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修行吧 关注:24,079贴子:3,286,400
  • 15回复贴,共1

《辨法法性论》白话解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由知何永断,有余所应证;欲辨彼等相,故我造此论。
解释:佛法如何永远的断除生死烦恼,应该证悟些什么,不要着急,容我慢慢道来。
原文;总摄二事 当知此一切,略摄为二种:由法与法性,尽摄一切故。其中法所显,即是说生死;其法性所显,即三乘涅槃。
解释;你在佛法里应该永远断除的事,和应该证悟的事情,无非局势大致分两类:【法】和【法性】。你所应该断除的叫做【法】,应该证悟叫做【法性】,就是三乘共证的涅槃。三乘共证的涅槃是同一个,也叫【法性】,就是一切法的本性,本来面目。
原文;此中法相者,谓虚妄分别,现二及名言。实无而现故,以是为虚妄;彼一切无义,惟计故分别。
解释:【法】的体貌特征是什么,局势虚妄分别,就是能缘的识和所缘的境还有名言作用,什么是名言作用?你认识或者表达都是名言,不单单是语言文字,图画,手语,表情等通通是名言。你认识一样事物吧,不管认识得对不对,清晰不清晰,都是名言。你在贴吧看到我写的帖子,看得半懂不懂的,自己语无伦次的乱理解都是名言。没有名言你的心不能认识也不能表达。
我们的心和心所现的境界,都是没有实在的体性的,要是有实在的体性的话,就不说它们是虚妄分别的了,你老有一种是真实的错觉,就是名言的作用而已,这种内心名言的活动只是虚妄分别。
原文;复此法性相,无能取所取,能诠所诠别,即是真如性。
【法性】的体貌特征是什么?【法性】本来是无相的,但是什么都不说的凡夫怎么理解?只能勉强说说,所以文字很短。就是能取的心和所取着的境,名言能诠的和所诠通通都是平等无差别的,都是不可得的,没有办法再起虚妄分别了,这个叫真如,叫涅槃,叫圆成实。贴吧有些人说真如,说圆成实就是常一不变的真我。你看弥勒菩萨这里有这么说吗?
未完待续


IP属地:广西1楼2024-12-21 11:54回复
    证悟法性比较难,
    个人认为得
    明意
    意本是某种知见
    经过认同
    变成了
    意=我
    我=意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2-21 13:00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说的很白话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2-21 21:17
      回复
        原文;无而现故乱,即是杂染因,如现幻象等,非有而现故。若无及现中,任随一非有,则乱与不乱,染净皆非理。
        解释:无论是心和境都没有真实性,无论你认为境界是真实的还是心是真实的,离开心另外有境,离开境另外有心,你这种错误的真实感,佛教叫我执或者自性执,这是我们创造杂染的业力轮回生死的原因。我们认为有能取的心所取的境,其实都是如梦如幻不真实的存在,不是真实存在却又显现得像真的一样,真实的说其实没有这回事,却有很多迷惑性让我们执着就是真的就是这么回事,这个叫做【乱】。
        如果你认为【无】和【现起】,随便其中一个是什么都没有,完全不存在的话,那就无所谓有乱或者不乱,清净或者杂染了,那世间法出世间法都被你毁谤了。
        【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是不真实有。【现前】也不是有什么真实的东西出现在你面前,就是虚幻的显现。你只要认为其中一个是完全没有的,那就没有杂染了,连杂染都没有,你怎么转染成净,怎么转识成智?就连清净也一样不存在了。
        贴吧有人鼓吹什么【无】【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你们看看弥勒怎么说的;若无及现中,任随一非有,则乱与不乱,染净皆非理。
        原文;不一不异门 此二非即一,亦复非别异;以彼有无事,有别无别故。
        解释;虚妄分别就是不真实存在却又显现的,这个【无】和【现前】是完全是一码事还是完全是两码事呢?只能说二者不完全是一回事,还有一点差别。有什么差别呢?就是【现前】是有分别的,【现前】一个西瓜一个梨子,你能分别出来吧。【无】就是不能分别,一个西瓜一个梨子,都是无自性不可得的,无法起任何分别。佛教常说的非有非无这些名词,就是这个意思,同样一个事物既是有分别的也是无分别的。


        IP属地:广西9楼2024-12-22 10:41
        回复
          原文;由六相悟入,诸法为无上:谓相与成立,及非一非异,所依共不共,悟入能所取,现似而非有。略指前三 其中相成立,及非一非异,如略标中说。所依共与不共 诸于何流转,说彼为所依?谓情界器界。器界即为共,如共同所了。有情界有共,复有诸不共:
          解释;我们现在看唯识宗怎么解释开悟这件事。从六步来说明,这个【相】【成立】【非一非异】上面讲完了。现在说第四第五步【所依共】【所依不共】。
          我们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生死流转的、就我们的生命体来说,我们不同时期的存在分为六道。就我们生命体居住的地方来说,有无数的三千大千世界,有欲界色界无色界。
          贴吧曾经有人问,这个世界是我们心识变现的,那我们轮回往生到其他地方,这个世界不是应该没有了吗?其实你心识变现只是地球或者能观测到宇宙一部分而已,这个世界是大家的共业所感大家的心识一起变现的,就像球场上有无数盏在发亮,一盏灯息灭了,球场的灯光有细微的改变,但是还是在继续发亮,所以我们轮回往生到其他地方,世界不会立刻就灭亡了。这个叫【所依共】。
          虽然说同一个世界,并不是同一个梦想,人和人之间,人和其他动物之间,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行为。这个叫【所依不共】。
          原文:托胎生、名言,摄受与治罚,饶益及违害,功德并过失:由更互增上,互为因故共。
          解释;还有八件事情是我们生死流转不停的兄弟姐妹都在做的,这八件事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合作共赢,促使大家一起成长。
          第一件事是【托胎生】,佛法主要是对人讲的,人是胎生的,所以特别强调【托胎生】。胎生需要精子卵子和因为业力驱动来投胎的微细的意识,三者和合才能成为受精卵。
          第二件事【名言】,你要跟其他人表达沟通的唯一工具。
          第三件事【摄受】,父母管教孩子,老师教育学生,领导管理下属,就算是动物,狮子里面也有狮子王,这就是摄受。
          第四件事【治罚】国家有法律,僧团有戒律。
          第五件事【饶益】利益他人。
          第六件事【违害】损害他人。
          第七件事【功德】你利益他人,自己本身有功德。
          第八件事【过失】你损害他人,自己本身就有过失。
          人就是一直在做这八种行为,使得我们的人类社会一直繁衍下去,并形成种子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等待。
          原文;依及诸了别,苦、乐、业、死、生,系缚与解脱,彼九不共故,名不共所依。
          解释;人类社会还有九种不共。
          第一【依】。唯识学说的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 ,这个【依】第八阿赖耶识,每个人都有自己微细的潜意思阿赖耶识。老是有人问第八识是自己的还是大家同一个,这里给你答案没有。
          第二【诸了别】。前六识,我想我的事,吃我的东西,看我爱看的书,我的前六识不是你的前六识。
          第三四【苦乐】我的苦不是你的苦,我的乐不是你的乐。
          第五【业】个人造业个人担。
          第六七【死生】。不想解释了。
          第八【系缚】,身不由己,生理极限,生死不能做主,都是烦恼惹的祸。
          第九【解脱】没有人能替你解脱,如果能的话,佛早就替你解脱了。
          这九件事都是你自己的事,每个人都有不同。


          IP属地:广西11楼2024-12-22 11:29
          回复
            你去盘一下锅巴,这些人不是你对手,不好玩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12-22 11:53
            回复
              刀熊说人话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4-12-22 12:00
              回复
                【原文】悟入二取似现非有 共现外所取,实即能取识。以离其内识,外境义非有,是共同性故。于余不共识,为所取等义,谓他心等法。
                【解释】能取的心和所缘的境是虚幻不实的存在,现在慢慢分析,我们共同感知的外境,山河大地,宇宙万象种种外在的境界,事实上是由我们的心识共同现起的,我们观测到的一切,不是离开心识而独立存在的。我们因为共业所感心识化现能看到共同的地球。那我们的心是不共,不是共业所感的,不是你心识所化现的,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不同,这怎么能说是唯识所现呢?那是因为你的心里显现出其他人的心理活动,从这个角度说能取的心和所缘的境都是唯识所现。
                【原文】诸能取识前,更互非境故;于非等引时,自分别现故;于诸等引前,三摩地行境,现彼影像故。
                【解释】我们散乱的心识只能取散乱的境界,禅定的心识只能取定心的境界。比如你散乱心中牙痛痛得要命,禅定心中身识是关闭的,就没有痛觉。又如禅定中见到白骨放光或者佛来说法,那是禅定的境界,散乱心也见不到。wo【原文】悟入二取似现非有 共现外所取,实即能取识。以离其内识,外境义非有,是共同性故。于余不共识,为所取等义,谓他心等法。
                【解释】能取的心和所缘的境是虚幻不实的存在,现在慢慢分析,我们共同感知的外境,山河大地,宇宙万象种种外在的境界,事实上是由我们的心识共同现起的,我们观测到的一切,不是离开心识而独立存在的。我们因为共业所感心识化现能看到共同的地球。那我们的心是不共,不是共业所感的,不是你心识所化现的,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不同,这怎么能说是唯识所现呢?那是因为你的心里显现出其他人的心理活动,从这个角度说能取的心和所缘的境都是唯识所现。
                【原文】诸能取识前,更互非境故;于非等引时,自分别现故;于诸等引前,三摩地行境,现彼影像故。
                【解释】我们散乱的心识只能取散乱的境界,禅定的心识只能取定心的境界。比如你散乱心中牙痛痛得要命,禅定心中身识是关闭的,就没有痛觉。又如禅定中见到白骨放光或者佛来说法,那是禅定的境界,散乱心也见不到。我们能观测到的境界无非就这两种,散乱心和禅定心所取的境界。
                【原文】以所取若无,亦无似能取。由此亦成立,无似能所取。
                【解释】离开心没有独立存在的外境,那心应该就是真实的吧。境界是没有的,心识是真实的,这是贴吧一些人的邪见。这是错误的,离开心没有境,离开境也没有心,这两性质是一样的。唯识学和中观学不同是分两步破执,先破境实有,再破心实有。
                【原文】然由无始来,等起而成立,二取悉非有,亦善成立故。
                【解释】我们的生命无始以来就固执的认为有真实能取的心和所起的境,这种错误的执着始终造成我们生死流转的动力,你哪天能破除这种虚妄执着哪天就能解脱涅槃。


                IP属地:广西21楼2024-12-23 10:5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原文】 标列 由六相悟入,法性为无上:谓相、与依处,抉择、及触证,随念、并悟入,到达彼自性。(1)相相如略标说。
                  【解释】有六个渠道帮助我们证悟涅槃。第一个就是涅槃的特征吗,前面说过了。
                  【原文】(2)依处 处谓一切法,及一切经等。
                  【解释】2必须知道一切法共同的特性,要知道一切法的特性就必须依靠一切经。其实这个是唯识学家自己的看法了,认为自己不能读完一切佛教经典,也不必灰心,你不学完一切佛教经典,最多妨碍你普渡众生,不妨碍你自己的解脱。
                  【原文】(3)抉择 其中抉择者,谓依大乘经,如理作意摄,一切加行道。
                  【解释】3学习大乘经,用其中的道理去思维,去修行。
                  【原文】4触为得正见,故以真见道,现前得真如,所以亲领受。
                  【解释】就是开悟了,真正体会到真如了,这种体会是语言文字都很难表达的,离言的。
                  【原文】(5)随念 随念谓修道,为除诸垢故,于前所见义,菩提分所摄。
                  【解释】就是悟后起修了。悟后起修不是还有更高级的方法还有另外一套给你去修,就是随念 ,就是你开悟时候体会的境界,你继续观察这个境界,继续搜索烦恼的残兵败将,继续消灭它们。
                  【原文】6)到达自性 悟达彼自性,谓真如无垢,一切唯真如;显现彼即是,转依圆成实。
                  【解释】修行圆满成佛了,彻底的通达一切法的本来面目了,你见到的一切法都是真实实相,都是圆成实自性。永远不可能再有虚妄分别了。


                  IP属地:广西47楼2024-12-25 09:59
                  回复
                    这段讲了不赖,契合俺的想法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3楼2024-12-25 15:46
                    收起回复
                      所以说一切都是妄认。但有觉起,即是颠倒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4楼2024-12-25 15:49
                      回复
                        楞伽说,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处。有人天天这个空,那个幻,这个真,那个实。最后还不是能取在妄认所取,妄认其为空/幻/真/实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7楼2024-12-25 15: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