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2,577贴子:1,149,436

什么叫争?什么叫不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①如果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争的话,那么就是否定了广大人民为了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那么读书写字又为了什么呢?
②如果说有能力的人利用自己的能力获得了远超普通人的财富是争的话,那么躺平摆烂岂不是又成了不争
③没有“争”的心,如何实现突破自己现有认知,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贡献的这种人。
④我认为《道德经》是让学习上进的人上进的营养之源,至于“争”与“不争”只是学习者根据自身获得的多与少而给与的没有标准的定义,是属于主观的定义罢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1-20 12:16回复
    其实,任何的定义都是人民的“自心”认为而形成的。《道德经》是让人民提高自己的,而不是评价别人的。
    【心】若敞亮,世间哪有争与不争的区分;【心】若狭隘,对领悟《道德经》的真意的【道心】会越来越偏离。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1-20 12:20
    回复
      【赤子之诚】无善无恶,
      【上德之德】顺势而为,
      【道之运转】势之所在,
      【心与道合】扶摇直上。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1-20 12:24
      回复
        同样是读《道德经》,只不过是有的人读了后悟了便用了;有的人读了后悟了不同用的不同;有的人读了后未悟不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1-20 12:26
        回复
          这才是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的根本所在,并不是大多数人只看到了差距,而没看到为啥产生差距根本问题就说别人是错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1-20 12:29
          回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众人生来都是一丝不挂的,平等的;后天发展中,谁的德更深厚,谁的修行越好;摒除身份背景、资源多寡的因素,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靠自己去悟去修去精进去缩短距离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1-20 12:36
            回复
              还有【道生一,道生二,道生三,三生万物】我的两种理解
              【〖第一种〗】任何事物生出来或者发现发明出来后,那这个事物就是【一】,随着时间空间演变,这个【一】发生的变化,量产也好质变也行就是【二】或者【三】出现了。
              比如:【天】并不是只有晴天,还有雨天、阴天、雪天、雷暴天。
              【〖第二种〗】
              道是先天地而生的,有了天地,有了【道的基本天与地的循环运转现象】,此现象可称为【生二或生三】
              〖域中有四大〗天大,地大,王大,人大;
              所以我这里认定为〖第一种为第1义〗。
              【天】天的变化为天象
              【地】地的变化为地理
              【王】王朝的更迭根本在于王的道是否合道
              【人】人的进步与落后根本在于德,德在于人道。
              【天道,地道,王道,人道】的理背后是先天地而生的【道】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1-20 12:56
              收起回复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正如没有永远的晴天也没有永远的雨天一样;人如果在行业内或者领域内成了第一,那么人因为没有对手的存在从而提升速度会减缓,减缓的这个变化让人会看到他就像在退步一样。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阐述了人与人的进步过程中,往往进步慢的与进步快的差距像鸿沟一样无法逾越,成了【人道的二八定律】存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1-20 13:11
                收起回复
                  《雪中悍刀行》一甲子前的天下第一李淳罡给了我启发;
                  正因为李淳罡在自己成为第一后,因为德而没有使用一剑开天门绝技斩杀后起之秀的王仙芝;所以等王仙芝崛起后,王仙芝也心存厚德而感激李淳罡,出现了世间可有两位天下第二【实则旗鼓相当】共存的局面,〖其实,一个国家拥有两个绝顶强者总比只有一个绝顶强者对外敌震慑力更有气势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1-20 13:17
                  回复
                    综上所述,所以我认为做大学问研究也好,以圣人为榜样也好,【首要立志】。
                    【无志者无目标,无志向者无毅力支撑】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1-20 20:54
                    回复
                      借用《雪中悍刀行》中为女儿甘愿忍辱二十载潜心用功,一日间怒登儒圣之境,虽昙花一现但在女儿心中也树立起了伟大的身影;轩辕敬城的一句话:从善如登,虽难可达昆仑。
                      【志】成了真正的【知】,并且【行】也自然而然的成了。实乃〖志行合一〗成就的【天人合一】之境。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1-20 21:01
                      回复
                        当然前提是【以德立志】才是契合【道】的【志】。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1-20 21:22
                        回复
                          【心】中有【德】,最终的【行】则合【道】,至于【行】的过程中那是曲折的困难的,也有不被普通人理解的时期,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时期;所以需要【大志向】生发【大毅力】才能不至于半途而废在行道之路夭折。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1-20 21:31
                          回复
                            本帖的结束语:水之德在于顺势而流,人之德顺势而为,该争则争,能争则争。当然无为也是有为,所以有时候的不争也是争的策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顺势而为,依本心而行,遇到事物发展见招拆招罢了,自然而然尽力无愧于心罢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1-20 21:59
                            回复
                              如“争”,人人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大家都一样,何来“争”?只有某人超众人而要刻苦学习,才有了“争”的概念。如果你学习刻苦,得到的东西和众人一样,你还会去“刻苦学”去“争”吗?只有“夫妻二人”时,夫与妻会去争什么?只有“大道”存在时,大道中的阴道阳道又会争什么?如果大道中阴道阳道认为自己地位平等、圆满、满足,不产生“争”之心,那么大道也就不会去“演生”或“衍生”生。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1-22 16: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