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搬一段隔壁的帖子,减少计算环节。

注意帖子中圈出来的两处。直到这里,计算过程我没有看出什么明显问题。后面的数字则有些让人费解,我重新进行计算。
这里,借用圈出来的这两个数值。
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因此降落和起飞DV需求可以认为相当。
则不同干重下,起飞前重量为
180*1.9536=351.648吨;
170*1.9536=332.112吨;
160*1.9536=312.576吨。
对应月面物资投送能力为:5.5、25、44.5吨。和帖子里给的结论大差不差。
OK!现在V2版模板HLS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进出发落月旅行,并返回门户空间站。
下一步,我们要开始进行后续工作——返回地球,或者迎接下一批旅客。
先来看看DV。脱离门户空间站需要500DV,驳入近地轨道需要3100DV。HLS是不具备再入大气能力的。这一点很重要。所以回地球(近地轨道)需要3600DV,需要干质比2.579。
再次落月呢?因为涉及到运货,起飞重量有减轻,DV不太好算。
为了简化计算,先取HLS干重(回到门户空间站的重量)180吨计算。
回近地轨道要补充燃料180*1.579=284.22吨,再次落月需补充燃料698-180=518吨。
如果将HLS改造成油船,专门向门户空间站运送燃料,运力能够达到多少呢?
HLS油船版干重,参考帖子中的计算,去除不必要设施设备,保留头部油箱,综合按140吨计算。则脱离门户空间重量为140*2.579=361吨。油船抵达门户空间站的全重为698吨,则单次燃料运输为698-361=337吨。337*3/2=505.5吨。3艘油船保障两次登月,燃料有点儿不够,不过头锥油箱扩扩容能补上。
好了,现在回归开头。“15次加满和对应一次燃料蒸发加注”。那么3次门户空间站燃料补给需要近地发射星舰16*3=48艘。平均每次执行月面起降任务地面需发射星舰48/2=24艘。
其他干重标准下的需求量我就先不计算了,比这个要少。有兴趣的可以计算一下。

注意帖子中圈出来的两处。直到这里,计算过程我没有看出什么明显问题。后面的数字则有些让人费解,我重新进行计算。
这里,借用圈出来的这两个数值。
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因此降落和起飞DV需求可以认为相当。
则不同干重下,起飞前重量为
180*1.9536=351.648吨;
170*1.9536=332.112吨;
160*1.9536=312.576吨。
对应月面物资投送能力为:5.5、25、44.5吨。和帖子里给的结论大差不差。
OK!现在V2版模板HLS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进出发落月旅行,并返回门户空间站。
下一步,我们要开始进行后续工作——返回地球,或者迎接下一批旅客。
先来看看DV。脱离门户空间站需要500DV,驳入近地轨道需要3100DV。HLS是不具备再入大气能力的。这一点很重要。所以回地球(近地轨道)需要3600DV,需要干质比2.579。
再次落月呢?因为涉及到运货,起飞重量有减轻,DV不太好算。
为了简化计算,先取HLS干重(回到门户空间站的重量)180吨计算。
回近地轨道要补充燃料180*1.579=284.22吨,再次落月需补充燃料698-180=518吨。
如果将HLS改造成油船,专门向门户空间站运送燃料,运力能够达到多少呢?
HLS油船版干重,参考帖子中的计算,去除不必要设施设备,保留头部油箱,综合按140吨计算。则脱离门户空间重量为140*2.579=361吨。油船抵达门户空间站的全重为698吨,则单次燃料运输为698-361=337吨。337*3/2=505.5吨。3艘油船保障两次登月,燃料有点儿不够,不过头锥油箱扩扩容能补上。
好了,现在回归开头。“15次加满和对应一次燃料蒸发加注”。那么3次门户空间站燃料补给需要近地发射星舰16*3=48艘。平均每次执行月面起降任务地面需发射星舰48/2=24艘。
其他干重标准下的需求量我就先不计算了,比这个要少。有兴趣的可以计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