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吧 关注:11,000贴子:3,868,364

两个不同年份的农村人均收入数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76 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仅为 37 元,其中能够实际分配到手的现金仅有 4.8 元。
.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及历史经济研究,195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约69元(人民币)


IP属地:河北1楼2025-02-23 17:50回复
    数据击碎谎言!中国特殊时期一直在进步2024-12-22 16:04·北清交校友论坛
    在上世纪特殊的WG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充满了曲折与挑战,但同时也展现出了顽强的韧性和积极的探索精神,在艰难困境中孕育着未来前行的希望与力量。
    从宏观经济数据的维度审视,1966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 1888.7 亿元,而后受当时复杂多变的局势所累,经济发展的步伐受到干扰,1967 年下滑至 1794.2 亿元,1968 年进一步跌落至 1744.1 亿元。不过,此后的数年中,经济在起伏波动里依旧维持着一定的发展态势,到 1976 年,国内生产总值攀升至 2965.2 亿元。
    工业领域呈现出复杂的发展态势。在一般性工业生产方面,尽管面临着生产秩序不时被打乱、技术革新步伐放缓以及原材料供应不稳定等诸多难题,但广大工人阶级秉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坚守岗位,力保生产的持续进行。例如,1967 年 7 月 1 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成昆铁路成功建成通车,极大地增强了西南地区的交通运力和经济联系;1970 年 6 月 1 日,各地纷纷新建了一大批化肥厂,为农业生产所需的化肥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撑;1971 年,全国范围内建成了 1800 多座小水泥厂,有力地推动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国防科技工业所取得的重大突破,这成为这一特殊时期工业发展的高光亮点。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上空成功爆炸,瞬间震撼世界,彰显了中国在高科技尖端领域的卓越实力和坚定决心;1967 年 6 月 17 日,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圆满成功,进一步展示了中国在核武器研发领域的快速进步和强大技术能力;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发射升空,那环绕地球飞行的卫星轨迹,不仅开启了中国探索宇宙奥秘的崭新征程,而且带动了一系列基础学科的蓬勃发展以及工业技术的升级换代,为后续航天产业及相关高科技领域的持续进步奠定了坚实根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为国家的科技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农业生产也在艰难中稳步前行。在这一特殊时期,农村经济结构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然而,凭借着广大农民群众对土地的深厚眷恋和勤劳质朴的传统美德,粮食生产在困境中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从 1966 年至 1976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从大约 2.14 亿吨稳步增长至 2.86 亿吨,增幅达到约 33.6%;1976 年的农业总产值相较于 1966 年增长了 53.2%,年平均递增率达到 4.4%。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农民群众的辛勤付出以及国家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尽管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但农业生产依然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民生领域,尽管经济在整体上有所发展,但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经济结构有待优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幅度较为有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 1965 年的 208 元逐步增长至 1976 年的 332 元。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这种情况更为显著,1976 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仅为 37 元,其中能够实际分配到手的现金仅有 4.8 元。这一时期,人民的生活物资相对匮乏,消费品供应紧张,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民生保障领域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和挑战,但人民群众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相互扶持、共度时艰,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也为后续的改革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


    IP属地:湖北2楼2025-02-23 18:41
    收起回复
      “但人民群众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相互扶持、共度时艰,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也为后续的改革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
      50、60、70大量的新生人口,成为开放及开放后的人口红利


      IP属地:中国香港3楼2025-02-23 19:43
      收起回复


        IP属地:中国香港4楼2025-02-23 21:45
        收起回复
          化肥工业从无到有,持续发展着。
          但1976年的化肥产量,远远跟不上土地的需求


          IP属地:中国香港5楼2025-02-24 14:34
          收起回复
            怎么不发乌打胜仗的贴子了,我希望俄乌打不停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2-25 07:28
            收起回复
              这是一个网友的留言:
              当时我是记分员,能够知道全公社的收入情况,因为有时要一起开会。好的生产队,人们劳动一天有三四角钱的收入,差的几分钱收入,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家庭劳动一年到头,不但没有一分钱的收入,还要补钱给生产队,这样的家庭叫做超支户,是最穷非洲国家收入的三分之一不到。


              IP属地:河北7楼2025-02-25 11:37
              收起回复
                我就问你,收入那么低,你还能和广大农村人一样没饿死,还能娶妻生子,这是为什么?量你的智商也回答不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2-26 08:20
                收起回复
                  历史的数据,让我们更了解历史……


                  IP属地:河北9楼2025-02-26 19:35
                  回复
                    那时穷,家家一堆娃
                    到现在都快50年了,好些农村老头老太太还在冷风中卖菜给自己挣点养老钱
                    数据是个好东西


                    IP属地:中国香港10楼2025-02-26 22:33
                    收起回复
                      楼主我8楼提的问题你还没回答呢?我来回答你,会让你大惊失色。
                      那时候年终结算有的生产队平均日收入确实只有几角钱,但他们还都能维持生活,是因为粮食都是按人口生产队分的,有一部分粮食根本就没统计作收入,当然主要还是那时物价低,相对日收入也就低了。
                      每个生产队一般进钱户多于超资户,进钱户就相当于现在一年生活过完了把多余的钱存在银行,超资户则是在银行代了款。把房代车代算起来,现在代款的家庭比那个年代多多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2-27 09:10
                      收起回复
                        这位@火车过长江 的说法很有趣:他说父母工资加起来180元,我就不信,一般的人工资没这么高。
                        ------看你这见识就有趣
                        不得不再次为你普及一下历史的小数据:当年,五类地区的工资标准中,七级工月工资为90.08元,八级工为112.5元,工程师等干部的工资还可能更高。
                        我严重怀疑你是否经历过那个时代,否则怎么连这种最基本的日常数据都不知道?


                        IP属地:河北14楼2025-02-27 18:33
                        收起回复
                          人均指标不看人口数量?
                          1949到1976人口增加了多少,你的AI没告诉你么?


                          IP属地:中国香港15楼2025-02-28 13:53
                          收起回复
                            老革命你相信网上的东西,我也把网上的一张表给你看看,我说一般人的月薪没90元有错吗?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3-01 07:24
                            收起回复
                              1976年50元的工资相当于现在12000-15000元之间的水平。


                              IP属地:中国香港17楼2025-03-03 13: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