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分都只会无脑拉踩,我已经见怪不怪了。
威震华夏?华夏可以泛指中原,也仅此而已。
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我的评价是偏中上。不服?那就不服吧,因为总能找到例子,然后忘掉了其他因素。襄樊之战之前没见过关羽统帅大军,最大的战争量级也不过双方各一万人的小规模战役。所以拿襄樊来说,荆州常备军大约四五万,抽三万出来打,然后借着水势击败了于禁的七军约三万多,这其实是相当丰厚的战果了。
三万很少么,不少?
关羽为什么在江北岸失利?分了兵。徐晃带了几千新兵还有朱盖的十二营又是上万的兵力来救援,兵力优势,体力优势,而且主要是这十二营来的快,关羽甚至来不及撤退。古代的信息交流就是这样的,前线战报瞬息万变,除非你占据制高点。
而后就是为什么不退兵的问题,很简单,关羽认为襄阳还在被围,战略目的还没达成,哪怕失利随时都可以顺江而下,有主动权。
东吴为什么能夺荆州,不好说,可以认为是阴谋。蜀汉对荆南四郡的控制力很低,来不及建设,江陵城就是重中之重。哦,那时候只剩下两郡了。
傅恐怕早就串通好了,此前消极怠工,手上有糜芳的把柄,然后江陵就因此失陷了。不这么解释,单纯的同事矛盾根本不可能解释,你要说关羽回来要治罪?那为什么运粮这件事都做不好,有水路欸?三万降兵,两三个月秋收了连三万人的口粮都凑不出来?那既然如此为什么又不安排人送行从巴西运粮?山高路远?分明就是没有把做这件事放在心上。关羽敢把降兵送完后方,难道就是为了擅取湘关米?
而且我甚至怀疑关羽说什么还当治之是文人笔墨,不可全信。
实事求是,关羽的史料太少,相较于曹操和刘备这些史料丰富太低,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能清楚解释。无脑拉踩取不得,把他批为什么狗屁不如,就更不应该了。
我的建议是,你去做一下关羽,不要拿现代人的视角去看。连这个都做不到,拿什么评价关羽?
凭情绪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