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西高铁施工的年代,我国高铁建设普遍降标,不只体现在线路降标(譬如无砟变有砟,350变250),更要命的是站房降标。一般情况下地级市线路规模起码是两台六线,具备双向始发能力,还能停相当数量的车。省内有许多市级高铁站被限制到了2台5线,而且站房规模还十分的小。临汾西站,在客流高峰的时候,甚至难以进入候车室。作为一个市级车站,真是有苦难言。不过站房起码还可以通过镜像一个站房来扩大面积,但是线路呢?去砸轨道板吗?很难很难,由于种种限制,临汾尧都区90万人口的高铁站车次,甚至和50万人口的朔州朔城区差不多,未来随着京昆高铁通道逐步的建设,大西高铁提速,车次还会进一步增加,省内两台五线的车站,譬如忻州,临汾一定会跨的十分严重,站房扩建,线路扩建势在必行,这事关省内部分城市未来的发展大计。雁北同朔二市,在修建之时地方出资,扩建了站房。朔州还将两台六线干到了3台7线,对于朔州来说,绝对是够用了,而且是十分够用用。对于大同来说,当初扩建的还是比较保守了,集大原开通后,大同南共计162趟车次,估计又会爆满吧。设想一下如果当初没有扩建,大同弄个三台七线的线侧式站房,162趟车,那旅客还不憋炸了?所以地级市出资扩建高铁站,真是一个明智的行为。所以呼吁以后各地市领导,在修建高铁时抓住机遇,狠狠地扩建站房,扩建站台规模。毕竟高铁站修大了无非就是旅客多走两步,修小了那可是真要命啊
,再次呼吁省内两台五线的市级车站加以改造,以后车多了更不好改,不要给城市的发展留下遗憾。衷心希望咱们省交通更加便利,未来发展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