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吧 关注:195,971贴子:1,244,347
  • 6回复贴,共1

涉世多龃龉 失官久龙钟(宗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节 苦攻儒业 蹭蹬科场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1-05 07:44回复
    宗泽,字汝霖,诞生于宋仁宗在位末期的嘉祐四年十二月十四日巳时。按西元推算,则是1060年1月20日。他的祖贯是两浙路婺州义乌县。
    婺州即今浙江省金华市,名特产是金华火腿。但在宋时,婺州不算是两浙路经济发达的州,却是个山水佳地,“俗勤耕织”,文化上也是“名士辈出”,“士知所学”。义乌县“川明山秀”,向来并不出名,但依靠义乌人的勤劳、智慧和善于经商,义乌市近年来不仅成了国内,也成了国际上著名的小商品物流中心。
    据称义乌宗氏家族是东汉汝南太守宗资的后裔。五代时,宗泽的七世祖为逃避战乱,徙居义乌。曾祖父宗惠,祖父宗拱之,父亲宗舜卿“隐居不仕”,母亲是刘氏。宗舜卿和刘氏共生四个儿子,依齿序为宗沃、宗泽、宗峄和宗灏,但宗泽的两个弟弟“皆少亡”。宗泽是否另有姐妹,则并不清楚。宗泽至少有一个堂妹,堂妹夫黄琳。宗氏家族的成员显然相当多,从宗泽六十九岁至七十岁时给其侄子的信中看来,有“民师四一侄”“姨姨、太孺人”“嫂嫂(宗沃妻)”“十六娘、四一亲妇、七二秀才”“七二侄、五一哥”“七五”“五三”等,按当时习惯,亲属间都是以排行称呼。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1-05 07:4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有的记载称宗泽为“婺州农家子”,按宋时称“农”有时或指乡村户,并非都是胼手胝足的底层农民。特别是在科举制发达和成熟的宋朝,王安石进行科举改革,实行儒家经义取士,经学、教育和科举遂成三位一体。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等产生重大影响。在宋人的时尚观念中,“人若不曾读书,虽田连阡陌,家赀巨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许多富人,即剥削阶级的目标,就是由富族转变为士族。“首先成为富族,然后再投资于文教,使自己士人化”。“很多士族从富族转化而来”。后世则总结为“诗礼传家居贵位”,士族们往往以所谓“奕世诗礼”“诗书传家”“家世儒业”“家世诗书”之类而自豪。宗泽的祖先虽非累世仕宦,而显然是走着通过读书,争取通过科考,走向仕宦之途。
      从今存的史料看来,宗家不在当地的“著姓”“大族”之列。宗舜卿本人是士人,曾“得幕金陵”,即赴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当幕僚。他所结交的几个挚友,包括处士叶桐,宗泽的岳父“陈八评事”,处州丽水县的陈允昌,也都是士人。“陈八评事”排行为八,《盘溪宗氏宗谱》说他名裕。他任大理评事,却无仕历,估计是买官所得的低等文官。他有三个女儿,次女嫁胞弟宗峄,而三女嫁亲兄宗泽。宗舜卿对两个儿子,大约依其资质,又依家庭经济状况,而有所分工。宗沃字汝贤,一直在家“服勤力穑,肯播肯获,以克幹裕厥家”,须经营农务以维生,当然也不排除出租田地和雇工耕作。在宋代以租佃制为主的农业社会中,手工生产,南方一个男劳力的可耕田约二三十宋亩,“一个农户拥有的耕地面积,如若超出,甚至大大超出本户劳动力的可耕地面积,其出路无非有二:一是出租,二是雇工”。宗泽称其兄“喜宾客,曾不顾供具有无。朋游中有倚豪富,作气势,陵轹贫下,或掩其不善,而见其善者,兄于广坐中,直以理折之。彼虽暴戾,心自愧服。乡人欲作一不义事,必先畏缩曰:‘宗汝贤知之,定众辱我矣!’以是俗多敬慕”。这也反映了宗氏家族在当地有乡绅的地位。
      宗泽曾自述其求学经历说:“某未冠时,持先人遗书一车,他无所携,悲吟梗概,懔然去国,求师承于四方。阅十余年矣,崇筵绛帐,所历数十,取道一无所得。莫悟其繇,因怅然以归。”后来才找到一位名师。他家有祖传“先人遗书一车”,表明是后人所谓的书香门第。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1-05 07:46
      回复
        宗泽“自为儿时,趨向不凡,诵书过目辄不忘,逮长游学四方,籍籍有声”,成为博学强记的儒生。他“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左氏》”,“少尝尽以《左氏》事缀粘壁间,以便朝夕观览”。“其为文不事彫琢,浑然天成”,“直写其肺腑,无饰辞”。从今存的遗文看,他的文字说理透彻,满腔忠义之气,流出肺腑,极富感染力。
        宋朝科考的规矩是,上一年各地方等先进行解试,解试及格的贡士,再于翌年参加中央的省试和殿试。青年的宗泽也曾“久连蹇场屋”。按省试前一年为各地解试之年推算,他在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十四岁时,年龄可能小一点儿。但往后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十七岁时,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二十岁时,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二十三岁时,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二十六岁时,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二十九岁时,五次解试,他都有参加的可能,解试的地点就在乡贯婺州,而屡遭失落和挫败。科考的屡次失意者,无疑占了士子的绝大多数,倒不是稀罕的事。他在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解试及格,成为贡士,而取得前往都城东京开封府参加中央省试的资格,时年三十二岁。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1-06 14:55
        回复
          他应于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春,即三十三岁时,到东京开封城赶考。按宋时的地理测量,婺州距离东京“二千九百三十(宋)里”,大约须走好几个月,故他须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冬即启程。已过而立之年的宗泽,应是第一次与故乡、父母和妻儿等亲人依依惜别,前往遥远的北方。光是行程旅费,就是家庭一笔极大的经济负担和支出。此行吉凶祸福,难以预卜,种种酸苦的心迹,非九百年后的今人所能体会。沿途固然也会有流连好山好水的佳境,更多的应是期盼、紧张、孤寂之类,精神负担绝不可能轻松。年关将尽,他肯定能体会到唐诗中“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的滋味。
          一个偏僻小县出来的书生,乍然来到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会,各种新鲜的感受,自不必论。开封城每隔三年,就须接待一次来自四面八方的贡士,供应他们食宿。大约有一万数千名贡士,而最终登科者,约占总数的3.4%~5%。人们至今仍感觉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故全世界范围的求神问卜活动一直不绝。在自然科学不发达的中国古代当然更甚。开封有“二相公庙在城西内城脚下,举人入京者,必往谒祈梦,率以钱置左右童子手中,云最有神灵”,二相公相传是孔子弟子子游与子夏。至于占卜者们,更是骗钱有术。这无非是当时开封城中因科场而伴生的产业。
          九百年后的今人,也并非不可以领会九百年前贡士们的赴考心态,现成的就是目今一年一度的高考。我们设想,最贴近当时贡士们心态者,大约还是“文革”刚结束后最初恢复的几次高考。蕴藉多年而如此强烈的渴望、焦灼、紧张、不安之类,谁也很难说出竟有多少种滋味在心头。只有3.4%~5%的录取率,意味着如成千上万人走上狭窄的独木桥,荣辱成败在此一举,而绝大多数人又必然从桥上跌落下来。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1-06 14:56
          回复
            第二节 屈沉下僚三十五年
            唐朝进士及第,须经吏部试后,方可授官。然而从宋太宗时开始,科举及第后就可直接授官。如前所述,当年通过科考的进士授“假承务郎、文学”有差。此处的“假”有假借之义,即位次尚非正式的从九品承务郎,大致从宋神宗元丰改官制以后,进士们“释褐授官”,最高者就是假承务郎。“文学”是某州文学,也是从九品。
            授官不等于担任实职“差遣”,宗泽于两年后,即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时年三十五岁,方“以将仕郎调大名府馆陶县尉,摄邑事”。馆陶县今与大名县同属河北省。将仕郎应是从九品文官中最低一级。县尉可以比附为如今的本县警察局长,但因县令暂缺,由他代任暂署,宋时名之为“摄”。宗泽从政之始,即显示其英锐强明的才干,“吏多以年少,易之,及牒诉沓至,剖析曲直,迎刃而解,不奄月,讼庭阒然”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1-19 16:49
            回复
              元祐末最大的变故,当然是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翌年改元“绍圣”,排黜反变法派,重新起用变法派,并推行宋朝第二次更大规模的贬窜士大夫的运动。在此形势下,宗泽迎来了新的顶头上司,正好是著名的变法派吕惠卿。吕惠卿在元祐时受到迫害。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十月,“资政殿学士、知江宁府吕惠卿知大名府”。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十月,“资政殿学士、知大名府吕惠卿为观文殿学士、知延安府”。吕惠卿在旧史中给他泼了过多的脏水。他固然有其人格弱点,却是公认的王安石变法派中第一干才、最重要的助手。但在反变法派翻身后,吕惠卿却未能施展其才,“虽章惇、曾布、蔡京当国,咸畏恶其人,不敢引入朝,以是转徙外服,讫于死”。其实不仅是他们害怕吕惠卿,宋哲宗与吕惠卿面谈,“惠卿乞留京师,但愿得一宫观,时上殿”,皇帝却“哂之”,“语既久,上极有倦色”。这就决定他不可能入朝掌政,而只能担任方面大员。故吕惠卿只能“自负高才,久排摈在外”,而“视宰辅、贵臣皆晚进,出己下者”。
              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是北宋四京之一的北京,吕惠卿任知大名府,必定兼有北京留守的头衔,另兼大名府路安抚使,作为河北路沿边的大军区司令。当时地方军区也实行以文制武的体制,吕惠卿以文臣身份统兵。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5-01-19 16: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