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该设计的,笔芯出尖后,笔帽由于被弹簧一直顶着,晃动笔时不响;否则就响。
下面行文说说。(字数不少,不关心该方面的可以略过)
一开始真没关注过这方面,按动笔用的少……我就好奇问问,有多少人在意这点吗?
上面说过,本来没关注过这方面,用了几款按动笔都没在意过,包括百乐、得力的几款……但直到……我用到了百乐juice UP时——联想到了笔后207GG!——同时又联想到施耐德瑞克的价格时……我才关注该问题。
要说百乐juice UP,或斑马JJ15,或得力,十块八块钱,按动笔帽没有所谓自回弹就算了,咋207GG二十多的价格也没有?——上文说过的施耐德瑞克,同样按动笔,十来块的价格却有该设计……
可见啊,有人说是所谓成本问题,又说流水线批量生产下来,包括弹簧在内的各种成本还不小,云云……个人觉得这说法很难站住脚啊,否则没法解释为啥更便宜的却有该设计?
就拿上述瑞克笔来说,哪怕该笔成本再低,如果说“自回弹”设计会提高成本,那么没有该设计,成本不是会更加的低吗?为何多此一举?
或许有人会说,德系品牌就是大气呀,质量就是不比日系差呀,综合体验碾压一众品牌呀,人家的笔写字就是大概率可以呀、而不是大概率不行啊,否则怎么会获蓝天使奖呢……
但我想说可能没那么简单,虽然我也觉得有“自回弹”功能更好。
个人一开始觉得,应该是考虑重心或其它原因,才没有该设计,但直到有人说:一个小弹簧也增加不了多少重量啊;另外也不是必要功能,所以就没有。——是啊,包括笔帽被弹簧顶住往上走点儿,加长了笔身长度,这些影响实在微乎其微;另外就是有无必要的问题:
如果说没有必要,为何一众高端基本都有“自回弹”?哪怕像入门级的百乐COG、FB;斑马BA10;甚至十来块的瑞克都有,甚至可以说,“自回弹”功能是稍贵的按动笔的必备功能!因此,所谓没必要,可能也是站不住脚的理论,否则没法解释“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不是吗?既然没必要,为啥稍贵点的都有呢?有钱买个没必要的,这很难服众啊……
(说个业余问题:“自回弹”是否会增加设计成本,个人都持怀疑态度,虽说该功能是更贵的笔的标配……更甚至说,不但可能不会增加成本,反而会减少成本——上述瑞克笔就是个例子:例如以基本同样外观的原装笔芯为例,百乐笔芯与该施耐德笔芯不说一毛一样,也差不离,成本高在哪?都差不多的那种味儿……不知道是不是一样大小,都是八九厘米左右长度……为何差价这么多也能做到“自回弹”?仅凭这一点,就可以首先排除笔芯的设计成本更高这一点吧?否则怎么解释笔芯规格一个味儿,并不影响“自回弹”设计?百乐成本高在哪?——可以肯定的是,不管高在软胶还是金属部件、亦或是原子中油墨,但肯定没高在笔芯的外观规格设计上,因为看着“一模一样”……)
最后说个题外话:
上述施耐德瑞克笔,原装笔芯尾塞可以拔掉并调节出尖长度,一共是三个档位,第一档出尖最长,以此类推。该笔材质是食品级可回收塑料。
另外,该品牌“纤维头”的笔,下面外笔管都有一个“S”形倒模图案,所谓S线,写字时握在拇指和食指之间与否,可改变所谓笔头顺滑度,例如把S线漏在外面,写字就没那么滑,否则控笔就滑一些。(可能仅指“墨囊款”的……其他款不知道,反正我个人试了半天没感觉出来笔尖差别)
就说这么多。
(非广告,纯粹交流学习;上述所有品牌,评论区以后发使用感受,就不搁正文说了,免得说错了或怎么样不好弄;该文在“中性笔吧”发过,但由于该吧乐子太多,很纯的那种,各种删评、封禁,稍微实事求是说一点儿个人感受都不行,刚刚又被该吧的笔贩子吧务们封禁10天,这才又重新发,免得再被各种屏蔽)
#百度贴吧#

下面行文说说。(字数不少,不关心该方面的可以略过)
一开始真没关注过这方面,按动笔用的少……我就好奇问问,有多少人在意这点吗?
上面说过,本来没关注过这方面,用了几款按动笔都没在意过,包括百乐、得力的几款……但直到……我用到了百乐juice UP时——联想到了笔后207GG!——同时又联想到施耐德瑞克的价格时……我才关注该问题。
要说百乐juice UP,或斑马JJ15,或得力,十块八块钱,按动笔帽没有所谓自回弹就算了,咋207GG二十多的价格也没有?——上文说过的施耐德瑞克,同样按动笔,十来块的价格却有该设计……
可见啊,有人说是所谓成本问题,又说流水线批量生产下来,包括弹簧在内的各种成本还不小,云云……个人觉得这说法很难站住脚啊,否则没法解释为啥更便宜的却有该设计?
就拿上述瑞克笔来说,哪怕该笔成本再低,如果说“自回弹”设计会提高成本,那么没有该设计,成本不是会更加的低吗?为何多此一举?
或许有人会说,德系品牌就是大气呀,质量就是不比日系差呀,综合体验碾压一众品牌呀,人家的笔写字就是大概率可以呀、而不是大概率不行啊,否则怎么会获蓝天使奖呢……
但我想说可能没那么简单,虽然我也觉得有“自回弹”功能更好。
个人一开始觉得,应该是考虑重心或其它原因,才没有该设计,但直到有人说:一个小弹簧也增加不了多少重量啊;另外也不是必要功能,所以就没有。——是啊,包括笔帽被弹簧顶住往上走点儿,加长了笔身长度,这些影响实在微乎其微;另外就是有无必要的问题:
如果说没有必要,为何一众高端基本都有“自回弹”?哪怕像入门级的百乐COG、FB;斑马BA10;甚至十来块的瑞克都有,甚至可以说,“自回弹”功能是稍贵的按动笔的必备功能!因此,所谓没必要,可能也是站不住脚的理论,否则没法解释“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不是吗?既然没必要,为啥稍贵点的都有呢?有钱买个没必要的,这很难服众啊……
(说个业余问题:“自回弹”是否会增加设计成本,个人都持怀疑态度,虽说该功能是更贵的笔的标配……更甚至说,不但可能不会增加成本,反而会减少成本——上述瑞克笔就是个例子:例如以基本同样外观的原装笔芯为例,百乐笔芯与该施耐德笔芯不说一毛一样,也差不离,成本高在哪?都差不多的那种味儿……不知道是不是一样大小,都是八九厘米左右长度……为何差价这么多也能做到“自回弹”?仅凭这一点,就可以首先排除笔芯的设计成本更高这一点吧?否则怎么解释笔芯规格一个味儿,并不影响“自回弹”设计?百乐成本高在哪?——可以肯定的是,不管高在软胶还是金属部件、亦或是原子中油墨,但肯定没高在笔芯的外观规格设计上,因为看着“一模一样”……)
最后说个题外话:
上述施耐德瑞克笔,原装笔芯尾塞可以拔掉并调节出尖长度,一共是三个档位,第一档出尖最长,以此类推。该笔材质是食品级可回收塑料。
另外,该品牌“纤维头”的笔,下面外笔管都有一个“S”形倒模图案,所谓S线,写字时握在拇指和食指之间与否,可改变所谓笔头顺滑度,例如把S线漏在外面,写字就没那么滑,否则控笔就滑一些。(可能仅指“墨囊款”的……其他款不知道,反正我个人试了半天没感觉出来笔尖差别)
就说这么多。
(非广告,纯粹交流学习;上述所有品牌,评论区以后发使用感受,就不搁正文说了,免得说错了或怎么样不好弄;该文在“中性笔吧”发过,但由于该吧乐子太多,很纯的那种,各种删评、封禁,稍微实事求是说一点儿个人感受都不行,刚刚又被该吧的笔贩子吧务们封禁10天,这才又重新发,免得再被各种屏蔽)
#百度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