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个人不理解有的人心里(包括某些学者),不懂政治的这个“政治”的范畴是什么,如果仅仅是指人际关系处理,而不是理政,不是内政外交,不是政务处理不是战国时期那些诸如民生经济监察各种,那个人觉得对“政治”这个词的理解也...建议还是重新理解一下吧,什么时候只是单单指一个人际交往了?
其次,哪怕只是指人际关系处理,不知道是电视剧还是网络小说和一些段子等给人这一种刻板印象他人际关系不行的,为什么要给人塑造没有什么朋友的形象,哪怕这方面没有什么资料记载,仅有的那点资料也能看出司马氏一族和老白是一直站在一起的,更何况人也不是没有亲人没有亲戚没有朋友,一直给人塑造这种形象不合适吧。
第三,关于说白起“不懂政治”以及说情商不够来源以及相关辟谣
来源就是《白起列传》里“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彊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於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诸侯攻秦军急,秦军数却,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
只看这段确实有那么些容易误解...苏辙也说了:
苏子曰:予读太史公《白起传》,秦之再攻邯郸也,起与范雎有怨,称病不行,以亡其躯。慨然叹曰:“起以武夫,无所屈信,而困于游谈之士。使起勉强一行,兵未必败,而免于死矣。”及览《战国策》,观起自陈成败之际,乃知邯郸法不可再攻,而起非特以怨不行,盖为之流涕也!赵充国征西羌,守便宜,不肯奉诏出兵。辛武贤虽兵出有功,充国竟为汉宣明其是非。武贤怨之至骨,虽不能害充国,而卒陷其子昂。呜呼!循道而不阿,自古而难之欤!
1、关于说白起政治敏感度不够。
实际是,老白在长平之战之前已经感觉出他和秦王之间的,还点明了信任的问题:
“...若仲舒抑于孝武,贾谊失于汉文,盖复是其轻者耳。故白起有云:‘非得贤之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得贤而不能用,用而不能信,功业岂可得而成哉!”
《晋书·列传·第二十二章》
牧曰:“武安君谓秦王云:‘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武安君欲为秦王并兼六国,恐授事而不见任,故先陈此言。秦王既许而不能,卒陨将成之业,赐剑杜邮。
《三国志》裴注引会稽典录
以上来源两个人,一个是华谭,一个是钟离牧,孤证不举嘛,结果恰好有两个差不多时代还互相不认识的人,在不同场合都引用过这话,所处时代也早。
(《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也有收录)
其次,哪怕只是指人际关系处理,不知道是电视剧还是网络小说和一些段子等给人这一种刻板印象他人际关系不行的,为什么要给人塑造没有什么朋友的形象,哪怕这方面没有什么资料记载,仅有的那点资料也能看出司马氏一族和老白是一直站在一起的,更何况人也不是没有亲人没有亲戚没有朋友,一直给人塑造这种形象不合适吧。
第三,关于说白起“不懂政治”以及说情商不够来源以及相关辟谣
来源就是《白起列传》里“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彊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於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诸侯攻秦军急,秦军数却,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
只看这段确实有那么些容易误解...苏辙也说了:
苏子曰:予读太史公《白起传》,秦之再攻邯郸也,起与范雎有怨,称病不行,以亡其躯。慨然叹曰:“起以武夫,无所屈信,而困于游谈之士。使起勉强一行,兵未必败,而免于死矣。”及览《战国策》,观起自陈成败之际,乃知邯郸法不可再攻,而起非特以怨不行,盖为之流涕也!赵充国征西羌,守便宜,不肯奉诏出兵。辛武贤虽兵出有功,充国竟为汉宣明其是非。武贤怨之至骨,虽不能害充国,而卒陷其子昂。呜呼!循道而不阿,自古而难之欤!
1、关于说白起政治敏感度不够。
实际是,老白在长平之战之前已经感觉出他和秦王之间的,还点明了信任的问题:
“...若仲舒抑于孝武,贾谊失于汉文,盖复是其轻者耳。故白起有云:‘非得贤之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得贤而不能用,用而不能信,功业岂可得而成哉!”
《晋书·列传·第二十二章》
牧曰:“武安君谓秦王云:‘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武安君欲为秦王并兼六国,恐授事而不见任,故先陈此言。秦王既许而不能,卒陨将成之业,赐剑杜邮。
《三国志》裴注引会稽典录
以上来源两个人,一个是华谭,一个是钟离牧,孤证不举嘛,结果恰好有两个差不多时代还互相不认识的人,在不同场合都引用过这话,所处时代也早。
(《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也有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