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用楚简这段话诠释道,更好!
《郭店楚简老子甲》
有状蟲①成,先天地生,敓【糹秌】②,独立不亥,叵以为天下母。
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吾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
国中有四大安,王居一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①蟲:动物类总称。②【糹秌】:同“鞧”:收缩。
*感读:
有一不可描摹的状态,是它形成了一切生命的初始形态,它在天地产生之前就已经诞生了。
此状态强力收缩,它独立运作,一阴而未阳,形成了最初的时间和空间,不可以看作孕育天下万物的本源。
我不知道它该怎么称呼,给它取个名字叫“道”,道的特性涵盖一切事物,无所不包,无所遗漏,超过了我的认知,我便强加一个名字称之为“大”,它不断随着时间的流转向外膨胀,延展,互相脱离,我便称之为“逝”,膨胀到极限的时候我便称之为“远”,之后开始集中,收缩,这样的循环往复历时久远,我便称之为“返”。
天囊括万象万类,地繁衍万类万物,道统摄一切有形和无形,王也统治着万邦和万民,都称之为大。
小到一国之中四大俱全则安定不乱,天下安定,而王必不可少位居其一。
人要学会和大地和谐共处,大地适应天时而蓬勃万物的生机,天应运于道,道则自然而为不受约束。
*
*道是形而上的,特性是“大,逝,远,返”,说的是宇宙的时空特性,是老子的宇宙观和时空论。
大——“道生一”,道生本源。本源生出有形物质,天地,生命和万物。宇宙万物都被“大”所囊括,无所不包,无所遗漏。
逝——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发生了膨胀。
远,返——空间膨胀到极限,然后又开始收缩,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道就像人体一样,裹挟着整个宇宙一呼一吸,内部的生命确感觉不到,因为参考系的膨胀率相同,所有的参照物都随着膨胀,也就感觉不到膨胀了。但科学家通过光谱分析会探测到这种膨胀。宇宙呼吸之间何止千万年!将来宇宙可能会收缩,那个时候通过科学观察和计算可能会探测到宇宙会收缩。老子从宇宙的本源上论述道的特性,形成了宏大的宇宙观和时空论。
观察“道”,“悟道”进而形成了老子的方法论。
人同化于道,就应该按照这个道的特性去修持自己。怎么修持?
做到“大”,就是修出包容之心,心胸广大,容常人不能容,忍常人不能忍。
做到“逝”,就是修出无为心。无拘无留,逝而不逮,不生执着。不动情,不重利,不为名,无私无我。
做到“远”,就是修出泛爱之心。推己及人,远及众生。救民济世,福泽大众,善化万民。
做到“返”,就是修出求真心,返璞归真,反求诸己。反省己过,勤于改过。保持天良,返还至纯之本。
“道”是“恒道,“可道”是“非恒道”,是因为每个人层次不同,理解不同,每个人悟道就不同,也就是“非恒道”。不断的修持,就有不同的理解,是悟道升华后的理解。道在各个层次都有道的展现,每一层次的道都不是根本的道,“法无常法,道无恒道”。
“大,逝,远,返”是整个道德经的总纲,也是方法论的核心。整个道德经都可以用“大逝远返”去解。老子就在讲这四个字的应用,讲如何修德,为王,治国,理政,化民和御敌。
“大”是容忍,“逝”是无私,“远”是泛爱,“返”是求真。这就是本源之道的具体体现!


《郭店楚简老子甲》
有状蟲①成,先天地生,敓【糹秌】②,独立不亥,叵以为天下母。
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吾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
国中有四大安,王居一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①蟲:动物类总称。②【糹秌】:同“鞧”:收缩。
*感读:
有一不可描摹的状态,是它形成了一切生命的初始形态,它在天地产生之前就已经诞生了。
此状态强力收缩,它独立运作,一阴而未阳,形成了最初的时间和空间,不可以看作孕育天下万物的本源。
我不知道它该怎么称呼,给它取个名字叫“道”,道的特性涵盖一切事物,无所不包,无所遗漏,超过了我的认知,我便强加一个名字称之为“大”,它不断随着时间的流转向外膨胀,延展,互相脱离,我便称之为“逝”,膨胀到极限的时候我便称之为“远”,之后开始集中,收缩,这样的循环往复历时久远,我便称之为“返”。
天囊括万象万类,地繁衍万类万物,道统摄一切有形和无形,王也统治着万邦和万民,都称之为大。
小到一国之中四大俱全则安定不乱,天下安定,而王必不可少位居其一。
人要学会和大地和谐共处,大地适应天时而蓬勃万物的生机,天应运于道,道则自然而为不受约束。
*
*道是形而上的,特性是“大,逝,远,返”,说的是宇宙的时空特性,是老子的宇宙观和时空论。
大——“道生一”,道生本源。本源生出有形物质,天地,生命和万物。宇宙万物都被“大”所囊括,无所不包,无所遗漏。
逝——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发生了膨胀。
远,返——空间膨胀到极限,然后又开始收缩,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道就像人体一样,裹挟着整个宇宙一呼一吸,内部的生命确感觉不到,因为参考系的膨胀率相同,所有的参照物都随着膨胀,也就感觉不到膨胀了。但科学家通过光谱分析会探测到这种膨胀。宇宙呼吸之间何止千万年!将来宇宙可能会收缩,那个时候通过科学观察和计算可能会探测到宇宙会收缩。老子从宇宙的本源上论述道的特性,形成了宏大的宇宙观和时空论。
观察“道”,“悟道”进而形成了老子的方法论。
人同化于道,就应该按照这个道的特性去修持自己。怎么修持?
做到“大”,就是修出包容之心,心胸广大,容常人不能容,忍常人不能忍。
做到“逝”,就是修出无为心。无拘无留,逝而不逮,不生执着。不动情,不重利,不为名,无私无我。
做到“远”,就是修出泛爱之心。推己及人,远及众生。救民济世,福泽大众,善化万民。
做到“返”,就是修出求真心,返璞归真,反求诸己。反省己过,勤于改过。保持天良,返还至纯之本。
“道”是“恒道,“可道”是“非恒道”,是因为每个人层次不同,理解不同,每个人悟道就不同,也就是“非恒道”。不断的修持,就有不同的理解,是悟道升华后的理解。道在各个层次都有道的展现,每一层次的道都不是根本的道,“法无常法,道无恒道”。
“大,逝,远,返”是整个道德经的总纲,也是方法论的核心。整个道德经都可以用“大逝远返”去解。老子就在讲这四个字的应用,讲如何修德,为王,治国,理政,化民和御敌。
“大”是容忍,“逝”是无私,“远”是泛爱,“返”是求真。这就是本源之道的具体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