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97,887贴子:12,602,455
  • 47回复贴,共1

如何看待朱祁镇叫门的问题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所谓的“朱祁镇叫门”
目前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明宪宗朱见深死后,明孝宗修的《宪宗实录》记载的:
(郭登)初守大同。时虏奉圣驾至城外。扬言欲登启门以迎。登曰。虏情谲诈。不可信。卒不启门。故英庙复辟。欲杀登。
这也就是历史吧,一帮明黑天天所谓的,英宗叫门的出处。
另外一个,就是明英宗死后,明宪宗修的《英宗实录》记载的:
“少顷都督佥事郭登具衣冠同大小官员人等出见登伏哭曰六军东归孰料至此上曰将骄卒惰朕为所误复何言因问大同库内钱物几何登对曰有银十四万两上命取二万二千两”
而《英宗实录》明确记载,郭登开门,甚至亲自带官员出城见了朱祁镇,并且还给了“押送”朱祁镇的蒙古人两万两黄金。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1-14 16:19回复
    这个问题虽然很简单很直观,但是被于谦教徒疯狂魔改后,已经完全超出“叫门”俩字本身的含义,甚至已经是个政治符号,是于谦教徒用来积累亢奋急速的最大标的物。
    一,“叫门”俩字本身没啥特殊性,关键在于后续谣言里的【勒降】。是于谦教徒将其赋予了“亡国”熟悉,所以才显得那么不忍直视、无法原谅。所以应该将其详细展开:1,亲自跑到城门下叫喊;2,让负责守城的打开城门,放弃抵抗、迎接外敌入城、进而帮敌人夺取城市。
    如果仅仅是跑到城门下叫喊,让守城的迎接皇帝一个人或者有限的几个随从一起入城,获得安全,那么何来的危机感?没有危机感,如何彰显于谦教徒的偶像?
    二,就算拿原始档案证明了,当时压根就没有下令让守城官兵大开城门,应该敌人入城,仅仅是应该皇帝本人入城。于谦教徒也会急得跳脚——叫嚣一旦把城门哪怕开启一条缝隙,外面的敌人一拥而上,城门就无法关闭了,然后敌人就冲进去了……所以说,崇拜于谦会消耗大脑,于谦教徒都是没脑子的玩意儿。
    古代边疆重镇,外部城门都是有一道【自上而下开启的千斤闸】,只要想关闭城门,只需波动闸机,铁门瞬间被放下,其自重量都能把试图冲进来的敌人压榨成肉泥,少数几个冲在前面没有被压住的,面对城内几千精锐,也是送人头的份。
    三,英宗实录里,先去的宣府,是去质问杨洪为了发送假情报、从而葬送了数万京军,这是必须去的。再去大同,派遣的使者上去告知情报,压根就没哭着喊着求开门,是郭登主动开门、带着全城官员出城进入也先营地的。而宪宗实录的编撰者,显然是故意试图混淆视听,用郭登传的内容来描写这一段。
    四,真正显现【勒降】属性从而无法原谅的谣言,出自明朝中期那个郁郁不得志的于谦教徒李梦阳!它在给于谦招魂的《空同集卷四十一少保兵部尚书于公祠重修碑》精心杜撰了这个谣言:贼酋拥太上皇大同城下勒降也。大同人登城谢曰:赖天地宗社之灵,国有君矣。至宣府城下,宣府人登城谢曰:赖天地宗社之灵,国有君矣。至京城下京城人又谢曰:赖天地宗社之灵国有君矣。於是公扬言曰:岂不闻社稷为重,君为轻斯言也。——这就是为了给于谦招魂而故意杜撰的漏洞百出的谣言:1、也先护送英宗的顺序是8月17日起先去宣府,再去大同,去这二处时,朱祁钰压根没登基,哪来的“国有君矣”?这个谣言恰恰说明,土木堡就是个蓄谋已久的阴谋,否则在土木堡刚发生,朱祁钰没有登基,这些边镇就已经笃定“国有新君”了。2、十月份也先决心强行送英宗回京,路线是大同、紫荆关、北京,压根就没去宣府。3、也先压根就没“勒降”,在8月份送英宗去大同那里就能看出,以及到了北京后,也先自己驻扎在西直门外,让少量人陪同英宗驻扎在德胜门外,摆明了让明廷派兵一拥而上抢回英宗,结果于谦不仅不搭理,还向德胜门外的营地开炮。
    只不过可笑的是,都把如此确凿的证据拿出来了,饭圈粉依旧在叫嚣。它们指着明实录上白纸黑字,依旧闭着眼狂吠“不管,这就是叫门”。因为它们浸润饭圈谣言太久,李梦阳的谣言已经植入它们大脑深处形成记忆链条,所以之后再看任何证据,都会自动脑补成李梦阳的那套模板。


    IP属地:上海3楼2025-01-14 17:51
    收起回复
      實際上,仔細看看明朝史書,明朝文人多是責怪王振權閹蠱惑聖上或者朱祁鎮作為帝王輕率的領兵的莽撞行為導致後面明朝政局不穩。而現在則演變為,明朝要滅亡了。朱祁鎮作為一國之君竟然沒死在土木堡自刎,帶著敵人去叫門的無恥行為。
      可是,就連明朝人自己,哪怕是看不起朱祁鎮的乾隆抨擊他在朝重用宦官,沒有重用所謂的賢臣的政策。所以才會有土木堡之變的發生。
      如果,你覺得朱祁鎮是昏君,那麼他去叫門帶著敵人去叫門的無恥行為,就是合情合理。
      如果,你覺得朱祁鎮不是昏君,那麼他就不存在叫門。
      還有,當時的大同不是郭登一個人再守城,還有一個人就是劉安
      其中一個(英宗實錄)版本:
      (英宗實錄原文
      ○戊辰虏奉 车驾次大同遣袁彬持驾牌往告以土木败兵之事城中以吊桥取彬入广宁伯刘安出见 上曰汝等勿疑朕汝主也安伏哭于前时虏惟二十余人随侍 上谓安曰令通事一人来安入城令通事及彬出虏酋伯颜帖木儿得知院于 上前求赏赉少顷都督佥事郭登具衣冠同大小官员人等出见登伏哭曰六军东归孰料至此 上曰将骄卒惰朕为所误复何言因问大同库内钱物几何登对曰有银十四万两 上命取二万二千两至以五千赐也先以五千赐伯颜帖木儿等三人余散虏众时上谈笑自若神采毅然登等相谓曰 圣主可谓处困而亨者矣
      ○镇守大同广宁伯刘安启臣出城朝见 皇上谕臣曰也先欲将其妹与我结姻送我回京仍正大位又谕臣尔奏报 皇太后朕虽虏中身体无恙若再遣使臣多赍表里物货前来给赏可得早回如来迟恐深入虏地 王令谕安曰得报虏围拥一人称是至尊尔等俱出朝见及与银两叚匹赏众此盖虏寇设计诈诱尔等尔等无知无谋至于如此朝廷用尔镇守何为中国惟知社稷为重今后但有此等不分真伪尔等决不可听信以误国家近者虏寇诈诱杨洪三次洪皆不听如尔等日后再听诈诱罪不容诛慎之慎之遂以此意遍谕沿边诸将。

      另一個(國榷)版本(國榷二十四卷(手抄版)
      戊辰辰,二千余人拥上大同拭下,索赂守将。都督佥事郭登闭门不内。曰:曰:绐我耳。上曰:传语郭登,与朕姻连,何得便尔外朕若此!登遣奏曰:奉命尃城,不敢启闭。竟不出。袁彬持驾牌触门而呼,大同人缒之。广宁伯刘安出见,上曰:勿疑汝主也。安伏哭,随门二十余人。上令通事来安入城。袁彬出,伯颜帖木见,求赏。)
      百度版本:
      瓦剌太师也先拥英宗至城下,邀请郭登出见,被其登城拒绝。刘安亲自出城,在英宗面前伏地恸哭。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即明代宗)闻讯,降敕切责。刘安驰赴京师,自称奉上皇(英宗)之命来通报敌情,又说英宗已经允诺进封自己为侯。群臣交相弹劾刘安擅离重镇,“素无智谋,莫救邦家之难;不由朝命,自加侯爵之荣”,应加惩治,以警示众人,郕王遂于同年九月初将之下狱,以论死处置,暂加禁锢 [14-15]。十月,北京保卫战即将爆发,京师戒严,代宗赦免刘安之罪,授他为总兵官,命其成为京师九门中东直门的守将,抵御瓦剌攻击 [16-18]。十一月,代宗授刘安为右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负责修葺沿边各关隘。
      景泰元年(1450年)四月,刘安奉命守备白羊口,在保定、真定及涿、易、通三州一带练兵。五月,瓦剌劫掠河曲、代州,趁势南侵,代宗命刘安督率涿、易二州各军防御。 [20-21]七月,内织染局左副使阮伯山劾奏刘安“先守大同,因虏寇边弃城,奔还京师。及守易州,不修边备”,代宗未加惩治,“令仍旧治事” [22]。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代宗恢复刘安的广宁伯爵位,岁禄仍为一千二百石。 [20] [23]景泰六年(1455年)十二月,刘安与诸勋臣任正使,持节册封诸宗室子弟。 [24]景泰七年(1456年)八月,刘安出掌南京中军都督府事。
      天顺元年(1457年)正月,刘安被召回京师 [27]。二月,复辟的英宗为报答刘安此前在大同馈赠之恩,进封他为广宁侯,赐世袭侯爵诰券,增其岁禄三百石(共一千五百石) [28-29]。三月,又奉命掌中军都督府事 [30]。四月,刘安获赐勋官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 [31],此后又与安远侯柳溥总管神机营军务 [32]。
      朱祁镇:尔安事朕,克继厥志,以崇厥勋。昨当天步之艰难,朕方在疚。尔守大同,乃能捐躯赴难,徇义忘生,入不测之虏,效救主之忠。古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者,尔其庶几矣。 [28](《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引)
      至於你願意相信朱祁鎮是不是真的叫門,帶敵這種事,就看你朱祁鎮在你心中是什麼樣的。


      IP属地:吉林4楼2025-01-20 14:34
      收起回复
        按照宗法,晋侯是嫡子,继承,杨和贾是庶子,不是应该卿大夫吗?为什么这俩也是诸侯?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5楼2025-01-22 22:16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1-23 22:39
          收起回复
            魔怔人大聚会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5-02-12 19: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