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笔者认为《红楼梦》是写明清交替时期的历史,所以有必要对那段历史背景略作交代,只有了解那段历史,才能理解《红楼梦》之主旨。望读者不要嫌麻烦枯燥。
读者会问,各代历史都在史书中了,何用你来啰嗦?这个问题很好,你不问,我正要说呢。鲁迅说,如信史,不如无史。历史无不是官修,就凭这一点,所有的官方史料都不可信。那么历史是不可知的了?怎么会呢?史料自有其价值,对于官方史料,你就当他说书匠说书,俗语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他会说,不如你会听啊。方以智说窥一斑而知全豹,俗语说万变不离其宗,你掌握其宗,还怕他万变?比如说书匠说盛世,你抓住的其宗则是:作贼心虚者越少什么,他们就越宣扬什么,他越说盛世,则越是民不聊生。这一规律准确率百分之百,绝无一个例外。不信你看看当今四外国家,越是自我吹嘘的,把自己说成救世主的,盛世的地球都要装不下的国家,实则国民都被压榨的民不聊生,勉强温饱就算不错的。而从来不吹嘘自己盛世强大的国家,反而个个都民富国强。骗子的口头禅是我为你好,强盗的招牌是杀富济贫,这就是其宗。
明朝的历史怎么听?其实很简单,强大源于文明,在殉葬没废除之时期,何来强大?明朝真正的强大,始于废除殉葬制之后,标志着文明的开始,内阁制真正落到实处。是张居正任首辅时期,君权被制约,民主得到彰显。这一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强大,这才是真正的民族强大。可惜后来又倒退了,因为宦官乱政。《红楼梦》里总结了这个问题,“势去休云贵,家亡莫论亲”,“意悬悬半世心,荡悠悠三更梦”、这些无家无室无球无蛋无所谓无忌惮之徒,是彻底的无产者。一旦得势,必以耀武扬威来弥补胯下空虚,这就是越少什么就越宣扬什么之万变不离之宗法。如有半点阻碍,稍有质疑,便暴跳如雷,无所不用其极的残害他人,哪顾什么天理人伦,只要我得逞就是胜利。所以风月宝鉴中,它们的表面是美女,本质却是散发恶臭的僵尸骷髅。他们扑灭了中国近代的民主之火,是中华民族最大的罪人。
那么满清也谈不上文明,可是灭了明朝,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和空前统一的国家,这不算强大吗?答曰:一姓之强大,万姓之奴役!如果说这个国家是一姓之国,那么这个国确实是强大的,如果说这个国家是民众的,那么莫说强大,这个国家已经灭亡了。中华历史不都是一姓之国吗,没听说国家灭亡之说啊?这就是个认可问题,或者说观点问题,秦朝以前尚有民为主君为客之说,春秋时期尚有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之论,而从秦朝建立以来,直至清朝灭亡,国民确实没有过国家。从国民的角度,国家已经灭亡了两千年。正如东林人士所言,后之人主,即得天下,唯恐其咋命不长也,唯恐其子孙不可保有也,思患与未然以为之法,然一人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尤其清朝,作为华夏子孙,强制剃发,甩着鼠尾辫,身披犬马服,口称奴才,岂止亡国,近乎灭种,历史绝无仅有。《红楼梦》说的就是这个问题,许多读者认为其诋毁清朝,悼念明朝,那还是没看懂。红楼梦是明清一起毁,历史上所有的专制王朝一起毁,悼的是中华文明。这是《红楼梦》的可贵之处,人们还没有发现《红楼梦》的真正价值。因此,解读《红楼梦》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读者一定会问,哪一点看到《红楼梦》诋毁明朝,诋毁历史上所有的专制王朝了?只要看过《红楼梦》,都该知道贾府的所有事情那么明显,焦大骂贾府胳膊断了藏袖子里,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柳湘连说贾府只有门口的石狮子是干净的,这都是在骂朱明王朝。贾宝玉给林黛玉开了个药方,要用坟墓里的珍珠,当然不可能白纸黑字直说挖皇家的坟。这话其实已经明了,挖有珍珠的坟,那肯定首先要挖皇家的坟了。撅皇家的祖坟这意味着什么?满清、李自成也没有且不愿撅了朱明的坟墓。从文明角度看,古往今来的强盗与皇帝都是一伙的。
《红楼梦》这一政治主张,并非空穴来风,与东林人士的主张一致。所以《红楼梦》出于东林人士,这种可能最大。所以说,要想看懂《红楼梦》,必须要对东林人士有一定的了解。
说到东林人士,官方史料对其污蔑最甚。为什么?很简单,自古正邪不两立。古人云,君子不党。在古代,党是个贬义词,东林党这个词,是宦官强加给对手的称呼,后来得到清朝官方的沿用,那是必然的。事实上,东林学社成员确实没有什么组织,文人相轻倒是体现的十足,在一起时总是争的面红耳赤。
而争论,恰恰是进步的体现,没有争论只有服从才是文明的灾难。
所以,当你听到官史说书匠一讲到某皇帝魄力十足,说一不二,百官俯首,万民称颂,得了,这个时代肯定黑暗无比百姓遭罪。此亦万变不离之宗一也。准确率依然百分之百,绝无例外,切记切记。
当说书匠说到某王谋臣某人奸恶好坏,则他说好的也许好也许坏,他说坏的也许坏也许好,因为说书匠最善搅混水。那怎么听呢?这也有个宗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分群归类,就好分辨多了。古语云,君子和而不群,小人群而不和。和而不群,就是恪守天理良知,遵循普世价值,同时要有独立见解,不人云亦云。群而不和则恰恰相反,有利则合,无利则分。小人不承认普世价值,即然如此,还有什么道理可言?所以他们公开宣扬,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没有永久的娘只有永久的奶。这亦是君子重义,小人重利的体现。君子中庸,小人无所不用其极。君子崇文重教,小人理屈词穷,气急败坏,狗仗人势,挥帽弄棒。
比如魏忠贤究竟是好是坏,你就看他们那一帮人做的那一堆事。魏忠贤进宫以前的不堪之事先不提,专坑害恩人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这也不提。就说跟他要好的客氏郑贵妃。郑贵妃的儿子就是那个历史有名的被农民煮了福禄汤的体胖三百斤的福王朱由洵。《红楼梦》里有这母子的身影,那就是赵姨娘和贾环母子。郑贵妃连个皇妃都不是,却铁了心要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咱就不提国法朝规,就说这种不安分的女人就是祸根。有这种想法也罢,能行行不行拉倒,才是本分。可你别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为呀。尤其仗着万历皇帝对她的宠爱,那是跳着脚横作,天天想着怎么害死老公的大儿子,弄出有名的三大案。这权力有这么大的魔力吗?能让人走火入魔到这种程度?万历皇帝也鬼迷了心窍,这种大事都不放在心上,就是给宠妃擦屁股呀擦屁股,使得三大案不了了之,成了历史迷案。大臣们都看不起她母子的人品,联合起来一致反对她,弄得万历皇帝左右为难,脾气上来大发皇威,直臣敢于说话的大臣屡遭迫害。这就是说书匠说的国本之争。国本之争这个词还是不错的,还有廷击案移宫案红丸案,这些词都不错,天气也不错,可以给说书匠鼓鼓掌。
读者会问,各代历史都在史书中了,何用你来啰嗦?这个问题很好,你不问,我正要说呢。鲁迅说,如信史,不如无史。历史无不是官修,就凭这一点,所有的官方史料都不可信。那么历史是不可知的了?怎么会呢?史料自有其价值,对于官方史料,你就当他说书匠说书,俗语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他会说,不如你会听啊。方以智说窥一斑而知全豹,俗语说万变不离其宗,你掌握其宗,还怕他万变?比如说书匠说盛世,你抓住的其宗则是:作贼心虚者越少什么,他们就越宣扬什么,他越说盛世,则越是民不聊生。这一规律准确率百分之百,绝无一个例外。不信你看看当今四外国家,越是自我吹嘘的,把自己说成救世主的,盛世的地球都要装不下的国家,实则国民都被压榨的民不聊生,勉强温饱就算不错的。而从来不吹嘘自己盛世强大的国家,反而个个都民富国强。骗子的口头禅是我为你好,强盗的招牌是杀富济贫,这就是其宗。
明朝的历史怎么听?其实很简单,强大源于文明,在殉葬没废除之时期,何来强大?明朝真正的强大,始于废除殉葬制之后,标志着文明的开始,内阁制真正落到实处。是张居正任首辅时期,君权被制约,民主得到彰显。这一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强大,这才是真正的民族强大。可惜后来又倒退了,因为宦官乱政。《红楼梦》里总结了这个问题,“势去休云贵,家亡莫论亲”,“意悬悬半世心,荡悠悠三更梦”、这些无家无室无球无蛋无所谓无忌惮之徒,是彻底的无产者。一旦得势,必以耀武扬威来弥补胯下空虚,这就是越少什么就越宣扬什么之万变不离之宗法。如有半点阻碍,稍有质疑,便暴跳如雷,无所不用其极的残害他人,哪顾什么天理人伦,只要我得逞就是胜利。所以风月宝鉴中,它们的表面是美女,本质却是散发恶臭的僵尸骷髅。他们扑灭了中国近代的民主之火,是中华民族最大的罪人。
那么满清也谈不上文明,可是灭了明朝,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和空前统一的国家,这不算强大吗?答曰:一姓之强大,万姓之奴役!如果说这个国家是一姓之国,那么这个国确实是强大的,如果说这个国家是民众的,那么莫说强大,这个国家已经灭亡了。中华历史不都是一姓之国吗,没听说国家灭亡之说啊?这就是个认可问题,或者说观点问题,秦朝以前尚有民为主君为客之说,春秋时期尚有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之论,而从秦朝建立以来,直至清朝灭亡,国民确实没有过国家。从国民的角度,国家已经灭亡了两千年。正如东林人士所言,后之人主,即得天下,唯恐其咋命不长也,唯恐其子孙不可保有也,思患与未然以为之法,然一人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尤其清朝,作为华夏子孙,强制剃发,甩着鼠尾辫,身披犬马服,口称奴才,岂止亡国,近乎灭种,历史绝无仅有。《红楼梦》说的就是这个问题,许多读者认为其诋毁清朝,悼念明朝,那还是没看懂。红楼梦是明清一起毁,历史上所有的专制王朝一起毁,悼的是中华文明。这是《红楼梦》的可贵之处,人们还没有发现《红楼梦》的真正价值。因此,解读《红楼梦》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读者一定会问,哪一点看到《红楼梦》诋毁明朝,诋毁历史上所有的专制王朝了?只要看过《红楼梦》,都该知道贾府的所有事情那么明显,焦大骂贾府胳膊断了藏袖子里,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柳湘连说贾府只有门口的石狮子是干净的,这都是在骂朱明王朝。贾宝玉给林黛玉开了个药方,要用坟墓里的珍珠,当然不可能白纸黑字直说挖皇家的坟。这话其实已经明了,挖有珍珠的坟,那肯定首先要挖皇家的坟了。撅皇家的祖坟这意味着什么?满清、李自成也没有且不愿撅了朱明的坟墓。从文明角度看,古往今来的强盗与皇帝都是一伙的。
《红楼梦》这一政治主张,并非空穴来风,与东林人士的主张一致。所以《红楼梦》出于东林人士,这种可能最大。所以说,要想看懂《红楼梦》,必须要对东林人士有一定的了解。
说到东林人士,官方史料对其污蔑最甚。为什么?很简单,自古正邪不两立。古人云,君子不党。在古代,党是个贬义词,东林党这个词,是宦官强加给对手的称呼,后来得到清朝官方的沿用,那是必然的。事实上,东林学社成员确实没有什么组织,文人相轻倒是体现的十足,在一起时总是争的面红耳赤。
而争论,恰恰是进步的体现,没有争论只有服从才是文明的灾难。
所以,当你听到官史说书匠一讲到某皇帝魄力十足,说一不二,百官俯首,万民称颂,得了,这个时代肯定黑暗无比百姓遭罪。此亦万变不离之宗一也。准确率依然百分之百,绝无例外,切记切记。
当说书匠说到某王谋臣某人奸恶好坏,则他说好的也许好也许坏,他说坏的也许坏也许好,因为说书匠最善搅混水。那怎么听呢?这也有个宗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分群归类,就好分辨多了。古语云,君子和而不群,小人群而不和。和而不群,就是恪守天理良知,遵循普世价值,同时要有独立见解,不人云亦云。群而不和则恰恰相反,有利则合,无利则分。小人不承认普世价值,即然如此,还有什么道理可言?所以他们公开宣扬,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没有永久的娘只有永久的奶。这亦是君子重义,小人重利的体现。君子中庸,小人无所不用其极。君子崇文重教,小人理屈词穷,气急败坏,狗仗人势,挥帽弄棒。
比如魏忠贤究竟是好是坏,你就看他们那一帮人做的那一堆事。魏忠贤进宫以前的不堪之事先不提,专坑害恩人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这也不提。就说跟他要好的客氏郑贵妃。郑贵妃的儿子就是那个历史有名的被农民煮了福禄汤的体胖三百斤的福王朱由洵。《红楼梦》里有这母子的身影,那就是赵姨娘和贾环母子。郑贵妃连个皇妃都不是,却铁了心要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咱就不提国法朝规,就说这种不安分的女人就是祸根。有这种想法也罢,能行行不行拉倒,才是本分。可你别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为呀。尤其仗着万历皇帝对她的宠爱,那是跳着脚横作,天天想着怎么害死老公的大儿子,弄出有名的三大案。这权力有这么大的魔力吗?能让人走火入魔到这种程度?万历皇帝也鬼迷了心窍,这种大事都不放在心上,就是给宠妃擦屁股呀擦屁股,使得三大案不了了之,成了历史迷案。大臣们都看不起她母子的人品,联合起来一致反对她,弄得万历皇帝左右为难,脾气上来大发皇威,直臣敢于说话的大臣屡遭迫害。这就是说书匠说的国本之争。国本之争这个词还是不错的,还有廷击案移宫案红丸案,这些词都不错,天气也不错,可以给说书匠鼓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