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终将证明——读欧阳健《还原脂砚斋》
《红学》2021关注熟悉《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一个“基本常识”:《红楼梦》有一种手抄本系统,因为有署名“脂砚斋”的评语而被称为“脂本”。“脂本”被认为是“真本”“原本”。
然而著名学者欧阳健先生的力作《还原脂砚斋》却得出了令人震惊的颠覆性的全新观点:历史上压根就没“脂砚斋”这个人,所有的“脂本”均是近人伪造的。
然而,直到有一天我阅读了欧阳健先生的《红楼新辨》《红学辨伪论》特别是《还原脂砚斋》之后,我被震撼了。原来公认的红学“基本常识”竟然是经不起考证的,被无数学者呕心沥血、皓首穷经支撑的新“红学大厦”竟然建立在“赝品”的沙滩之上
《还原脂砚斋》一书,把所有3788条脂批汇总在一起,从“脂砚斋'自白’中的个人信息”、“脂砚斋与曹雪芹”、“脂砚斋与《红楼梦》”、“脂砚斋与红学”四个方面归类梳理,然后结合作者自身在明清小说版本学上20多年的精深研究和海量的素材积累,对“脂砚斋”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剖析、考辨和论证,真是巨细靡遗,下足了功夫,令人信服地得出了“脂砚斋”生活在比乾隆晚得多的年代里,他对于《红楼梦》的所有介绍,都是不可靠,经不起检验”的结论。
举几个例子:
第十三回,“甲戌本”有两条著名的批语被视为“脂砚斋是曹雪芹亲属”的铁证。
一条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 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一条是:“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
针对第二条,欧阳健统计了前后相邻几回的页数行数以及字数(具体数字略),现存第十三回字数比最多的第十一回少290字,比最少的第十二回多出870字。如果加上“删去”的四五页(大致是1728字),共计6288字,大大超过每回4512字的平均数,可见,“删去四五页”之说,绝不可信。
针对第一条,欧阳健这样剖析:既然批者大发慈悲,不忍将真人丑事播扬开去,而命作者删去,作者也已经遵命在正文中删去了,你为什么偏要在批语里揭破这桩隐事,令被赦者大出其丑呢?无他,要么脂砚斋道德败坏,要么就是伪造,二者必具其一……
为进一步揭穿“脂砚斋曾参与《红楼梦》的创作和修改”的谎言,欧阳健专门对“脂批”中贬低今人小说的评语进行了梳理,他列出了三个重要脂本中带“近”字和“今”字的批语,总计45条。如:
“写士隐如此豪爽,有全无一些粘皮带骨之气相,愧杀今之读书假道学矣。”
“看他写黛玉,只用此四字。可笑近来小说中,满纸班昭、蔡琰、文君、道蕴。”
欧阳健这样辨析:在这些批语中,“近”与“今”显然是和“远”与“古”相对应的,批语很明显是将《红楼梦》当作“远”、“古”小说来加批的。瞧,这些脂批,不经意间露出了马脚,不打自招,自证了脂批不是在《红楼梦》创作时写的,而是在《红楼梦》流传很久之后加上的事实。
为了更精准地说明这一点,欧阳健做了一个抽样。“甲戌本”有一条批语:“最厌近之小说中,满纸'千伶百俐’'这妮子亦通文墨’之语。”作者凭借丰富的明清小说研究经验,列出含有“千伶百俐”词语的清代小说7种,含有“这妮子”词语的清代小说6种,而这些小说成书都比《红楼梦》晚很多。更有意思的是同时使用“千伶百俐”“这妮子”这两个词语的竟然是曾朴的《孽海花》,而《孽海花》成书于1905年,也就是说这条脂批应该写于1905年之后。
另外脂批还使用“正传”这个术语达11次之多,例如“阿凤正传”、“宝卿正传”、“晴雯正传”等等,而这个“正传”是“本传”这个含义,则是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的原创,脂批出自1921年以后不言自明,绝非什么乾隆时人之作。
诸如此类,所有这些细腻入微的分析考辨,真是精彩纷呈,将脂批作假揭露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以上为转载
《红学》2021关注熟悉《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一个“基本常识”:《红楼梦》有一种手抄本系统,因为有署名“脂砚斋”的评语而被称为“脂本”。“脂本”被认为是“真本”“原本”。
然而著名学者欧阳健先生的力作《还原脂砚斋》却得出了令人震惊的颠覆性的全新观点:历史上压根就没“脂砚斋”这个人,所有的“脂本”均是近人伪造的。
然而,直到有一天我阅读了欧阳健先生的《红楼新辨》《红学辨伪论》特别是《还原脂砚斋》之后,我被震撼了。原来公认的红学“基本常识”竟然是经不起考证的,被无数学者呕心沥血、皓首穷经支撑的新“红学大厦”竟然建立在“赝品”的沙滩之上
《还原脂砚斋》一书,把所有3788条脂批汇总在一起,从“脂砚斋'自白’中的个人信息”、“脂砚斋与曹雪芹”、“脂砚斋与《红楼梦》”、“脂砚斋与红学”四个方面归类梳理,然后结合作者自身在明清小说版本学上20多年的精深研究和海量的素材积累,对“脂砚斋”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剖析、考辨和论证,真是巨细靡遗,下足了功夫,令人信服地得出了“脂砚斋”生活在比乾隆晚得多的年代里,他对于《红楼梦》的所有介绍,都是不可靠,经不起检验”的结论。
举几个例子:
第十三回,“甲戌本”有两条著名的批语被视为“脂砚斋是曹雪芹亲属”的铁证。
一条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 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一条是:“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
针对第二条,欧阳健统计了前后相邻几回的页数行数以及字数(具体数字略),现存第十三回字数比最多的第十一回少290字,比最少的第十二回多出870字。如果加上“删去”的四五页(大致是1728字),共计6288字,大大超过每回4512字的平均数,可见,“删去四五页”之说,绝不可信。
针对第一条,欧阳健这样剖析:既然批者大发慈悲,不忍将真人丑事播扬开去,而命作者删去,作者也已经遵命在正文中删去了,你为什么偏要在批语里揭破这桩隐事,令被赦者大出其丑呢?无他,要么脂砚斋道德败坏,要么就是伪造,二者必具其一……
为进一步揭穿“脂砚斋曾参与《红楼梦》的创作和修改”的谎言,欧阳健专门对“脂批”中贬低今人小说的评语进行了梳理,他列出了三个重要脂本中带“近”字和“今”字的批语,总计45条。如:
“写士隐如此豪爽,有全无一些粘皮带骨之气相,愧杀今之读书假道学矣。”
“看他写黛玉,只用此四字。可笑近来小说中,满纸班昭、蔡琰、文君、道蕴。”
欧阳健这样辨析:在这些批语中,“近”与“今”显然是和“远”与“古”相对应的,批语很明显是将《红楼梦》当作“远”、“古”小说来加批的。瞧,这些脂批,不经意间露出了马脚,不打自招,自证了脂批不是在《红楼梦》创作时写的,而是在《红楼梦》流传很久之后加上的事实。
为了更精准地说明这一点,欧阳健做了一个抽样。“甲戌本”有一条批语:“最厌近之小说中,满纸'千伶百俐’'这妮子亦通文墨’之语。”作者凭借丰富的明清小说研究经验,列出含有“千伶百俐”词语的清代小说7种,含有“这妮子”词语的清代小说6种,而这些小说成书都比《红楼梦》晚很多。更有意思的是同时使用“千伶百俐”“这妮子”这两个词语的竟然是曾朴的《孽海花》,而《孽海花》成书于1905年,也就是说这条脂批应该写于1905年之后。
另外脂批还使用“正传”这个术语达11次之多,例如“阿凤正传”、“宝卿正传”、“晴雯正传”等等,而这个“正传”是“本传”这个含义,则是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的原创,脂批出自1921年以后不言自明,绝非什么乾隆时人之作。
诸如此类,所有这些细腻入微的分析考辨,真是精彩纷呈,将脂批作假揭露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以上为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