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源社吧 关注:135贴子:111,085
  • 1回复贴,共1

日常生活中的实验心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写在前面
·
应该写的理由很多。
有对老师发布的长期任务的回应,
有对先生指点注意后续的回应,
有云锦姐姐问到实验心态具体时的窘迫,
有敏敏谈及心理不知道是实验心态时的惭愧…
·
之前在“崩毁”的帖子里记录了很多与实验有关的情绪和提示,因为绝大多数时间,我是麻木且不以为然的,需要自己记得这是一件痛苦到要铭记不忘忏悔的,我执着于此也陷入。
·
请教老师后,老师告诉我,“要设想没有记忆,才有不变的态度”,同样先生也教我,“要着眼当下,身体力行的去改过”。
·
所以那份记录也有很多问题,感想太多,不是依据当下,不能算在修行。
·
我想回应老师发布的长期任务,收集资料去写点什么不难,特别是对实验分工中本就偏重理论的我来说,收集整理“编”一些我没经验过但推理出来貌似有什么理的东西不难,可这样做只是延续实验心,无益于己,徒增妄语。
·
认到这个错后,我几乎失去了对广泛了解实验概念的兴趣,没有写东西的动力。既是自己不确定的,自己没有修的,写了就是糊弄,还是少造点业。
·
上周记录到送灰入河时,我希望能以此举向水族和自己放生过的鱼,忏悔自己曾宣扬种种不信因果、歪曲因果关系的论调,影响众人陷入愚痴恶报。先生说要有后续。我想是的,我不能嘴上说认错忏悔,不会自动变好的。我是如何影响的?具体说得是什么?为了什么目的?悔过要如何改回来?现在有和人讲因果,那与过去宣扬误导的那些有关联吗?如果没有,怎么证明我是在悔改,证明我是否掉其它一切只认因果,证明理念有足够的排斥力,而不是各种观念并行随性而起?
·
这些是很具体的,所以我想在这个帖子里,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实验心态、思想,和有行为的感想心得。希望可以成为长期任务的一个基础。
·
谢谢老师和先生,越是深入这个业,越明白它的致命。学生是业重之人,凝视它有太多灰暗和绝望,如果没有师长教授因果,我在恶业里,不会有一丁点希望。如果没有师长教导恭敬,我必不知感恩天地给的机会,不会意识到自己在日月星光护佑之下,已经得到的生机与希望,更不得机会谈珍惜。
好的心态,是长久益处,学生嘴笨,但获益实多。感恩老师和先生的付出,并祝福老师和先生,馨德悠久,福善至远,祥和清宁。这是贫瘠的我能想到的最美好干净的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1-12 23:28回复
    实验心态表现:
    对人讲述某种规律,将依此规律发展的结果视作自然,或理所当然。
    ——
    问题1:讲述的规律不符合因果。
    1.1首先来源于向外观察,而不是向内关注自身心态,就不是以心态为因。
    举例1-周期性规律:
    比如日月食,人通过观察记录掌握到周期性规律后,就只视作奇特景象,没有反思过和自身心态行为相关性。
    -
    举例2-比例和概率:
    比如我被催婚,而现代女性比例上普遍被催婚,那么我被催婚也是大概率事件,由此得出这些和我本人思想言行心态无关,而是几乎每个人都会有的结论。
    这就是向外观测了样本数据,计算比例和概率,视大概率事件为常态,不承认个体心态行为是造因主体。
    -
    举例3:以理论观点为规律
    心理学有一些观点认原因为缺乏关爱,虽然表述貌似在“心”,但观察的视角依然是从外部观察心的欲求,所以得出的结论也是如何从外部给予,主体性不在人自身的态度。
    -
    心得感想:
    以心态为因才能论证存在“修行改变命运”这回事,不然谈修行连主体是什么都无从谈起。
    而从外部总结规律否定了自身的主体性,失去以后以外部世界或众人为主体,就会沦为人欲的工具,改造、控制是属于工具性的强大,然而工具是没有主体的,归因在外就等于放弃自控、放弃自控势必要服从于外部反馈的欲求,自然会迷茫。而工具只会被用废,就不可能有自爱有边界,没有边界不知收敛,就不可能有什么恭敬。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1-13 01: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