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无语发表于 2008-10-11
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 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行尽暮沙衰草。
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 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
长记小妆才了,一杯未尽,离怀多少。 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 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甚时跃马归来,认得迎门轻笑。
时彦的《青门引》一直给我造成一种错觉,总是觉得《多情剑客无情剑》和《武林外史》是发生宋朝的故事,总是把李寻欢和沈浪出场的风雪与这首宋词的氛围混淆在一起。当然按照书中所说李寻欢与沈浪都应该是明朝的人物。我的印象中,苏轼柳永之前的宋词大多是清丽、凄冷、乍暖还寒的清秋午后,峨冠博带的士人流露着淡淡的闲适与落寞。代表人物如晏欧就不用说了,不以词作闻名的人物也多半如此,诸如王禹偁的《点绛唇》、林和靖的《长相思》。记得李泽厚曾经说过苏轼的“人生如梦”是中国传统的封建文明没落的伤感,或许宋初的文人这种伤感相对苏轼而言更加含蓄,淡淡地隐藏在清丽的风物之中。
李寻欢给我印象近似于宋初的文人,矜持的风雅与无尽的落寞,正如王怜花所说李寻欢是江湖中的艺术家,或者更确切地说他本不属于江湖,他本是庙堂上的名士,钟鸣鼎食的贵族,但偏偏他又是一个江湖人。这种奇怪的身份自然让人很不解,江湖上首屈一指的枭雄上官金虹也为之感叹:“你本是三代探花,风流翰林,名第高华,天之骄子,又何苦偏偏要到这肮脏江湖中来做浪子?”而古龙力捧李寻欢为江湖第一名侠,读者对李寻欢又颇多非议,令李寻欢身上有了更多的神秘色彩。要想真正理解李寻欢,我觉得还要从李寻欢的疾病开始。
也许看官会问,李寻欢的病和他的人物形象有什么关系?但我觉得非常有关系。在文学类作品,疾病绝不单单是身体机能出现了问题。肥皂剧中特别韩剧居多,如《蓝色生死恋》,主角往往会因疾病死亡,而得最多的往往是白血病。是因为“这种癌症并不像其他癌症般会有可见或可触摸得到的“可憎肿瘤”,能相当维持当事者的‘形象美感’;而且血是生命的象征,病人因此病而脸色苍白,在‘白’与‘血’之间,很巧妙地营造出病人‘美丽的生命正逐渐被吞噬’的意象。”(王溢嘉《优雅艺术家之病:林黛玉的爱情、疾病与死亡》),非常符号煽情的需要。因此苏珊桑塔格提出了疾病的隐喻的理论:疾病之外的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社会重压。
那我们来看看李寻欢得什么病?古龙很爽快,开门见山地给出了答案。
“李寻欢叹了口气,自角落中摸出了个酒瓶,他大口的喝着酒时,也大声地咳嗽起来,不停的咳嗽使得他苍白的脸上,泛起一种病态的嫣红,就仿佛地狱中的火焰,正在焚烧着他的肉体与灵魂。”(第一章《飞刀与快剑》)。或许有些看官看出来了,这不是肺结核嘛。国人或许对肺结核没有多少疾病的隐喻的认识,但肺结核在西方可是不一般。苏珊桑塔格认为:“它被想象成一种裹着一层光辉的通常具有抒情色彩的疾病。”(《作为疾病的隐喻》)19世纪工业革命后欧洲爆发第一次肺结核病高峰,很多文人死于此病。拜伦、济慈、萧邦、史蒂文生、劳伦斯、梭罗、卡夫卡等知名的艺术家都患有肺结核,而勃朗特三姐妹均是死于肺结核,肺结核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家之病”。雪莱就曾对“肺病鬼”济慈说:“这种痨病特别喜欢像你这种能写出如此优美诗文的人。”据说肺结核病人多愁善感,身体的病痛使得精神的灵感更加活跃,更有利于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说明的是,肺结核病只是结核菌感染所致,因为与文人的渊源以及病人的一些特征,成为了一种浪漫的疾病,算是和中国的梅花有些相似,“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因此苏珊桑塔格极力反对疾病的隐喻给病人带来的社会和心理压力,但在文学作品中疾病的隐喻强化了读者的心理感受,增减了作品和人物的魅力。
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 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行尽暮沙衰草。
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 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
长记小妆才了,一杯未尽,离怀多少。 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 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甚时跃马归来,认得迎门轻笑。
时彦的《青门引》一直给我造成一种错觉,总是觉得《多情剑客无情剑》和《武林外史》是发生宋朝的故事,总是把李寻欢和沈浪出场的风雪与这首宋词的氛围混淆在一起。当然按照书中所说李寻欢与沈浪都应该是明朝的人物。我的印象中,苏轼柳永之前的宋词大多是清丽、凄冷、乍暖还寒的清秋午后,峨冠博带的士人流露着淡淡的闲适与落寞。代表人物如晏欧就不用说了,不以词作闻名的人物也多半如此,诸如王禹偁的《点绛唇》、林和靖的《长相思》。记得李泽厚曾经说过苏轼的“人生如梦”是中国传统的封建文明没落的伤感,或许宋初的文人这种伤感相对苏轼而言更加含蓄,淡淡地隐藏在清丽的风物之中。
李寻欢给我印象近似于宋初的文人,矜持的风雅与无尽的落寞,正如王怜花所说李寻欢是江湖中的艺术家,或者更确切地说他本不属于江湖,他本是庙堂上的名士,钟鸣鼎食的贵族,但偏偏他又是一个江湖人。这种奇怪的身份自然让人很不解,江湖上首屈一指的枭雄上官金虹也为之感叹:“你本是三代探花,风流翰林,名第高华,天之骄子,又何苦偏偏要到这肮脏江湖中来做浪子?”而古龙力捧李寻欢为江湖第一名侠,读者对李寻欢又颇多非议,令李寻欢身上有了更多的神秘色彩。要想真正理解李寻欢,我觉得还要从李寻欢的疾病开始。
也许看官会问,李寻欢的病和他的人物形象有什么关系?但我觉得非常有关系。在文学类作品,疾病绝不单单是身体机能出现了问题。肥皂剧中特别韩剧居多,如《蓝色生死恋》,主角往往会因疾病死亡,而得最多的往往是白血病。是因为“这种癌症并不像其他癌症般会有可见或可触摸得到的“可憎肿瘤”,能相当维持当事者的‘形象美感’;而且血是生命的象征,病人因此病而脸色苍白,在‘白’与‘血’之间,很巧妙地营造出病人‘美丽的生命正逐渐被吞噬’的意象。”(王溢嘉《优雅艺术家之病:林黛玉的爱情、疾病与死亡》),非常符号煽情的需要。因此苏珊桑塔格提出了疾病的隐喻的理论:疾病之外的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社会重压。
那我们来看看李寻欢得什么病?古龙很爽快,开门见山地给出了答案。
“李寻欢叹了口气,自角落中摸出了个酒瓶,他大口的喝着酒时,也大声地咳嗽起来,不停的咳嗽使得他苍白的脸上,泛起一种病态的嫣红,就仿佛地狱中的火焰,正在焚烧着他的肉体与灵魂。”(第一章《飞刀与快剑》)。或许有些看官看出来了,这不是肺结核嘛。国人或许对肺结核没有多少疾病的隐喻的认识,但肺结核在西方可是不一般。苏珊桑塔格认为:“它被想象成一种裹着一层光辉的通常具有抒情色彩的疾病。”(《作为疾病的隐喻》)19世纪工业革命后欧洲爆发第一次肺结核病高峰,很多文人死于此病。拜伦、济慈、萧邦、史蒂文生、劳伦斯、梭罗、卡夫卡等知名的艺术家都患有肺结核,而勃朗特三姐妹均是死于肺结核,肺结核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家之病”。雪莱就曾对“肺病鬼”济慈说:“这种痨病特别喜欢像你这种能写出如此优美诗文的人。”据说肺结核病人多愁善感,身体的病痛使得精神的灵感更加活跃,更有利于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说明的是,肺结核病只是结核菌感染所致,因为与文人的渊源以及病人的一些特征,成为了一种浪漫的疾病,算是和中国的梅花有些相似,“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因此苏珊桑塔格极力反对疾病的隐喻给病人带来的社会和心理压力,但在文学作品中疾病的隐喻强化了读者的心理感受,增减了作品和人物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