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吧 关注:8,876贴子:38,261
  • 0回复贴,共1

对世界成功的报复——波西米亚式知识分子们的狂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序:1806年,我们伟大的导师的导师,黑格尔同志。见到了自己的男神拿破仑。赞颂道:“伟大世界精神的皇帝!在马背上巡视着城市…”当时,拿破仑占领了黑格尔的故乡普鲁士,尽管,拿破仑征服欧洲具有时代进步性,可能还是有人忍不住骂黑格尔是德奸、法狗,作为亡国奴,这舔的确实有点过…
1.按照传统道德狭义来讲,我认为这个世界存在有这样两种价值观:①我可以服从于他人;②我凭什么服从于他人?服从为原点,变成利剑和布道,成为过往历史事件中一切永恒的主题。前者,将真理建立在狠戾、泣血的兵器,后者是将真理,建上盲目、无惧的宗教信仰…
2.首先从标题上看:”什么是波西米亚式知识分子?他们为什么那么可怕?以至于让人们世界观震颤?”
3.比如尼采,就有点类似于波西米亚式知识分子。在他的《查拉图特斯拉如是这说》中,就宣扬强者文化、种族主义、索德亚斯德教义(例:中东的一种自然原始的宗教文化,善神和恶神决斗,善神胜利。)是作为雅利安人的索罗亚斯德,在对世界的布道。
4.虽然有人说尼采学说遭到他的妹妹的篡改,成为了来自奥地利的一位艺术生眼中的“国教”。这里不是什么春秋笔法,而是内核含义中雅利安思想和种族主义,接纳了这些极端、危险的思想,成为了绝对意义上的“真理”,凭借“科学”、“真理”的外衣,别有用心的人,强制性对别人进行“利剑”与“布道”,开始剥夺别人的自由,来满足自己的利益…乃至于后人都不敢以轻松惬意的方式,看待他的作品…
5.看完尼采,再来看真正的波西米亚式知识分子,他们通常指的是那些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与传统社会规范和价值观背道而驰的人,他们坚定追求自由、反叛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这种松弛的价值观让他们倾向于极具浪漫的生活,又让他们对改造世界、社会充满无尽的激情…
6.身处于主流外的他们,开始积极投身于文学、艺术,开始用学术知识和理论研究成果,试来改造他们眼中的主流社会,很快就有无知的大众,开始受到他们极尽癫狂、骄傲的语言和话术感染,不顾及现实情况,然后头也不回的开始革命…
7.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7.1.知识分子的实际无用:知识分子,最有欲望戳破人们无知的冲动和习惯。他们依靠严谨逻辑演绎和过去已有经验为武器指导大众。但大部分,时刻感受世界变化的大众,则站在更高的实践、实用角度否定了他们,他们无话可说,沉住气默默研究,希望下一次表现让人眼前一亮,并依次重复…
7.2.知识分子的实际地位:
7.2.1.自然学科(理科):理科类知识分子,大众基本保持尊重,原因不为什么。理科的黑话、行话和做实验所需要大量的专业、精的密仪器让门槛顶突天花板。再加上理科知识分子一般沉默寡言、埋头做研究,做出结果成效快,好拿捏。人们没有理由找他们的麻烦…
7.2.2.社会文本学科(文科):做为文科类知识分子,他们的研究结果就是大众与社会!长时间的社会研究,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底层逻辑,深刻了解人文历史繁复以及人性的幽深。但这些东西见效慢,有的至于理论成果要等到千年之后才显现,有的甚至被社会定义为危险的东西,作为文科的知识分子,他们坚信自己是时代的良心,他们师从苏格拉底,对于大众的大部分建议都无可奉告,反骨能力有点强…
7.2.3.纯粹概念、目的、形式知识的生产:在实际社会生产过程中,知识分子没有商人般赚钱、农民般自力更生、政治家般鼓励人心等,在大众的认知中,知识分子没实际权利,知识分子仿佛是其他职业的附庸,为他们而服务,不以成为知识分子感到荣幸的社会意识,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他们边缘化,极端化等错误认知…
8.综上所述,在研究学术、知识的业余时间时,一些知识分子开始追求自由欢快和洒脱,相当程度上成为本文论述中的波西米亚式知识分子,这样“松松散散”、“脑洞大开”的波西米亚式知识分子,为什么能在一定程度够撼动世界?
9.时代局限:牛顿诞生前的人类时代,在被自然本质物理经验规律下,这种经验中认识重复性和循环性,往往需要具有一定的必要基础知识和一些具体先天感知自然规律的个体天才大师,扎群才能突破…
10.无法否认,这些所谓的“真理卫士”,他们来自各个阶级、各个职业,但他们做出的贡献有可能,也最有力,能突破了各个阶级、各职业的束缚,成果最有不分阶级、职业的贡献性。这些来自时代的良心,慢慢的被大众按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2-23 22:3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