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芙吧 关注:7,742贴子:48,605
  • 3回复贴,共1

试从欧洲神话传说切入探讨“屠龙”之真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新年后鄙人首篇分析,文中涉及部分西方神话传说和民族风俗内容,倘若阁下对此毫无兴趣,或坚持认为以下都是一派牵强附会之言,敬请关掉此文离开。谢谢!
进入正文部分前先给各位朋友拜个年!

拜金庸小说所赐,如今普罗大众但凡听到“屠龙”俩字,首先想起的必然是《倚天屠龙记》一书,其后再想起书中那把大名鼎鼎的“屠龙刀”。然而,关于“屠龙”究竟真义如何,绝大部分读者仅凭书中只言片语理解个中含义。
其中,最具误导性的,莫过于把“屠龙”理解为诛杀“蒙古皇帝”,光复汉人河山等等。
然而,如果阁下把视野扩展到《倚天屠龙记》前传的前传《射雕英雄传》时,便能发现汉人把外族皇帝比喻为“龙”是说不通的:
【张十五道:“有酒便好。听两位口音,遮莫也是北方人。”杨铁心道:“俺两兄弟原是山东人氏。只因受不了金狗的肮脏气,三年前来到此间,爱这里人情厚,便住了下来。刚才听得先生说道,我们住在江南,犹似在天堂里一般,怕只怕金兵何日到来,你说金兵会不会打过江来?”】
《射雕》一书开篇即能从杨铁心口中了解到:郭家和杨家本住在山东,而山东当时对于退守临安的南宋朝廷而言属于“沦陷区”。而山东当地老百姓,尤其是心系南宋,期望宋廷北伐收复故土的汉人不可能把侵占自己家园的外族皇帝比喻作“龙”的,因为南方的宋廷对于他们而言才是真正“龙”的所在,如果那个时候喊“屠龙”,汉人除掉的对象岂不成了宋朝皇帝?
对于当时处在“沦陷区”的北宋遗民如此,对于百年以后中原大地尽数被蒙古人攻占后的南宋遗民而言,何尝不也是如此吗?
翻遍射雕三部曲,除了“屠龙刀”这个牵强的解释,有哪个保卫宋朝江山的义士会尊称金国以及后来元朝的皇帝为“龙”的呢?
既然如此,金庸把书中那把由杨过的玄铁剑熔炼而成的刀,并不避讳杨过师父“小龙女”的“龙”字,执意命名为“屠龙”必然另有所指了。
巧了,今年新年时节,鄙人在当地图书馆“历史”专区书架处发现了以下这本外文翻译过来的故事小册子。

这本名为《如何屠龙-中世纪英雄冒险指南》的小读本,并非由国内写手炮制的奇幻故事,而是由美国人所写,旨在引导读者代入西方中世纪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体验一场大战恶龙,拯救公主的冒险之旅,顺带向读者介绍欧洲中世纪人如何认知世界,如何求生存,各地风俗等“冷知识”,当然也包括部分带着神话色彩的传说故事。

该书最吸引我的自然是本书标题中的“屠龙”二字。而“屠龙”俩字翻译作英语是Slay a dragon。

如果阁下有空把这几个英语单词输入到任何翻译软件中,可以发现这个行为如今已被固定翻译为“屠龙”。而这个约定俗成翻译的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关于人与龙争斗的传说故事。

留意世界杯、欧洲杯足球赛事的朋友,看到以上这面国旗,相信都知道,这是属于英国内部四个国家之一,国土面积最大的“英格兰”国旗。但很少人知道,这面“英格兰”国旗的正式名称。它的正式名称为“圣乔治十字”,也鲜有人知道,国旗中间的红色十字出自何处。
而这个红色十字象征的是“圣乔治屠龙”传说中的“龙的鲜血”。

所谓“圣乔治屠龙”是流行于欧洲中世纪时期的英格兰,经民间吟游诗人反复歌颂下,成为英格兰本土经典的神话传说。这个传说如今看来就是典型的“英雄救美”故事,它讲述的是一名名为“圣乔治”的骑士,在冒险旅途上经过一座被一条恶龙侵扰的城市。城中的这条恶龙无恶不作,它威胁当地国王把公主交给它,然后意图吃掉公主增强法力。勇敢善良的圣乔治骑上白马,拾起长枪与恶龙展开殊死搏斗,终于成功地击杀恶龙,成功救出美丽的公主,让这座城市重新焕发生机。
由于“圣乔治屠龙”集浪漫爱情,奇幻冒险于一体,而且具有“扬善除恶”的深层意义,它不仅在英格兰底层民众中广为传颂,甚至让中世纪后的历代英国国王意识到这个故事的教化作用。16世纪以后,“圣乔治屠龙”的传说还被画上了英格兰国旗,成了如今的“圣乔治十字”。国旗中央的“红色十字”就是这个传说故事中圣乔治完成“屠龙”壮举的象征。
由此可见,“屠龙”在西方语境中,尤其是英格兰地区已成为一句“成语”,讲述的就是一位正直且武艺高强的骑士,从恶龙手中救回美丽的公主,为民除害的故事。随着工业时代初期大英帝国崛起,日不落帝国文化扩散到全世界,这个传说故事乃至这种故事模式,也随之被世界各地人民所熟知,并被众多文学,影视乃至游戏作品所争相模仿加工。
回到金庸小说中的“屠龙”俩字,既然书中的“屠龙”与蒙古皇帝无关,那是否与西方已成典故的“圣乔治屠龙”有关呢?
别忘了,金庸小说的诞生地乃是曾经的大英帝国殖民地之一,也是金庸的发迹之地香港。上世纪50-70年代,来自西方的文学作品以及传说故事,在当时由英国人控制的香港通过翻译出版得以传播。学贯中西的金庸先生,他会不了解“屠龙”俩字在英格兰以及西方意味着什么?
各位不妨回忆一下,在金庸小说当中,谁是不畏艰险与恶龙搏斗的勇士,谁是遭到恶龙挟持但总被勇士所拯救的公主,谁又是意图夺取公主性命的恶龙呢?
除此以外,鄙人还在小册子里发现如下好玩的“冷知识”。

据本书作者介绍,欧洲中世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纳在编纂《神学大全》一书时,针对“西门与犹大驯蛇”的故事,他个人认为“蛇”的定义过于宽泛,如果把蜥蜴都算进去未免过于离谱。于是,这位神学家把“蛇”解读为“龙”。从此,西方不仅有“屠龙”冒险故事,还诞生了此类故事的同人版本-“把龙驯服”的神奇故事。
而从本书的注释处同样可知:在当代欧洲已逐渐沦为边缘文字的拉丁语中,“蛇”与“龙”往往很难区分开。简而言之,有人认为作者写的是“蛇”,但也有人认为作者写的是“龙”。“龙蛇混杂”,难以区分。
所以,在中世纪拉丁语中难以区分的“龙”与“蛇”,到了金庸小说中又是如何呢?
如果阁下能耐心读完以上这些我在这个新年假期所读到的心得以及我本人的分析,那不妨思考思考:
金庸笔下的“屠龙”,是指除掉所谓“龙”的化身蒙古皇帝靠谱,还是与英格兰的“屠龙”典故一致,讲述的是一个英雄救美,为民除害的故事更靠谱?


IP属地:广东1楼2025-02-03 21:54回复
    关于杨过为何打了郭芙巴掌还在心里称呼对方为“公主”的原因,此前有照应十六年后《满床笏》的说法。如果从欧洲“屠龙”传说切入,那这个“公主”无疑就是点明了郭芙在这个故事当中的设定。“屠龙”作为欧洲最经典的冒险故事模式,除了勇士与恶龙的争斗外,总被及时救出的公主也是必不可少的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2-03 22:12
    回复
      【杨过打了她一掌,心想:“我得罪了郭伯伯与郭伯母的爱女,这位姑娘是襄阳城中的(公主),郭伯伯郭伯母纵不见怪,此处我焉能再留?”】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2-03 22:13
      回复
        本文所提及的:由于“蛇”与“龙”在拉丁语里难以区分,导致后来中世纪欧洲产生了“驯服龙”的故事。半年前,鄙人曾分享过一部美国低龄动画片《小侠盗罗宾汉》桥段,里面就出现了“驯服龙”的故事,翻译成我们常用的语言就是“降龙”。有趣的是,这部动画片降伏这条龙的竟然是一个草包公主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2-03 22: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