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8,174贴子:10,043,703

脂本真伪之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历史终将证明——读欧阳健《还原脂砚斋》
《红学》2021关注熟悉《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一个“基本常识”:《红楼梦》有一种手抄本系统,因为有署名“脂砚斋”的评语而被称为“脂本”。“脂本”被认为是“真本”“原本”。
然而著名学者欧阳健先生的力作《还原脂砚斋》却得出了令人震惊的颠覆性的全新观点:历史上压根就没“脂砚斋”这个人,所有的“脂本”均是近人伪造的。
然而,直到有一天我阅读了欧阳健先生的《红楼新辨》《红学辨伪论》特别是《还原脂砚斋》之后,我被震撼了。原来公认的红学“基本常识”竟然是经不起考证的,被无数学者呕心沥血、皓首穷经支撑的新“红学大厦”竟然建立在“赝品”的沙滩之上
  《还原脂砚斋》一书,把所有3788条脂批汇总在一起,从“脂砚斋'自白’中的个人信息”、“脂砚斋与曹雪芹”、“脂砚斋与《红楼梦》”、“脂砚斋与红学”四个方面归类梳理,然后结合作者自身在明清小说版本学上20多年的精深研究和海量的素材积累,对“脂砚斋”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剖析、考辨和论证,真是巨细靡遗,下足了功夫,令人信服地得出了“脂砚斋”生活在比乾隆晚得多的年代里,他对于《红楼梦》的所有介绍,都是不可靠,经不起检验”的结论。
举几个例子:
第十三回,“甲戌本”有两条著名的批语被视为“脂砚斋是曹雪芹亲属”的铁证。
一条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 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一条是:“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
针对第二条,欧阳健统计了前后相邻几回的页数行数以及字数(具体数字略),现存第十三回字数比最多的第十一回少290字,比最少的第十二回多出870字。如果加上“删去”的四五页(大致是1728字),共计6288字,大大超过每回4512字的平均数,可见,“删去四五页”之说,绝不可信。
针对第一条,欧阳健这样剖析:既然批者大发慈悲,不忍将真人丑事播扬开去,而命作者删去,作者也已经遵命在正文中删去了,你为什么偏要在批语里揭破这桩隐事,令被赦者大出其丑呢?无他,要么脂砚斋道德败坏,要么就是伪造,二者必具其一……
为进一步揭穿“脂砚斋曾参与《红楼梦》的创作和修改”的谎言,欧阳健专门对“脂批”中贬低今人小说的评语进行了梳理,他列出了三个重要脂本中带“近”字和“今”字的批语,总计45条。如:
“写士隐如此豪爽,有全无一些粘皮带骨之气相,愧杀今之读书假道学矣。”
“看他写黛玉,只用此四字。可笑近来小说中,满纸班昭、蔡琰、文君、道蕴。”
欧阳健这样辨析:在这些批语中,“近”与“今”显然是和“远”与“古”相对应的,批语很明显是将《红楼梦》当作“远”、“古”小说来加批的。瞧,这些脂批,不经意间露出了马脚,不打自招,自证了脂批不是在《红楼梦》创作时写的,而是在《红楼梦》流传很久之后加上的事实。
为了更精准地说明这一点,欧阳健做了一个抽样。“甲戌本”有一条批语:“最厌近之小说中,满纸'千伶百俐’'这妮子亦通文墨’之语。”作者凭借丰富的明清小说研究经验,列出含有“千伶百俐”词语的清代小说7种,含有“这妮子”词语的清代小说6种,而这些小说成书都比《红楼梦》晚很多。更有意思的是同时使用“千伶百俐”“这妮子”这两个词语的竟然是曾朴的《孽海花》,而《孽海花》成书于1905年,也就是说这条脂批应该写于1905年之后。
   另外脂批还使用“正传”这个术语达11次之多,例如“阿凤正传”、“宝卿正传”、“晴雯正传”等等,而这个“正传”是“本传”这个含义,则是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的原创,脂批出自1921年以后不言自明,绝非什么乾隆时人之作。
诸如此类,所有这些细腻入微的分析考辨,真是精彩纷呈,将脂批作假揭露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以上为转载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2-01 12:20回复
    阅读欧阳健先生的著述,我有二点感触:
      一是看出欧阳健先生是一位态度严肃、治学严谨、细致扎实、功力深厚的学者。他的文字平和、不急不躁,让证据说话,以道理服人。他对“脂砚斋”的质疑绝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基于辨明真理的学术争鸣,具有划时代的拨乱反正的深远意义。
    二是惊叹于欧阳先生研究方法的独创性与科学性。它让人见识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考证”。欧阳先生抛弃了红学家们只摘取对自己观点有利的“脂批”的做法,将所有“脂批”一网打尽,然后进行归类分析与考辨,这种研究方法前无古人,非常科学。书中展现的欧阳健先生对明清小说版本的精湛研究功力,他对明清小说词汇语言的丰富积累,以及他对脂批剖析分辨的精深功夫,让人叹为观止。与之相较,众多主流红学家们的版本学简直幼稚得像菜鸟,在这个赝品泛滥的重灾区,他们对文物造假缺乏起码的和应有的警惕。
    与欧阳健先生的《还原脂砚斋》相比,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与其说是“考证”不如说是“想象与臆测”更准确一些。国学大师王利器老先生曾尖锐批评《红楼梦新证》有“不知妄说 、不知妄改 、不伦不类 、以讹传讹 、张冠李戴 、辗转稗贩 、顾此失彼 、道听途说 、数典忘祖 、前知五百年”等“十宗罪”, 现在看,良有以也。
      想当年周汝昌先生自己写了一首小诗出示给好友,暗示是曹雪芹佚诗,害得吴世昌、徐恭时等一众红学大佬写了好几篇长文,详推细考,力证确为曹雪芹原作,最后证明是一出闹剧而腾笑士林,恰恰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当今主流红学界对脂批的迷信和所谓“考证”荒唐到了何种地步!
    欧阳健先生的“脂砚斋作伪论”的研究成果发布后,等于是宣布红学界近60年的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无异于废纸一堆,让主流红学界备感尴尬,遂群起而攻之,欧阳健先生成为主流红学界的“公敌”,屡遭封杀与迫害。
    不久前又阅读了广州学者陈林(网名“卓吾老子”)的博客,他通过笔迹鉴定等多种方法同样考证出“脂本”系伪造的结论,并明确指认所有“脂本”均为近人陶洙、陶湘、董康这个制假贩假奸商团伙所炮制,直斥红学界诸多耆宿知假护假的学阀作风。
    经过欧阳健、曲沐、宛情、陈林、克非、李国文、徐迟等学者和作家近二十年的独立研究,这些于1927年以后陆续冒出来的来路不明的“脂本”到底是什么货色已经昭然若揭。一位西方政治家说得好:“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一些人,你也可以在一些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但是你无法在所有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
      北大教授、著名诗歌**家谢冕先生曾在80年代的一篇文章中预言备受打压的“朦胧诗”的未来,他说:“初春的小草受到的践踏最多,但也由此昭示一个春天的到来。”我以为用这句话来形容欧阳健等红学家的新观点再恰当不过了。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2-01 12:22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2-01 14:49
      收起回复
        【脂砚斋本是作者自写自批】
        作者水平是翰林级的。
        欧阳健等明显解读不了。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2-01 15:43
        收起回复
          120回是完璧真玉版。
          80回是剁尾猴假玉版。
          作者从正反两面论证真语假语。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2-01 15:53
          收起回复
            陈林欧阳健的东西好早就被批了吧。
            欧阳健这一点上倒是和一些红学家很契合,就是想象力丰富。如果要质疑周汝昌的观点,那没毛病,可质疑的东西太多了,但如果要说脂批晚出,脂批是伪造云云,那恐怕站不住脚。
            就楼主截出的那一段,其实很多东西过于主观,甚至不能作为证据,只有后面的“正传”“千伶百俐”算是证据,这个具体符不符合事实我不清楚,但我觉得靠作者的“丰富的明清小说研究经验”恐怕就有点靠不住。


            IP属地:北京8楼2025-02-01 19:43
            收起回复
              七十七回載
              賴家的見晴雯雖到賈母跟前,千伶百俐,嘴尖性大,卻倒還不忘舊,【庚辰雙行夾批:只此一句便是晴雯正傳。可知晴雯為聰明風流所害也。一篇為晴雯寫傳,是哭晴雯也。非哭晴雯,乃哭風流也。】
              按《論語泰伯》云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正傳"所指者殆"勇而無禮"也。


              IP属地:中国台湾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25-02-01 22:02
              收起回复
                史笔的意思就是春秋笔法,春秋笔法,讳亲者耻,秦可卿之死作者是暗写,不露山水,曲笔回护。
                春秋笔法在语言平面上不露山水,但在表达平面上,自能见其微言大义。所谓不露山水,实指不显露那些不宜明说或不愿直说本意的语言。
                春秋笔法的特征是委婉行文,作者往往会通过虚掩伪饰的描述来掩盖事情的真相,但作者并不想说谎,春秋笔法一般都是遵从事实下的隐晦,通过曲折抒笔的方式,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实,通过影射和暗示让人看清事情的真相。
                暗示提醒的分寸要把握好,不能表现的太明显,又不能让读者看不懂。
                作者不会直接在文中告诉读者事情的真相,好比作者是故意为情节糊上一层窗户纸,读者能否看穿幕后的真相,理解作者的本意,就需要读者通过作者埋下的伏笔和影射暗示加以智慧分析理解。
                春秋笔法,微而显,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
                春秋笔法是一种含蓄、委婉、曲折、隐晦的写作方法,褒贬尽在曲折的文笔之中,暗含褒贬,表面敷衍,暗藏真情。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对自己有利的就吹,对自己不利的就删,对不存在但对自己有利的就编,对存在但对自己不利且删不掉的就骂。
                春秋笔法,设想幻化,以虚幻写实,贾宝玉和秦可卿梦中云雨就是现实。
                对自己不利的就删,作者不愿明写贾宝玉乱伦的丑事,通过暗示的方式,让读者自己去分析事情的真相。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2-02 01:20
                回复
                  前八十回,只需看懂是谁在王夫人处趁便随机下话,就能理解后四十回的意思,后四十回就是贾宝玉还没唱山门,就开始妆疯了。
                  贾宝玉报复林黛玉,装疯卖傻活活的气死了腹黑善妒的林黛玉。
                  宝玉!宝玉!你好…!两眼一翻,呜呼。
                  冤债偿清好散场,林黛玉就是造孽遭报应死的。
                  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
                  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
                  前因后果的意思是:前有起因导致后有结果,指因果报应。
                  须知的意思是:必须懂得,一定要认识到。
                  (亲近)的意思是关系密切。
                  (不相逢)指两个人曾经有过深厚的感情,但因为某些原因感情破裂,他们选择不再见面,彼此从对方的生活中消失。
                  (亲近不相逢)代表了两个人之间感情的结束,缘分终结,彼此怨恨着对方,彻底的断绝一切关系。
                  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
                  读者必须要看懂,假宝玉和林黛玉关系的破裂是有前因后果的,林黛玉在王夫人处趁便随机下话害人,就是假宝玉故做佯狂之态装疯卖傻活活气死林黛玉的真正原因,因果报应,冤债偿清好散场,林黛玉造孽必遭报应。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2-02 01:40
                  回复
                    前八十回作者的伏笔:
                    原来是小儿家口无遮拦犯了案。
                    春秋笔法,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犯了案指某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作者暗示林黛玉因口无遮拦实施了犯罪行为。
                    前八十回作者的伏笔:
                    还没唱山门,你就开始妆疯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还没上演出家当和尚的戏,你就开始装疯卖傻了。
                    作者暗示贾宝玉出家当和尚之前,会上演一出装疯卖傻的大戏。
                    以假混真宝玉疯癫。
                    贾宝玉弄出来了假宝玉。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2-02 01:46
                    回复
                      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运用春秋笔法的比例远远高过前八十回。
                      不懂春秋笔法,后四十回就是天书。
                      春秋笔法,虚掩伪饰,暗藏真情。
                      凤姐用调包记的时候就说过有机关,机关就是凤姐用调包记的目的就是试探宝玉疯癫的頁假。
                      凤姐用调包记试探出宝玉就是在装疯卖傻。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2-02 01:52
                      回复
                        真正看懂红楼梦,就会明白林黛玉就是坏人子弟的风流孽鬼,提前领盒饭的反面教材。
                        贾宝玉、林黛玉就是这段风流公案的两个罪犯。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2-02 01:57
                        收起回复
                          《石头记》好在哪?好在原文写得好,关键词是原文。(也就是原稿原文)
                          欧阳健的分析结论是,脂本都是伪本,程本才是真的版本。
                          欧阳健这一点说对了,脂砚斋的评语不可信(大意)。(但仅凭这一点不能确定脂本的正文就是伪造的)
                          所以以上两条的关键词是:1《石头记》原稿(原文),2脂本伪、程本真。
                          那欧阳健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是应该以作者原稿原文为标准吧?
                          当然作为专家有一点理性思维理解能力的人都应该知道,所有的手抄本都是伪本,因为至今还没人敢肯定哪个版本就是石头记作者本人亲自写的原稿!
                          所以从文物的标准来说,所有的手抄本都是伪本。
                          既然都是为本,是不是就无法找到真正的原文了,当然不是,这就要看读者的阅读能力了,阅读能力高的,是可以从众多的手抄版本的伪本中找到作者原文的文字的。
                          从不符合原文这一原则看,程高本的错误就很多,所以就不应该绝对自信的把程高本定义为石头记的真本。
                          相反,各种不同的手抄本反而保存了作者的原稿文字。
                          这是以原稿文字为前提的分析,不是说脂本的脂砚斋评语是假的;脂本的版本是伪本,那脂本中的正文部分就不是原文的文字了。
                          这是把石头记原文文字的概念;和脂砚斋的评论不是原文的概念;还有脂本不是作者亲自手写的原文的概念,这三个概念混淆的概念混淆概念错误的逻辑错误。
                          脂本保留的原文比程本要多,程本也是在很多的手抄本的基础上编篡出的《红楼梦》这一版本的。


                          IP属地:辽宁17楼2025-02-02 10:04
                          回复
                            回复第12楼,这一点是不能再赞同了,凡是仔细读过红楼梦的,都会发现林这个人平时鬼鬼祟祟、最喜欢暗中偷听,祭奠晴雯那段,林又是偷听偷窥,林满面含笑和心中狐疑乱拟的表现足以说明了一切。那么后文宝玉对黛玉态度转变,、黛玉梦中惊噩耗,、听见婆子骂人是针对自己、黛玉绝粒、海棠花复生、宝玉失玉装疯卖傻,凤姐将计就计……,这些情节不是胡编乱造,如果真是续书,为什么黛玉听到窗外婆子骂道“哪里来的小蹄子,到这园子里混搅!”一句时黛玉指着窗户大叫一声:这里住不得了!觉得人家专向骂着自己呢?林黛玉不打自招就是因为心里有鬼,作者怎么可能无缘无故给黛玉安一个混搅的罪名?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5-02-02 10:57
                            收起回复
                              回复第八楼:第一回说的非常清楚,这是作者以闺阁立传的忏悔录。本文主旨: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批判的是:更有一种风月笔墨,淫秽污臭,屠毒笔墨,最易坏人子弟。……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悉与前人所传不同矣。
                              所以红楼梦就是作者忏悔年轻的时候走错了路,编纂此书警戒世人莫要沉迷风月的教训,风月宝鉴不单指作者用贾瑞反照宝镜而死来警戒世人。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5-02-02 13: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