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个月我把之前攒的年假全部套现,定了去济州岛和东京的机票,在日韩持续待了两周。
到了当地,比起纷繁的打卡景点和炫目的采购商品,我更喜欢观察异国的人如何走路、交际、饮食,对比他们已经形成习惯的日常生活和中国的区别,或者和不同国家的人交换对中国的看法。这应该是很多刚出国的人最感兴趣的话题,别国人眼里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我一向认为我有传统中国女性的特点,比如内敛、谦虚、温和。事实上我在中国生活的二十多年,也感觉自己在群体里是含蓄内向的,我认可自己的性格,不认为这样不好,我接受我和这片土地的固定联系,但是到了国外,我发现似乎并不是如此,一些刻板的自我认知被打破。
先说在韩国的一些浅层接触的感受。
在济州岛某日,我要去国立博物馆。我请求一位在博物馆公园闲坐的年轻男性为我指路,他热心地带我去了门口,但是不巧,当日闭馆。我们在公园散步,这里竖立着许多石碑,凭借着破碎的汉字我大概能猜出意思。我们闲谈,我问他对中国的看法,他对着翻译器说了一些韩语,我看到的中文有"不善良"。我以为是翻译错误,就询问缘由。
他说,他感觉中国人有一些美国人的特征,狂妄、自大、不羁,让他感觉很不善良,而且女性也是。这倒是给我吓到。我问他怎么乘巴士,他又带我去了巴士车站,我用我的纸币找他兑换了硬币。我心想,既然你说我们不善良,我就好好地差遣下你。反正你看上去也没事做,而且一副愿意为女人服务的样子。
他跟我解释道,韩国会有"道德课",意思是教大家学会礼貌。但他觉得中国人强势,看上去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和感受。我心想,这竟然是我那含蓄古老的中国形象吗?告别时分,我说了康桑阿米达。对他说的话不置可否,没想到我最早得到的关于中国的印象竟然是"不善良"。
我住青旅,带有厨房和大厅。我在超市买了一大袋拉面,夜半时分我煮了一包吃。因为当时没什么人,我就先在大厅看电视,我想等我休息一下再去收拾厨房。但是等我去厨房的时候,发现一个男人正在洗碗。我说,让我来洗吧,毕竟这是我用的。他没有停下,他说他洗好之后还要自己做饭。于是我也不坚持。我就在一边看着他收拾,交谈中才知道他是到济州岛旅行的韩国人,来自首尔。他洗好了碗就开始煮火鸡面。
我问他对中国女性的看法。他说,他可以很容易分辨出中韩两国女性的区别。我好奇地问他何以见得,他说中国女性不怎么化妆,嗓门很大,像主人一样指挥一切,强势自信,而且总是中国男性蹲在一边为中国女性拍照。这还是我没听过的视角,我怀疑他帮我洗了碗筷所以这么说。我就顺势,是的,有些中国家庭里男性会叫自己的老婆"领导"。他说,这在韩国是很少的。我说,你说的也有道理,你看咱两还不认识你就已经为中国女人洗碗。他说他有洁癖。我偷偷阴阳他,我说你真是贤惠。为了让他理解贤惠这个词,我用了翻译器。没想到他看了之后却很高兴。
青旅宿舍是四人间。我和一位室友聊天,分享了棒子帮我洗碗的事。她说,韩国人很爱干净,街道和各个商店餐厅都一尘不染。我心想我到国外还是得及时洗碗,估计我把脏碗放池子,这人心里肯定对中国人的形象挺负面的,所以才这样说,但是我又一想,你爱干净还住什么青旅呢,这不是驴粪蛋子表面光吗?我还在乎你一个住青旅的人对中国的看法吗?
一开始我兴致勃勃地吸取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结果感觉韩国人对中国的评价都带有一些贬低,哪怕表面看起来挺友好的人。我猜测可能是国际关系变化导致。我想了想也不太在意了,狂妄自信不是应该的吗,难道到了弹丸之地还得卑躬屈膝?既然你觉得中国女性强势没礼貌,那我最好就是。
到了东京,首次接触到的日本人是一位优雅的阿姨。我在jr鹤见站遇到她,当时我坐错了车,不得不说东京地铁真是跟迷宫一样复杂,不明白怎么就到了横滨。她热情地在一张纸上写了如何乘坐地铁到涩谷的指导。这让我感动,我就在旁边的小店买了泡芙送给她。她很开心,给了我一本基督教的册子,我对教徒还是有好感的,在我的心里他们大多无知而善良。于是我假装对圣经有兴趣,她更开心,直接从钱包里给了我1000日元。我们在夏尔的屋顶聊天,我问她对中国女性的印象,她说中国女性很自信,这是日本女性缺少的。这是我再次听到confident的形容。我思索着究竟中国女性在日韩做了什么才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啊。
她看上去有些孤独,估计是用宗教填补内心的寂寞。我用的口红是mac,薄薄涂一层水红色。她指着我的嘴唇笑着说,中国女性倾向于用红色的口红。我心想,口红不是红色还能是什么颜色。不过我也发现,日本女性不论年龄似乎都更喜欢用浅粉色的口红,总之不是正红。她们的眉毛细淡,用染眉膏涂成棕色,显得温婉可人。我的眉毛浓黑嘴唇又红,难怪被一眼认出中国人。
到了当地,比起纷繁的打卡景点和炫目的采购商品,我更喜欢观察异国的人如何走路、交际、饮食,对比他们已经形成习惯的日常生活和中国的区别,或者和不同国家的人交换对中国的看法。这应该是很多刚出国的人最感兴趣的话题,别国人眼里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我一向认为我有传统中国女性的特点,比如内敛、谦虚、温和。事实上我在中国生活的二十多年,也感觉自己在群体里是含蓄内向的,我认可自己的性格,不认为这样不好,我接受我和这片土地的固定联系,但是到了国外,我发现似乎并不是如此,一些刻板的自我认知被打破。
先说在韩国的一些浅层接触的感受。
在济州岛某日,我要去国立博物馆。我请求一位在博物馆公园闲坐的年轻男性为我指路,他热心地带我去了门口,但是不巧,当日闭馆。我们在公园散步,这里竖立着许多石碑,凭借着破碎的汉字我大概能猜出意思。我们闲谈,我问他对中国的看法,他对着翻译器说了一些韩语,我看到的中文有"不善良"。我以为是翻译错误,就询问缘由。
他说,他感觉中国人有一些美国人的特征,狂妄、自大、不羁,让他感觉很不善良,而且女性也是。这倒是给我吓到。我问他怎么乘巴士,他又带我去了巴士车站,我用我的纸币找他兑换了硬币。我心想,既然你说我们不善良,我就好好地差遣下你。反正你看上去也没事做,而且一副愿意为女人服务的样子。
他跟我解释道,韩国会有"道德课",意思是教大家学会礼貌。但他觉得中国人强势,看上去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和感受。我心想,这竟然是我那含蓄古老的中国形象吗?告别时分,我说了康桑阿米达。对他说的话不置可否,没想到我最早得到的关于中国的印象竟然是"不善良"。
我住青旅,带有厨房和大厅。我在超市买了一大袋拉面,夜半时分我煮了一包吃。因为当时没什么人,我就先在大厅看电视,我想等我休息一下再去收拾厨房。但是等我去厨房的时候,发现一个男人正在洗碗。我说,让我来洗吧,毕竟这是我用的。他没有停下,他说他洗好之后还要自己做饭。于是我也不坚持。我就在一边看着他收拾,交谈中才知道他是到济州岛旅行的韩国人,来自首尔。他洗好了碗就开始煮火鸡面。
我问他对中国女性的看法。他说,他可以很容易分辨出中韩两国女性的区别。我好奇地问他何以见得,他说中国女性不怎么化妆,嗓门很大,像主人一样指挥一切,强势自信,而且总是中国男性蹲在一边为中国女性拍照。这还是我没听过的视角,我怀疑他帮我洗了碗筷所以这么说。我就顺势,是的,有些中国家庭里男性会叫自己的老婆"领导"。他说,这在韩国是很少的。我说,你说的也有道理,你看咱两还不认识你就已经为中国女人洗碗。他说他有洁癖。我偷偷阴阳他,我说你真是贤惠。为了让他理解贤惠这个词,我用了翻译器。没想到他看了之后却很高兴。
青旅宿舍是四人间。我和一位室友聊天,分享了棒子帮我洗碗的事。她说,韩国人很爱干净,街道和各个商店餐厅都一尘不染。我心想我到国外还是得及时洗碗,估计我把脏碗放池子,这人心里肯定对中国人的形象挺负面的,所以才这样说,但是我又一想,你爱干净还住什么青旅呢,这不是驴粪蛋子表面光吗?我还在乎你一个住青旅的人对中国的看法吗?
一开始我兴致勃勃地吸取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结果感觉韩国人对中国的评价都带有一些贬低,哪怕表面看起来挺友好的人。我猜测可能是国际关系变化导致。我想了想也不太在意了,狂妄自信不是应该的吗,难道到了弹丸之地还得卑躬屈膝?既然你觉得中国女性强势没礼貌,那我最好就是。
到了东京,首次接触到的日本人是一位优雅的阿姨。我在jr鹤见站遇到她,当时我坐错了车,不得不说东京地铁真是跟迷宫一样复杂,不明白怎么就到了横滨。她热情地在一张纸上写了如何乘坐地铁到涩谷的指导。这让我感动,我就在旁边的小店买了泡芙送给她。她很开心,给了我一本基督教的册子,我对教徒还是有好感的,在我的心里他们大多无知而善良。于是我假装对圣经有兴趣,她更开心,直接从钱包里给了我1000日元。我们在夏尔的屋顶聊天,我问她对中国女性的印象,她说中国女性很自信,这是日本女性缺少的。这是我再次听到confident的形容。我思索着究竟中国女性在日韩做了什么才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啊。
她看上去有些孤独,估计是用宗教填补内心的寂寞。我用的口红是mac,薄薄涂一层水红色。她指着我的嘴唇笑着说,中国女性倾向于用红色的口红。我心想,口红不是红色还能是什么颜色。不过我也发现,日本女性不论年龄似乎都更喜欢用浅粉色的口红,总之不是正红。她们的眉毛细淡,用染眉膏涂成棕色,显得温婉可人。我的眉毛浓黑嘴唇又红,难怪被一眼认出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