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考试吧 关注:402贴子:8,003
  • 0回复贴,共1

湖北面霸:甘坐冷板凳,面试热腾腾!工作中备考我自有妙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和大家分享2024年湖北孝感市直遴选高分被录取的公选王学员备考心得+答题框架,一起来看~
  01、备考经验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我们度过的每一天、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2024年11月,我以高分成绩成功遴选被录取市直机关。回首奋斗历程,是精神与肉体的较量,是能力和作风的锤炼,是量变向质变的突破。
  坚持笔试和面试一体化,在解放思想中“破冰”
  观念不动原地转,思想一变天下宽。众所周知,笔试遥遥领先,面试才能稳如泰山。因此笔试绝对要尽最大努力,拿到自己能争取的最高分,这是备考的“最大确定性”。然而,笔试高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考生均是相差毫厘,面试被后来居上。也有不少笔试高分选手,在面试中被逆风翻盘。这也是面试环节的“不确定性”。那么,如何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
  首先就要打破模版化、套路化思维,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从准备笔试开始就准备面试,找出笔试和面试的规律性、连接点,就会发现“面试就是嘴巴说出来的笔试,笔试就是用笔写出来的面试”。比如我从笔试备考开始,就尽可能积累上情、本情、下情、外情,对国之大者、省之要事、市之大计做到“心中有数”。这里,推荐大家经常性学习《求是》《秘书工作》《人民日报》和本省本地的主流报刊、评论员文章,原原本本学、逐条逐字学、线上线下学,重点学开篇文章,把经济、政治、农业、生态、科技等方面进行归类,将好的金句摘抄裁剪成册,确保政策理论没有盲区。比如考到农业,无论是大作文还是面试,我们都可以谈“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聚焦‘三农’问题20多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等等这样有力度的话来旁征博引。
  坚持学习和工作一体化,在知行合一中“破局”
  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正确处理工学矛盾,考试才能事半功倍。很多人把失利原因归结于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恰恰相反,我认为工作和学习是贯通的。遴选考试的本质,是上级机关是从基层选拔业务骨干,并非选拔“考试机器”,所以考试风向越来越贴近工作实际。特别是面试环节,我们的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表述,都会让考官判定你熟不熟悉工作、会不会干工作。那么日常工作只是疲于应付,一心想考试,工作上的“乏力”终会造成考试的“无力”。因此,要学会二者有机结合,做到“工作指导备考,备考反哺工作”,防止学用脱节“两张皮”。
  如何做到学习和工作一体推进,我认为年轻干部要做工作的“有心人”。比如,抓住单位演讲比赛、座谈交流、素质比武等任何上台机会,学会和领导同事、干部群众沟通交流。我常年参加并组织各项主题演讲、比武竞赛,从最初的优秀奖到三等奖、二等奖,最后蝉联一等奖。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倒逼了自己加强学习、强化思考、锻炼胆识,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试想如果自己连在领导同事面前发言都不敢,那么又如何在面试高度紧张的氛围下拿到高分?因此,要高度重视在工作中发言的机会,包括接访下访工作,学习政府语言、群众语言、专业语言,让面试上接天气、下接地气。
  坚持练习和复盘一体化,在熟能生巧中“破浪”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面试环节,必须开口练习、实战演练,最后复盘升华。这里,不得不提到公选王的面试线下培训班。我在笔试高分的情况下,抱着“时时放心不下”的心态,报名了公选王线下培训。由于时间紧迫,课程紧凑,老师每天带着我们争分夺秒,晨读练习政策理论,然后讲授技巧方法,接着实战演练,再逐人点评、找出问题、加以指导,晚上再复盘剖析、反复练习,让我们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无领导小组还是结构化面试,也都是相通的,都需要政策理论为支撑,技巧方法为辅助。由于面试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我们不要纠结“唯一答案”,一味钻“牛角尖”。面试归根结底是要展现自己政治素养、职场情商、眼界格局、综合能力。毕竟面试不是孤芳自赏,而要雅俗共赏。掌握了这点,我想就掌握了面试的实质。当然,培训固然重要,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主观能动,一定要学会取长补短,组队练习,兼收并蓄,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框架,万万不可闭门造车。上了考场后,就放下所有包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向考官展现最好的自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顶峰相见。
  甘坐冷板凳,面试热腾腾。遴选考试是一场自我挑战的征途,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我们终将抵达成功彼岸。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坚,持则可圆。
  02、答题框架
  学员答题框架分享:
  材料:领导人视察某地区,在该地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请选出下列你认为最重要的3个选项,说明理由,并按照重要性给他们排序。思考5分钟,个人陈述3分钟,自由讨论30分钟,推荐一人总结陈词。
  候考阶段: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候考时就要打有准备之仗,认真回忆经济、农业、科技、文化、干部等每个领域的知识点,在大脑中整理成框架,比如营商环境层面(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说到做到的诚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等等)、科技层面(思想、人才、创新)、干部层面(担当、廉洁、能力)。
  抽签顺序:先发制人、谋定后动。候考前根据抽签顺序进行“战略布局”,如果抽到前面,千万不能紧张,反而要先发制人,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选项进行理论输出,牢记“只要自己有把握讲出来的,错的也是对的”;如果是中间,就要运用好前面考生的阐述,加以深化,比如有人选了发展,有人选了安全,我们可以深化为“统筹发展和安全”;如果在后面,就要谋定后动,结合集中选项进行选择,起码要有1-2个和大家一致,可以留1个不同选项,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独特新颖,防止人云亦云。
  个人陈述:条理清晰、收放自如。一般每人会有3分钟的个人陈述,这个阶段几乎占据考试半壁江山。在这有限时间内,要把时间用到极致。首先开始答题后,先观点前置,开门见山,不可“犹抱琵琶半遮面”。其次,在论述阶段,每个选项可以提炼一个小标题。比如选项1是创新层面,可以表述为“我的选项1......创新是第一动力”,2是人才层面,可以提炼为“选项2......人才是第一资源”。最后结束时要有收尾,比如“综上所述,我的选项是1、2、3,只有打好政策、人才、创新的组合拳才能......”。答题完毕后,认真倾听每名考生的选项和作答,认真记录。
  自由讨论:求同存异、团结奋斗。这个阶段是决定分数的半边天,要时刻关注讨论进度,没有固定战术,只有瞬息而变的局势。我认为最关键的,一是作答维度,要有历史和现实的结合,辩证的思维;二是个人情商,谦让谦虚,礼貌第一;三是大局观念,达成统一意见一定是最终的目的,因此要求同存异,不要钻牛角尖。
  总结陈词:凝聚共识、提炼升华。尽量争取总结陈词的机会,就算没有机会总结,也要做好总结陈词的准备,防止他人推荐后入坑。如果有机会可以毛遂自荐,如果没机会,可以在他人总结后进行补充简单总结,进行深化。总的逻辑是“回顾、总结、展望”。


IP属地:湖北1楼2025-01-06 17:2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