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吧 关注:4,065贴子:55,760
  • 0回复贴,共1

万荣薛氏、闻喜裴氏、永济柳氏是古代河东汾阴的三大望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千年河东,话说万荣薛氏1,西晋北朝时期,立足河东,奠定基础】万荣薛氏、闻喜裴氏、永济柳氏是古代河东汾阴的三大望族!
万荣薛氏、闻喜裴氏、永济柳氏是古代河东的三大望族。裴氏在春秋时期发祥于河东,柳氏在秦代迁于河东,薛氏家族最晚在曹魏末年司马昭灭蜀国之后迁至河东。薛氏家族为什么会从蜀地迁往河东?这就要说到东汉后期河东的民族分布和军事形势。东汉永和(136—141)年间,南匈奴内部发生变乱,攻掠并、凉、幽、冀四州。东汉朝廷用了几年时间平息了叛乱,但大批南匈奴部众由沿边八郡逐渐深入到并州诸郡,即现在山西的汾河流域,南匈奴的王庭也迁移到了左国城(今方山县南村)。东汉末年,由于鲜卑不断南下骚扰,朝廷已经放弃了句注塞(今雁门关之西)以北之地,在塞南置新兴郡,安置原来在北边的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等五郡的流散百姓,句注塞以北基本上被鲜卑控制。216年,曹操将南匈奴分为五部,即左、右、南、北、中,每部择立贵族为帅,另选汉人为司马对其进行监督。这些内迁的匈奴主要集中在今忻州、晋中、吕梁、临汾西部一带,史书上称他们为“并州之胡”。曹魏初年,将归顺的鲜卑步度根部安置于句注塞南守边,称为“保塞鲜卑”。正始八年(247),可能因为河东地区的汾河以北地区匈奴人迁入渐多,朝廷把汾河以北的十个县从河东郡划出来,新设了平阳郡。到了曹魏末年,鲜卑、匈奴已经占据了今山西的北部、中部地区,人数上达到数十万,对黄河之南的洛阳已经形成威胁。要保障洛阳的安全,就必须在黄河以北的河东地区部署一支武装力量,与“并州之胡”之间建立一个与洛阳不能太近的缓冲区。这支武装力量还要对河东盐池起到屏护的作用,而地处汾河之南的汾阴(今万荣县)就是比较理想的地方。
详细介绍欢迎关注运城河东薛氏研究微信公众号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2-16 19:5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