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主义吧 关注:3,126贴子:12,935
  • 1回复贴,共1

我正在看一本书,罗素的《幸福之路》,写得特别好,力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比如说,在第二章谈到悲观主义,罗素认为一种思想、观念是不足以使人陷入某种“心境”的,恰恰相反,是一些特定的心理状况才使得思想具有了某些情感色彩…摘录了几段,分享
我愿读者相信,不论你用何种论据,理性决不会阻遏快乐;不但如此,我且深信凡是真诚地把自己的哀伤归咎于自己的宇宙观的人,都犯了倒果为因的毛病:实际是他们为了自己尚未明白的某些缘故而不快乐,而这不快乐诱使他们把世间某些令人不快的特点认作罪魁祸首。
在这种论辩内,我们必须把“心境”跟心境的“纯智的表现”分清。一种心境是无从争辩的,它可能因某些幸运的事故或肉体的状况而变更,可不能因论辩而变更。我自己常有“万事皆空”的心境;但我摆脱这心境时,并非靠了什么哲学,而是靠了对于行动感到强烈的需要。倘使你的儿女病了,你会不快乐,但决不感到一切皆空,你将觉得不间人生有无终极的价值,恢复孩子的健康总是一件当前的急务。一位富翁,可能而且常常觉得一切皆空,但若遇到破产时,他便觉得下一餐的饭决不是虚空的了。
世间万物都得消逝这事实,本身也不足为悲观主义的根据。⋯⋯ 瞻望未来而把“现在”底整个意义放在它所能带来的“未来”上面:这种习惯是有害的。倘部分没有价值,整个也不能有价值。在戏剧里,男女主角遭着种种难于置信的危难,然后吉庆终场:人生可不能用这种观念去设想的。我过我的日子,我有我的日子,我的儿子承继下去,他有他的日子,将来再有他的儿子来承继他。在此种种里面,有什么可以造成悲剧呢?相反,倘我得永远活下去,人生的欢乐临了倒势必要变得乏味。唯其因为人生有限,人生的乐趣才永远显得新鲜。⋯⋯这种态度实在和对死亡表示愤慨同样合理。因此,如果心境可由理智决定,那末使我们欢悦的理由,当和使我们绝望的理由一样多。
这等社会原因之于时代的心境,其作用之大,远过于以世界的本质作根据的悲观理论。⋯⋯我从不相信这种悲观主义有什么形而上的原因。原因只是战争、贫穷与暴行。


IP属地:贵州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2-05 19:11回复
    确实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2-06 08: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