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区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邻余姚市,南接嵊县,西连绍兴市,北濒钱塘江河口,隔水与海盐县相望。经纬度跨东经120°36′23″~121°6′9″、北纬29°43′38″~30°16′17″。县境基本轮廓呈南北向长方形,南北最长60公里,东西最宽46公里,总面积1427.5平方公里,其中钱塘江河口水域212.3平方公里。1985年末全县设8区、11镇、46乡800个行政村、43个居委会,202001户、710531人,每平方公里585人。农业人口632777人,占总人口数89.06%;非农业人口77754人,占10.94%。人口中汉人占99.9%,余有回、壮、满、侗、瑶、畲等族。有华侨355人。外籍华人249人,港澳同胞4246人,分布在29个国家和地区。
地形南高北低,南部低山丘陵与北部水网平原面积参半,俗称“五山一水四分田”。南部低山丘陵分属两支,东南系四明山余脉,较为高峻,覆卮山海拔861.3米,是全县最高点;西南属会稽山余脉,略为平缓,最高点罗村山海拔390.7米。北部水网平原属宁绍平原范畴,地势低平,平均海拔5米左右。最北端是滨海高亢平原,平均海拔10米左右。浙江省第四大河曹娥江自南而北纵贯全境,主要支流有小舜江、下管溪、隐潭溪。主要人工河有萧曹运河、虞甬运河、四十里河、十八里河、百沥河及海涂中心河等。平均年入境水量约27.95亿立方米,是全县水资源总量的3.33倍。主要湖泊有小越湖、破冈湖、白马湖、铲还湖、皂李湖、西溪湖、谢憩湖、康家湖、贺家池(部分水面属绍兴市)等。属东亚季风气候,季风显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湿润多雨。因地形复杂,光、温、水地域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较多,总趋势是洪涝多于干旱。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51天左右,一般年降雨量1400毫米上下。矿藏有铁、锰、铜、铅锌、金银、叶蜡石、萤石、高岭土、石英、白云石、黄铁等,其中叶蜡石估计蕴藏量约200万吨,已有20余年的开采历史。

地形南高北低,南部低山丘陵与北部水网平原面积参半,俗称“五山一水四分田”。南部低山丘陵分属两支,东南系四明山余脉,较为高峻,覆卮山海拔861.3米,是全县最高点;西南属会稽山余脉,略为平缓,最高点罗村山海拔390.7米。北部水网平原属宁绍平原范畴,地势低平,平均海拔5米左右。最北端是滨海高亢平原,平均海拔10米左右。浙江省第四大河曹娥江自南而北纵贯全境,主要支流有小舜江、下管溪、隐潭溪。主要人工河有萧曹运河、虞甬运河、四十里河、十八里河、百沥河及海涂中心河等。平均年入境水量约27.95亿立方米,是全县水资源总量的3.33倍。主要湖泊有小越湖、破冈湖、白马湖、铲还湖、皂李湖、西溪湖、谢憩湖、康家湖、贺家池(部分水面属绍兴市)等。属东亚季风气候,季风显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湿润多雨。因地形复杂,光、温、水地域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较多,总趋势是洪涝多于干旱。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51天左右,一般年降雨量1400毫米上下。矿藏有铁、锰、铜、铅锌、金银、叶蜡石、萤石、高岭土、石英、白云石、黄铁等,其中叶蜡石估计蕴藏量约200万吨,已有20余年的开采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