本要更换,大概是王安石因不满意曾巩撰文,去信孙侔求为父重新撰写墓志,在遭到孙侔拒绝后王安石用“某不敢易矣”附和,不再坚持替换曾巩撰写的墓志铭。虽不再替换曾巩之文,但他仍请求孙侔为父亲撰写立于墓外的墓碣,以便父亲功绩美德流芳后世。


                    IP属地:云南10楼2024-11-14 20:30
                    回复
                      通过上述对王安石回复孙侔书信的分析,可知王安石因不满曾巩为父亲撰写的墓志,又延请好友孙侔重新撰写,在孙侔拒绝后变换说辞,请求孙侔撰写墓碣,以便父亲功业事迹不致遗漏。之后发生的事情似乎能加以推测,孙侔在拒绝重新写作王益墓志后,答应了王安石的要求撰成墓碣,而王安石则把孙侔所撰墓碣刊石入墓,是这次南京出土的王益墓志,坚持对并不认可的曾巩所撰墓志弃而不用。
                      曾巩在王益墓志中已经强调,他的写作依据是王安石撰写的述文,二人的分歧究竟在何处,竟导致王安石如此坚决的“退稿”,只有把两篇文字细致对比分析才能一目了然。


                      IP属地:云南11楼2024-11-14 20:32
                      回复
                        曾巩撰王益墓志与王安石《先大夫述》之比较
                        宋人写作官员墓志,多突出他的游宦政绩、性格和德行,具体到王益墓志和《先大夫述》两篇也不例外,都是对逝者生平事迹的描述。除了整体内容缩写、句式及词语变换外,绝大多数内容是一致的,可见曾巩所谓他依据的主要材料来源于王安石的述文,绝对不是阳奉阴违的场面话。在整体一致的前提下,曾巩在王益墓志中对《先大父述》的增删和改动,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IP属地:云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24-11-14 20:32
                        回复
                          首先,曾巩在王益墓志中添加了四点内容。第一,增加了王益与临江军(今江西新余)长官据理力争及治理的结果。王安石记载:“为判官临江军,守不法,公遇事辄据争之以故事。”有无结果,王安石没有说明。曾巩则写道:“改临江军判官。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而二千石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其然,干没无所忌。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居顷之,部中肃然。”在王益的力争下,官吏收敛,治下肃然。


                          IP属地:云南13楼2024-11-14 20:34
                          回复
                            第二,增加了王益在韶州治理狱讼的过程。曾巩强调:“韶居南方,虽小州,然狱讼最多,号难治。公既以才能治之有余,遂以无事。”这是王安石未提及的。第三,增加王益七子姓名及王安石上书求葬父的过程。曾巩记载:“子男七人,曰安仁,曰安道,曰安石,曰安国,曰安世,曰安礼,曰安上。女一人嫁张氏,处者二人。安石今为大理评事,知鄞县,庆历七年十一月上书乞告葬公,明年某月诏曰‘可’,遂以某月某日与其昆弟奉公之丧,葬江宁府之某县某处。”介绍得详细而清晰。


                            IP属地:云南14楼2024-11-14 20:36
                            回复
                              第四,增加了好友王安石求铭的过程。王安石在结尾处曰:“子某等谨撰次公事如右,以求有道而文者铭焉,以取信于后世。”曾巩在撰写墓志时予以说明:“而吾又与安石友,故得知公事最详。其将葬也,使者以安石之述与书来请铭,遂为之铭其尤可哀者也。”以上内容,是王安石记载不多,而曾巩通过自己创作加以充实的。墓志中增加前两点对王益功绩的论述;第三点对王益家族成员的梳理,是基于对墓主熟悉的结果;第四点叙述撰铭的原因,为墓志铭一般的行文习惯。这些内容的加入,绝不至于引起王安石及家人的不满。


                              IP属地:云南15楼2024-11-15 12: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