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吧 关注:99,432贴子:774,375
  • 9回复贴,共1

什么是金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什么是金丹?
——
金是永劫不灭,丹是外在形状如珠。
清静是心灵的底色,平淡是生活的底色。
那么空是什么?
空,就是世间一切可见可知可感的有的底色。
有即是色。
包含一切,森罗净泓。
有在空里,空在有外。
非空非有,空有一体。
有即是色,色从空生。
波从水起,波息水存。
色从空生,色灭空存。
波即是水,色即是空。
空色不二,空即是道,色即是道。
空就是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就是大道,就是遁去无形的一。
三界之上,梵炁弥罗。
上极无上,天中之天。
郁罗萧台,玉山上京。
渺渺金阙,森罗净泓。
玄元一炁,混沌之先。
宝珠之中,玄之又玄。
开明三景,化生诸天。
亿万天真,无鞅数众。
旋斗历箕,回度五常。
巍巍大范,万道之宗。
大罗玉清,虚无自然。
玄元一炁,就是先天一炁,就是大道本体,诸天万界都在里面。外形就是一个宝珠。
——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虚怀若谷,心灵空灵虚静,可以感通大道本体:玄元一炁,也就是先天一炁。此为造化万物的母炁,得母炁,自然有子炁出玄关入肉身丹田之中,此为出玄入牝。牝为命根蒂,也就是肉身的下丹田。子炁从玄关一窍内出来,入下丹田牝府之中,从此性命交修,性定命住,性命双全,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心灵就是连通万物先天母炁的门户。母炁实实在在存在。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先天子炁绵绵不绝,如烟似雾。打坐杳冥之间可见虚白朗耀,若白云。即是虚室生白等验证的来历。不同人有不同观感。保精固气,吝啬自身精气神,不要勤于好神费力之事。自然入道安康。
这句话很好的说明了性与命的关系:
心定炁住,炁住神全,神全形固。
——出自玉清胎元内养真经。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1-08 19:08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1-08 20:04
    回复
      一个金丹说得这高大 那渡劫 大罗金仙不是更厉害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1-08 20:34
      回复
          妙道分一炁,炁中分阴阳。
          凝化日月星,灿然流三光。
          九华含九道,八色怡八方。
          焕烂洞真体,流精归太芒。
          下生渊泉宫,上列无何乡。
          纵体复飞迹,欻然都相忘。
          七宝流精结,混沌杂华芳。
          咽服九云散,此乐殊未央。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1-08 21:57
        回复
          如何打坐,如何入门?
          ——
          身体清静,固养肾水。
          内心清静,涵养心火。
          打坐时,手掐子午诀,不意守,不导引,身体会自动修行,简单又安全。
          身心清静,自然心火下降,肾水上升。
          水火交融,百病不生。
          必须持戒才能有效果。
          戒肉戒杀戒色,凝神清心。
          打坐一个月就有效果。少吃饭,多吃蔬菜。吃半饱最好,或者一天吃一顿。
          真心清净,必得气感。
          心烦易染,尘尽光生。
          心定炁住,炁住神全,神全形固。
          ——
          因缘和合,结缚众生。
          大道若水,万象浮沉。
          离心无道,贼道者心。
          虚静为府,道德为门。
          入门得道,道不远人。
          自见不明,自是不彰。
          优言佳语,道者尊也。
          ——
          打坐默念口诀
          静心诀
          冰寒千古,万物尤静。
          心宜气静,望我独神。
          心神合一,气宜相随。
          相间若余,万变不惊。
          无痴无嗔,无欲无求。
          无舍无弃,无为无我。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1-08 21:59
          回复
            ——
            清净道之本,荣华道之殃。
            子勿憎淡泊,是中有至味。
            愚痴恋世欲,类蛾投火光,
            不知其为害,以至于灭亡。
            ——
            天尊曰:
            斋戒者,
            道之根本,法之津梁。
            子欲学道,清斋奉戒,念念正真,邪妄自泯。
            一切众生,舍清净域,耽嗜荤膻,而以触法。
            譬如饿鬼,啖食死尸,火烧饥肠,无有饱满。
            又如蝇虫,争夺臭腐,妄为膻香,而以触法。
            三宫溷浊,六腑不净,尸魄欣昌,乐于死地。
            子当:
            割嗜欲根,入清静境,
            无作诸苦,无造诸恶,无生诸见,无起诸邪。
            子观戒文,如世法律,欲有所犯,惧金木刑。
            子于戒文,精意奉持,凛然在前,如对所畏。
            秉心正严,灭一切想,谛听不二,可会正真,是吾弟子。
            识本来章第三
            天尊曰:
            虚无自然,道所从出,真一不二,
            体性湛然,圆明自足,不堕诸见。
            远离尘垢,学无所学,修无所修,
            于中了然:不去不住,不取不舍,
            无乐无恼,无死无生,无古无今,是真解悟。
            观诸形相,等皆虚空,灭除世幻,体合自然。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1-10 09:25
            回复
              ——
              因于众生,欲海浮沉,苦乐永缚,心生大悲。
              因于大悲,慈悯万灵,寻求解脱,心生菩提。
              因于菩提,离诸万象,永断贪痴,证入正觉。
              ——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
              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
              这是修行总纲,下面是翻译:
              关注自己内心(观自在),熄灭内心贪嗔痴欲望(菩萨行),
              安定内心,心不染尘。
              澄神真静,慎勿外缘,净照八识。
              得见自己如如不动的生命本来面貌(深般若)。
              反复照见自身清净本心,外想不入,内想不出,心不跟随眼耳鼻舌身感知而动,拴住心猿,锁住意马。
              心定能够生慧,明悟一切烦恼根源是自己内心的贪嗔痴(度一切苦厄)。
              最终明悟生命真相(深般若),
              自己一切烦恼顿消(波罗蜜)。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1-10 12:43
              回复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礼,失礼而后信,
                失信而后法,今已末法矣。
                大道造化出世间一切。所有一切皆在大道之内相互转化。苦乐转化,得失转化。领悟大道就是领悟大道造化的意境,不执着于得失,不沉溺于苦乐,不痴恋于爱恨。
                符合大道就同于大道,就会成人之美,就会慈爱众生,就会平等相待。不争不抢,顺其自然,自然而然符合大道,就会心灵平和,身体健康。
                反之就是偏离大道。羡慕嫉妒恨,贪嗔痴慢疑。这样就走上了失道的路。就会意难平,心难安,身体也会一天不如一天。同于失就是这个意思。
                而这样的内在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有的,但是没人信。所以说:有不信焉。
                成败得失皆是在不同程度上偏离大道,信不足焉。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1-12 13:12
                回复
                  太上发玄蕴,焕烂敷真文。
                  落落散天宝,十方所恭尊。
                  不始亦不终,不明亦不昏。
                  仰登玉京台,逍遥憩昆崙。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1-17 20:48
                  回复
                    元始天尊说太古经
                    一卷,底本出处:
                    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天尊曰:
                    有动之动,在乎无动。
                    有为之为,在乎无为。
                    气住则万物皆生,
                    气泯则万物皆灭。
                    物物相资,固养其根。
                    默而悟之,我自植之。
                    出乎无间,不死不生,
                    与天地为一者哉。
                    天尊曰:
                    忘於目则光溢无极,
                    泯於耳则心识常渊。
                    两机俱忘,是谓太玄。
                    混混沌沌,合乎大方;
                    溟溟涬涬,合乎无伦。
                    天地之大,我之无盈;
                    万物之众,我之所持。
                    曷有穷终,以语其弊哉。
                    天尊曰:
                    养其真火,身乃长存。
                    固其真水,体乃长在。
                    真真相济,故曰长生。
                    天得其真,故长;
                    地得其真,故久;
                    人得其真,故寿。
                    世人所以不得长久者,养其外,坏其内也。
                    长生之道,
                    不视不听,不华不荣,弃世离俗,
                    积精全神,寂寞无为,乃得道矣。
                    兹为众生,即说偈曰:
                    天尊宣秘密,方便示慈悲。
                    法雨滋群品,玄谈释众疑。
                    观凡如梦幻,引接悟希夷。
                    水火归炉灶,云霞罩坎离。
                    冲虚通圣道,清静结灵芝。
                    物得能长久,人行绝祸危。
                    逍遥三界外,永永证无为。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1-21 07: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