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吧 关注:2,889贴子:23,137
  • 3回复贴,共1

儒林许多人为什么没有结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个人浅见:
有了结局后基本就有了对一个人前面的所作所为的评判了。如马二先生如果高中,那便是「好人终有报」;假若依旧落魄,那便是「好人不长命」。一件事要是有了结果导向的话那必然会产生许多为了结果不择手段的事出现。好比古代读书人读书有几个是为了继绝学?大多还不是和严致中那般图名利,就算入了翰林,也会想方设法外放肥缺(鲁编修对比)。而现实中人的一生与许多因素相关,并不是道德水准高他就一定能成就。故而作者述而略作,旨在读者内省自身是个什么样的人,外观儒林的各色各样人,以求精益求精,达成识人识己的目的。即是「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以「老子」一段话结尾:「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天之道也」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2-18 14:09回复
    楼主只读到第十八回,待读完一遍,再来改校见解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2-18 14:16
    回复
      很有道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2-18 16:35
      回复
        五十六回放了一个幽榜。说天下有灾祸,是因为散落世间的有学问的人没受重用。因此,皇帝下诏将书中人物一一封了。但是疑是后人伪做。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2-28 16: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