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中心吧 关注:1,005贴子:16,074
  • 0回复贴,共1

移动“高风险”停机闹剧:无证据停机,客服敷衍到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移动“黑箱操作”,用户权益危在旦夕在信息时代,手机是生活的刚需,可2025年2月11日,我的生活却因移动公司的“任性”陷入困扰。正正常使用手机时,突然停机。我以为是欠费,两次充值后,手机依旧“沉默”。致电客服,得到的答复堪称荒谬。我的号码被判定为“高风险”,原因竟是“打电话或发短信多了”。多到何种程度算异常?客服却无法给出具体标准,只以“系统检测到异常”含糊其辞。当我要求提供异常记录的时间段,客服竟称“不知道”。在这场对话中,移动公司就像一个手握“生杀大权”却毫无依据的裁决者,随意剥夺我正常使用通讯服务的权利,对我的合理质疑置若罔闻,将用户的知情权和基本权益踩在脚下。2月24日与移动客服的再次沟通,更是让我对其“霸王作风”有了深刻体会。对于停机赔偿的合理诉求,客服只是冰冷地回应“无法赔偿”。追问停机原因,她却拿不出任何证据,只会用“最终意见”这样的套话敷衍,完全无视我因停机遭受的损失。这不仅是对我个人权益的漠视,更是对契约精神和服务宗旨的背叛。移动公司判定高风险停机的依据,本应是保障通信安全的有效手段,却在缺乏明确标准的情况下沦为侵犯用户权益的工具。工信部和公安部虽有“保护性停机”通知,但具体判定标准缺失,让移动公司在执行时有了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在这种情况下,一句简单的“系统检测到异常”,就能随意切断用户的通信,这与“莫须有”的罪名有何区别?用户在这场博弈中,完全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对自己的权益毫无掌控力。作为消费者,我有权要求移动公司提供停机的明确证据。可客服的“不知道”,不仅是对我问题的回避,更是对自身义务的逃避。这种不作为不仅破坏了用户与运营商之间的信任基础,更让用户对自身权益的保障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在停机赔偿问题上,移动公司的敷衍塞责同样令人愤怒。虽然目前没有统一的赔偿标准,但依据《民法典》等法律,用户的合法权益不应被肆意践踏。上海移动松江营业厅曾因停机期间继续收费,最终在法院调解下退费并补偿。而如今,移动公司面对我的合理诉求,却选择无视法律和用户权益,这种行为令人不齿。移动公司,是时候收起你的“黑箱操作”,正视用户的权益了。否则,等待你的将是用户的维权和社会舆论的审判,你失去的将是用户的信任和市场的尊重 。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2-25 21:3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