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合作在临沂大学拉开序幕。王宗继,这位在生物医学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家,携手临沂大学,共同创建了临沂大学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尽管已至知天命之年,王宗继却依旧保持着如青年般的昂扬斗志与坚定步伐,继续践行着“愿天下人生命因我而不同”的宏伟理想。

01
立下宏愿,以科技点亮生命之光
回溯至1974年12月,王宗继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父亲为他取名“宗继”,寓意着传承与发扬。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他毅然选择了中医专业作为自己的学业道路。1996年毕业后,他被分配至区药检所工作,然而,平稳的生活并未能束缚住他那颗渴望挑战的心。
两年后,王宗继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公职,投身商海。正是这次选择,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9年,甲壳素如同一股清新的海风,吹进了他的生活。这种从虾壳、蟹壳中提取的海洋瑰宝,不仅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更让王宗继看到了其背后的健康奥秘。
不同于一般商人,王宗继对甲壳素的认识并未止步于商业层面。他带着诸多疑惑,踏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金鑫荣教授的悉心讲解下,深刻感受到了甲壳素的神奇魅力,也坚定了他向“蓝色海洋生物科技”进军的决心。

从代理商到生产商,卫康生物集团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科研支持。王宗继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像初遇甲壳素时一样,勇敢地向科研院校伸出援助之手。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鹏程团队的深度合作,为卫康生物集团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研发力量,也见证了企业从初生牛犊到行业佼佼者的华丽蜕变。
“当消费者拿着一面面锦旗,带着发自内心的感激时,我深感这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王宗继动情地说道。甲壳素产品为千千万万的老年人带来了健康福音,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愿天下人生命因我而不同”的愿景。
02
创新不止,沂蒙大地绽放蓝色辉煌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王宗继深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他进一步加强科研投入,延伸产业链,从甲壳素到壳聚糖,再到壳寡糖,每一步都凝聚着他对科技的执着与追求。
2014年,卫康生物集团申报的壳寡糖原料被国家批准为新资源食品原料;2021年,由山东卫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多家企业及科研院校共同制定的《壳寡糖》轻工行业标准正式实施。这一系列的成就,不仅填补了国内壳寡糖行业的空白,更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然临沂并不靠海,但我们凭借毅力和执着,将深海的奥秘搬到了家乡。”王宗继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与坚定。

2020年,王宗继组建了卫康生物集团,以医疗健康产业为主线,构建起集“寡糖生物、医疗美容、蒙山医养、再生医学”为一体的四轮驱动产业格局。从一家代销甲壳素的代销商,到如今拥有核心竞争力,集生产、经营、科研、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卫康生物集团的发展与转型,正是科技创新力量的生动诠释。
“和什么高度的专家合作,你就有了什么高度。”王宗继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在过去的25年里,他带领集团心无旁骛、稳扎稳打,坚定地走出了“坚持科技赋能、强化人才支撑”的正确道路。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前沿科研单位的密切合作,以及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六大名校的联合研发,为卫康生物集团积累了丰厚的科研底蕴和创新能力。
25载栉风沐雨,卫康生物集团因坚守科研初心而硕果累累。截至2023年3月,集团已拥有发明专利55项,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以及其他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0项。
03
牵手临大,共筑人类大健康梦想
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健康产业在变局中激荡新生,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微生态产业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市场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特别是以菌群移植为代表的人类微生物健康市场,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2023年7月,卫康生物集团与临沂大学强强联手,共同搭建了临沂大学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这一平台的建立,对于王宗继来说,无疑是如鱼得水。他深知,这是一个高端人才聚集的地方,也是实现他健康梦想的重要支撑。

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拥有四千平方米的实验空间,分为七个实验区,以“肠道微生态”为研究重点,设立了精准肠道菌群的移植、百岁老人的肠道菌群提取、从中医现代化角度提取菌群活性、中华肠菌库的建立和干细胞研究等五个研究方向。人体70%的免疫力来自肠道,而肠道健康更是抑制疾病的关键。因此,研究院以肠道菌群为靶点,围绕肠菌移植技术开展临床研究,致力于为重大慢病、罕见病、难治病等疾病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卫康生物未来将重点发展肠道微生态产业。”王宗继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希望借助临沂大学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这个平台,将蒙山康养基地打造成中国的逆糖高地和菌群移植标杆。”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
从企业到校园,王宗继的身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他的初心和愿景从未改变。无论是甲壳素还是肠道微生态,他都怀揣着一颗利他之心,致力于让人类因为卫康的存在而获得健康。对于他来说,这25年的奋斗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在沂蒙老区这片热土上,他还将继续书写属于他的“蓝色文章”,让科技之光照亮更多人的生命之路。

01
立下宏愿,以科技点亮生命之光
回溯至1974年12月,王宗继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父亲为他取名“宗继”,寓意着传承与发扬。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他毅然选择了中医专业作为自己的学业道路。1996年毕业后,他被分配至区药检所工作,然而,平稳的生活并未能束缚住他那颗渴望挑战的心。
两年后,王宗继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公职,投身商海。正是这次选择,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9年,甲壳素如同一股清新的海风,吹进了他的生活。这种从虾壳、蟹壳中提取的海洋瑰宝,不仅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更让王宗继看到了其背后的健康奥秘。
不同于一般商人,王宗继对甲壳素的认识并未止步于商业层面。他带着诸多疑惑,踏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金鑫荣教授的悉心讲解下,深刻感受到了甲壳素的神奇魅力,也坚定了他向“蓝色海洋生物科技”进军的决心。

从代理商到生产商,卫康生物集团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科研支持。王宗继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像初遇甲壳素时一样,勇敢地向科研院校伸出援助之手。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鹏程团队的深度合作,为卫康生物集团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研发力量,也见证了企业从初生牛犊到行业佼佼者的华丽蜕变。
“当消费者拿着一面面锦旗,带着发自内心的感激时,我深感这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王宗继动情地说道。甲壳素产品为千千万万的老年人带来了健康福音,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愿天下人生命因我而不同”的愿景。
02
创新不止,沂蒙大地绽放蓝色辉煌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王宗继深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他进一步加强科研投入,延伸产业链,从甲壳素到壳聚糖,再到壳寡糖,每一步都凝聚着他对科技的执着与追求。
2014年,卫康生物集团申报的壳寡糖原料被国家批准为新资源食品原料;2021年,由山东卫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多家企业及科研院校共同制定的《壳寡糖》轻工行业标准正式实施。这一系列的成就,不仅填补了国内壳寡糖行业的空白,更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然临沂并不靠海,但我们凭借毅力和执着,将深海的奥秘搬到了家乡。”王宗继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与坚定。

2020年,王宗继组建了卫康生物集团,以医疗健康产业为主线,构建起集“寡糖生物、医疗美容、蒙山医养、再生医学”为一体的四轮驱动产业格局。从一家代销甲壳素的代销商,到如今拥有核心竞争力,集生产、经营、科研、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卫康生物集团的发展与转型,正是科技创新力量的生动诠释。
“和什么高度的专家合作,你就有了什么高度。”王宗继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在过去的25年里,他带领集团心无旁骛、稳扎稳打,坚定地走出了“坚持科技赋能、强化人才支撑”的正确道路。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前沿科研单位的密切合作,以及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六大名校的联合研发,为卫康生物集团积累了丰厚的科研底蕴和创新能力。
25载栉风沐雨,卫康生物集团因坚守科研初心而硕果累累。截至2023年3月,集团已拥有发明专利55项,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以及其他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0项。
03
牵手临大,共筑人类大健康梦想
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健康产业在变局中激荡新生,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微生态产业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市场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特别是以菌群移植为代表的人类微生物健康市场,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2023年7月,卫康生物集团与临沂大学强强联手,共同搭建了临沂大学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这一平台的建立,对于王宗继来说,无疑是如鱼得水。他深知,这是一个高端人才聚集的地方,也是实现他健康梦想的重要支撑。

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拥有四千平方米的实验空间,分为七个实验区,以“肠道微生态”为研究重点,设立了精准肠道菌群的移植、百岁老人的肠道菌群提取、从中医现代化角度提取菌群活性、中华肠菌库的建立和干细胞研究等五个研究方向。人体70%的免疫力来自肠道,而肠道健康更是抑制疾病的关键。因此,研究院以肠道菌群为靶点,围绕肠菌移植技术开展临床研究,致力于为重大慢病、罕见病、难治病等疾病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卫康生物未来将重点发展肠道微生态产业。”王宗继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希望借助临沂大学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这个平台,将蒙山康养基地打造成中国的逆糖高地和菌群移植标杆。”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
从企业到校园,王宗继的身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他的初心和愿景从未改变。无论是甲壳素还是肠道微生态,他都怀揣着一颗利他之心,致力于让人类因为卫康的存在而获得健康。对于他来说,这25年的奋斗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在沂蒙老区这片热土上,他还将继续书写属于他的“蓝色文章”,让科技之光照亮更多人的生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