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吧 关注:61,538贴子:531,949
  • 0回复贴,共1

最好的国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哪吒》里最扎心的台词,不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而是一只豹子的低吼:
“人心中的偏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申公豹,他是元始天尊zui勤奋的弟子,这个口吃、阴郁、浑身炸毛的反派,藏着国产动画最尖锐的隐喻——
当一个人被偏见钉死在标签里,要么沉默着腐烂,要么变成更可怕的偏见本身。
一、申公豹的“出厂设置”:一个妖怪的宿命论
1. “豹子精”的诅咒
在昆仑仙班的花名册上,申公豹的档案第一行永远写着:“妖族出身”。
即便他修炼千年位列十二金仙候选,元始天尊的目光依旧掠过他,落在“根正苗红”的人类弟子姜子牙身上。
“妖就是妖,修得再像人,也改不了骨子里的劣性。”——仙界对他的判词,早在拜师那天就已写好。
2. 技术流卷王的末路
申公豹,他是全片最勤奋努力的“打工人”:
- 敖丙的万龙甲,是他偷灵珠、布大局的杰作;
- 天雷咒的破解方案,他比太乙真人早算到十年;
但仙界绩效考核榜上,“出身成分”的权重永远高于“业务能力”。
他永远是那个考试100,却面试0分的考编人员,偏见让他永远入不了十二金仙的门槛。
二、偏见的反噬:当受害者成为施暴者
1. 歧视链的完美闭环
申公豹的复仇逻辑,是一道残酷的数学题:
- 被歧视者(妖)→ 歧视执行者(申公豹)→ 新猎物(哪吒/龙族)
他用灵珠策反敖丙,本质是向龙族兜售同一套话术:“你们被歧视?那就变成歧视链的上游!做妖也要妖上妖。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2-12 10:4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