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吧 关注:6,890贴子:38,744
  • 5回复贴,共1

什么是武士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要求一个人在战斗中即使受伤,快要死了时候,看见同伴也要昂首挺胸不能露出一点恐惧和痛苦的表情。
武士道意思就是:武士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性命隨时可化为鸿毛。同成语“视死如归”如出一辙。
武士標榜的是精神上的優越,就是心理上先能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別人。先能「不要自己的命」,才能「要他人的命」。這是日本武士強人一等的道德律。
在实战中,这种武士道思想是很有用的。因为当一个人在战斗中一旦流露出恐惧,就很容易被对手洞察出下一步的行动或者招式。
一个对自己的命都不怜惜的人,他又怎么可能怜惜对手的生命?
残忍就是武士道精神的一大特点。武士道很讲究“忍”,要求武士不能流露出任何心里的情绪,但是,残忍却是武士无法掩饰的东西。越讲究“忍”就越残忍,所以残忍也成了武士道精神的弱点。
当你显露出你的残忍的时候,对手也已经被你刺激的歇斯底里了。换句话说,对手也被刺激的不怕死了。双方在精神上已经对等了,胜负不再取决于是否拥有武士道精神,而取决于技术、力量等等其他因素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善良的对手都能活者被刺激到不怕死,这便显得武士道精神强人一等。
真正的高手是既不怕死又不显露出残忍,也就是说,既不怕死,内心又充满了爱。
武士道精神最大的弱点就是不经意间就将对手塑造成这样的高手。
当自己所爱的以及爱自己的亲人、战友在自己眼前牺牲的时候,最怕死的人也会变得不怕死,同时又不会残忍。因为他们是因爱而不怕死。武士道精神熏陶下的武士是因不怕死而残忍。
为什么美军的飞机+大炮打不过小米+步枪的志愿军,因为那群最可爱的人是被多年战争锤炼成的真
的高手。
那么为什么说真正的高手要优于受武士道精神指导的武士?这要从受武士道熏陶的武士为什么强于普通武士说起,前者强于后者就是因为前者没有后者对死亡的恐惧。恐惧是害怕到一定程度而失去部分或全部理智的心理状况,只要有害怕,就有可能升级成恐惧。前面说过了,只要你流露出恐惧,对手就能洞察你的行为,只要他智商不是太低就很容易利用这一点将恐惧者打败。而那个因为自己恐惧而被打败的人在失败之后内心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耻辱。
而一个武士一次被打败往往意味着被杀死,武士道精神显然已经洞察到这一点,因此对活着的武士进行耻辱教育,将“耻”感和“不怕死”辩证的结合起来了。然而,武士道精神虽然一再强调不要有恐惧和喜怒哀乐,但是是无法阻止那些情绪的产生的。他之所以不流露出来,是因为流露出来就是耻辱。因此一个武士表面冷酷但仍然是有害怕的,这个害怕就是“害怕受辱”,当他打败仗时,内心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他无法避免这个“害怕”存在,而只要这个害怕存在,就有可能恐惧。而高手是没有那样的恐惧的,所以在心理上高手优与武士。
最后,在这样极端的耻感之下,打败仗的武士会选择自杀,这样仿佛看起来他“形象光辉”,他用自杀来说明他到死都没有恐惧,并维护了自己虚有的荣誉,但对于高手来说已经达到了消灭对手的目的。
最后补充一点:为什么有些麻木的中国人看到同胞被鬼子杀了还无动于衷?因为那些中国人根本不爱自己的同胞,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家人。自己的亲戚过的好他会高兴,如果邻居过的好他就嫉妒。如果是他嫉妒的邻居被日本人杀了说不定他还很开心。日本人将我们同胞斩首示众,能刺激如鲁迅这样的人视死如归,却刺激不了那些麻木的人。
我们因为缺乏爱而被欺凌,同样因为爱而战胜敌人,永远不要忘记的是我们内心的爱,感动人类的除了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标准,还有我们的爱。这是人与禽兽的区别。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1-12 11:17回复
    日本人用樱花比喻武士
    要了解武士道,先要看看武士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形象。
    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猛禽比喻武士、英雄。但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的。
    因为他们认为樱花的几个特性很符合武士的特点。
    首先,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是很相似的。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1-12 11:17
    回复
      武士道是注重共性,而非如欧洲武士那样注重个性的。但他的这种共性实际上比欧洲武士的游侠精神还要狭隘,这个集团精神和团结精神是不同的,也绝非是爱国精神,他们既不忠君也不爱国,他们爱的是自己所在的武士集团。日本人评价武士也不是以是否忠君爱国来评价的,而是看他是否忠诚于自己的武士团,比如战国时期的真田勇士,明知时期反天皇势力的武士集团,日本人都给予很正面的评价,评判的标
      第 5 页
      准不是他们的行为是否对日本有利,而是因为他们是终于自己的集团的武士群体,贯彻了武士道精神。
      所以,如今小泉执意参拜靖国,日本人不论是反对参拜的还是赞成参拜的,对小泉只有政见上的敌意,对其人格却都有些敬意,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他为了自己的利益集团,宁愿冒天下之不韪,宁可在实现自己所在政治集团的理想后结束自己的政治生命。日本历史上的岸信介等几位首相为了冲破和平宪法对日本不可有军队的限制的时候,也
      是一样,宁可解散议会也要通过自己的主张,通过之后自己也因触犯众怒而倒台,但倒台之后日本人对其人格倒反而更加尊重,其本人倒台了,但岸信介派,桥本派却更加壮大,这也使得日本的政治家更加敢于突破种种限制。
      二是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零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零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零,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第 6 页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豪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武士自杀并非因为输不起,也不是因为失败而感到羞耻才因屈辱而自杀,武士并没有这么脆弱,自杀是因为感到自己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了,自己的心愿已经了解,自己的一生已经不可能有更大的辉煌了。这时候就应该象樱花一样毫无留恋的凋零。
      比如一个武士,因为仰慕一个剑术高手而很想跟他决斗,自己穷尽精力刻苦练习,多年准备之后终于有了这个机会,此人把这场决斗看做是自己一生最光辉的时刻,好象自己就是为等待这场决斗才生存的。但一交手,却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对手。
      失败的武士自杀了,并非因为感到后悔和屈辱,而是感到很大的满足,感到自己一生的目标已经实现了,自己努力了,得到机会了,在决斗中自己的人生放出了最大的光辉,在这光辉之后人生应该嘎然而止,不该再有什么留恋。
      第 7 页
      所以武士的自杀并非如我们所想的是要洗刷耻辱,或是输不起,正相反这是源于其自己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觉悟,一种对自己已经达到顶峰的一种判断,是一种满足,是对如樱花凋零般的凄美的一种向往。
      上学的时候问日本外教,之后也问过好几个日本人,用最简单的话概括武士道怎么说,他们说“武士道是对死的一种觉悟”,武士道的理想境界不是生存,而是死亡,田园终老的武士不是好武士,战死沙场或者自杀才是理想的归宿。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1-12 11:18
      回复
        百度搬运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1-12 11:18
        回复
          我要学会自己打破零回复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1-12 17:56
          回复
            没错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1-13 21: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