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修行吧 关注:23,373贴子:3,143,646
  • 45回复贴,共1

唯识无境,是唯物主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不太懂佛经,只是用逻辑说说自己的猜想。
我觉得: 唯识无境,恰恰是 唯物主义。
只不过是,唯内部 自性 的 唯物主义。
通过剖析自性的构造,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彻底放弃各种因缘,无我 无为。不参与外境的一切活动。
就像西医大夫,给病人治疗 心脏病。
大夫才不管病人心里想什么,做什么,大夫只是从心脏的“实体”上,把你的心脏病治好,“了生死”。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2-02 16:04回复
    不管唯什么本质都是人的认知加以定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2-02 16:17
    收起回复
      认知能力不被心理环境与外部环境影响,就是唯识无境。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2-02 16:20
      收起回复
        可以参考《杂阿含经。三九》
        “我说彼识不至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所至趣。唯见法。欲入涅槃.寂灭.清凉.清净.真实”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2-02 16:45
        收起回复
          「比丘!若离色、受、想、行,识有若来、若去、若住、若生者,彼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故。
          色界离贪,离贪已,于色封滞意生缚断;
          于色封滞意生缚断已,攀缘断;
          攀缘断已,识无住处,不复生长增广。受、想、行界离贪,离贪已,于行封滞意生触断;
          于行封滞意生触断已,攀缘断,攀缘断已,彼识无所住,不复生长增广。不生长故,不作行;
          不作行已住,住已知足,知足已解脱;
          解脱已,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着;
          无所取、无所着已,自觉涅槃: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我说彼识不至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所至趣,唯见法,欲入涅槃、寂灭、清凉、清净、真实。」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2-03 10:25
          回复
            问题是,识本身就是物。
            是物就是因缘合成的,就有的讲,有的修。
            有人把“识”,看做用的功能。这不是佛经的本意。
            就像大腿,大夫只关心 大腿机能 本质的好坏,而不关心大腿怎么 踢人。
            大腿怎么踢人,那是武术家的事!
            佛经首先讲 五蕴皆空,空性,空无自性 无相等等。自渡。
            自渡以后,才是渡人。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2-04 11:12
            回复
              识,就像 照相机。能照外面的像,也能处理内部储存的相片。
              照相机 能 照相,能处理相片。也能自动关机,不照相。
              佛家,不管外面的事,因为那些都是“虚妄”。成住坏灭 不长久的。
              佛家只管照相机本身的升级换代。照相机本身也是物质,也是 可以 修行 提高的。
              解脱的。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2-04 11:43
              回复
                经文已经说得很明白,识不被色、受、想、行束缚,即是自由。
                用心多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2-04 12:55
                收起回复
                  你的“识”只是被你的想象束缚罢了。所以你无法识别你想象之外的东西,“想象”就是你自己所造之境,你的识是无法超越你的想象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2-04 12:57
                  回复
                    阅读经文,一旦陷入自己所营造的境界,经文就已经与你无关了。因为你的识被困在境界,经文却在境界之外。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2-04 13:04
                    回复
                      所以,若想“识”可以来去自如,就不要营造境界。称之为唯识无境。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2-04 13:05
                      回复
                        境界的产生是因为起心动念。即,若想唯识,先得无念。即
                        “善识别诸法相,而于第一义不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12-04 13:08
                        回复
                          按照佛教次第,很容易得出,若想无念,得修“四念处”。四念住,则念头不再活跃,那么就无念了。无念了,自然无境了,自然就唯识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12-04 13:10
                          收起回复
                            不是 “唯物”的,是什么?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12-04 13:10
                            收起回复
                              《心经》:“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看见“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句没有?
                              你自己与经文好好沟通吧。
                              我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12-04 13: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