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好的文章,不愧是老玩家
K6、K6-2都试过,正因为各种总线以及缓存频率都和外频直接挂钩,因此超外频的性能是线性提升的,甚至有某些瓶颈情况下还高于线性,153外频的K6-2的某些性能几乎是66外频的3倍,133外频(IDE可以异步标准速率硬盘正常)的IPC就全面碾压赛扬A,以至于都认为是作假。
1800X也试过,不过极限时(130+外频)很容易出问题
2、通常来说,频率越高离线性越大,超低的频率也是,因此,合理的默认电压曲线是高频给的余量更大,同时某一下限频率以下固定一个保险电压。因此,低频负压应该少点甚至不降,高频率可以根据体质多降点。
3、 从zen4开始,典型体质的甜点频率是5.4G左右,高于5.4G通常需要较高的电压,5.7G确实能用,但保证稳定的功耗会较高。
4、内存分频8000总体性能是超过同步6000的,而且较低的i/o频率也降低了功耗和温度,同时保证了稳定性,当然8000内存对内存本身和主板有一定要求,6000也是可以接受。
K6、K6-2都试过,正因为各种总线以及缓存频率都和外频直接挂钩,因此超外频的性能是线性提升的,甚至有某些瓶颈情况下还高于线性,153外频的K6-2的某些性能几乎是66外频的3倍,133外频(IDE可以异步标准速率硬盘正常)的IPC就全面碾压赛扬A,以至于都认为是作假。
1800X也试过,不过极限时(130+外频)很容易出问题
2、通常来说,频率越高离线性越大,超低的频率也是,因此,合理的默认电压曲线是高频给的余量更大,同时某一下限频率以下固定一个保险电压。因此,低频负压应该少点甚至不降,高频率可以根据体质多降点。
3、 从zen4开始,典型体质的甜点频率是5.4G左右,高于5.4G通常需要较高的电压,5.7G确实能用,但保证稳定的功耗会较高。
4、内存分频8000总体性能是超过同步6000的,而且较低的i/o频率也降低了功耗和温度,同时保证了稳定性,当然8000内存对内存本身和主板有一定要求,6000也是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