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科吧 关注:372,061贴子:4,897,814
  • 1回复贴,共1

ds:“vis insita”译为“物质的固有的力”应视为不准确的翻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邦钦孙你都知道用AI翻译了,怎么就不知道用AI对翻译进行一次验证啊?
.
以下是询问deepseek【"vis insita"翻译成"物质的固有的力"是否算是错误翻译?】,deepseek的回答:
“**vis insita**”翻译为“物质的固有的力”是否算错误,需结合牛顿原意、中文物理术语的规范性以及学术界的普遍翻译实践来综合判断。以下分点解析:
---
### 1. **牛顿原文的语境与含义**
- **拉丁语“vis insita”**:
- **vis** 意为“力”(force),但牛顿时代的“力”与现代物理的“力”含义不完全相同,更接近“能力”或“属性”。
- **insita** 意为“内在的、固有的”(inherent, innate)。
- **牛顿的定义**:
- 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牛顿将“vis insita”描述为“物质固有的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能力”,即现代术语中的**惯性**(inertia)。
- 他强调这是一种“被动的力”(passive force),与主动施加的力(如引力、推力)不同。
### 2. **翻译争议的关键**
- **直译 vs 意译**:
- **直译**:“物质的固有的力”是对“vis insita”字面意义的直接翻译,符合拉丁语原词结构。
- **问题**:中文“力”易被误解为实际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如推力、引力),而惯性是属性(property),并非真实的力。
- **现代物理术语的规范性**:
- 中文物理学术语已明确区分“惯性”与“力”:
- **惯性**:物体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属性。
- **惯性力**:非惯性参考系中引入的虚拟力(如离心力)。
- 若保留“力”字,易与“惯性力”混淆,违背术语的清晰性。
### 3. **学术界的翻译实践**
- **主流译法**:
- **英文**:通常译为“inherent force”或“innate force”,但现代教材更直接用“inertia”。
- **中文**:权威译本(如《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商务印书馆版)普遍译为**“惯性”**,而非逐字翻译为“固有的力”。
- **术语演变的合理性**:
- 牛顿时代对“力”的定义较宽泛,包含属性与相互作用,但现代物理学已严格区分这些概念。
- 将“vis insita”译为“惯性”更符合现代科学语言,避免歧义。
### 4. **结论:是否算错误?**
- **从字面翻译看**:不严格错误,但需加注释说明其现代对应概念为“惯性”。
- **从科学术语规范看**:**属于不恰当的翻译**,因为:
1. “力”字易误导读者,违背术语准确性;
2. 中文物理术语已有清晰对应的“惯性”,无需保留“力”字;
3. 牛顿的“vis insita”本质是属性,而非力。
---
### 5. **改进建议**
- **直接译为“惯性”**:最简洁且符合现代术语。
- **若需保留拉丁语境**:可译为“物质固有的惯性”或“内在的惯性属性”,并在注释中说明原文为“vis insita”。
---
### 总结
“vis insita”译为“物质的固有的力”在字面上可接受,但不符合现代物理学术语的规范,容易引发概念混淆,**应视为不准确的翻译**。更恰当的译法是**“惯性”**,以准确传达其作为物质固有属性的本质。


IP属地:湖南1楼2025-02-28 14:49回复
    @晾衣杆🔯十一 直接把这段复制过去,邦钦孙选择拿AI当证据,那你就也拿AI回怼。


    IP属地:湖南2楼2025-02-28 14: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