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978年,我与尹其风同志因公出发去利津,那时,东营市的龙居公社还属博兴,而利津与博兴仅是一河之隔,因当时交通不便,坐汽车去需绕行很远,因此;领导决定让我两骑自行车去。我们从龙居公社出发,很快到了黄河右岸,那时涛涛大河无桥,虽是一河之隔,却是望河兴叹。无意中发现岸边有一小船,用绳系在一废弃的马车上,老尹自幼在黄河边长大,当即决定把自行车放在小船上,自行乘船过河,我说;“那船主人来了不能过河怎么办”?老尹说;“看来这是一只公用船,如果左岸有人到右岸,自然就就回来了。
上岸后,我们顺着黄河大堤往东骑行,不一会,在左侧出现了一片很宽的凹地向北蜿蜒而去,直至很远。老尹告诉我,这就是当年的利津“武庄决口”冲刷形成的。因我的家乡在右岸,又无受淹损,家乡很少提及此事,我印像深刻的是民国二十六年麻弯决口,当时有5000个村庄被淹,50多万人口受灾,400万亩庄稼被淹没,几万亩良田沙化。因麻湾村当时是百里知名的大村,因此多有人称这次决口叫麻湾决口。而不知是在小村郑觉寺决口。我童年时期的老人们对此都亲受其害,谈虎色变,难以忘怀。
记的父亲不只一次对我讲过,那一夜父亲正在同祖父在村西场园里看场,(那时单干,收获的庄稼在场园里晒)。不知何故,上半夜成群的兔子,黄鼠狼,獾等野生动物拼命向南窜,后半夜发现场园里进了水,而且越来越大,那时信息不灵,不知是黄河决口所致,直致天明,向北一望低凹处全是水,逐渐变成一片汪洋,人们才意识到;黄河决口了,因我村离黄河近四十里,洪水已成强弓支末,除低凹处房屋受损,土地全部被淹外,并无人员伤亡。 后来从各方资料所知;1937年8月31日,(民国二十六年,秋)黄河在南岸蒲台县(1956年划归博兴)决口,浊流滚滚如地倾天注,十分之九的洪水挟泥带沙扑向当时的蒲台(后属博兴)、高苑,广饶、寿光的数百村庄,其中临近黄河的有28个村庄房屋荡然无存。解放前,由于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还没建成,不能分流,黄河流量比现在大的多,超七千流量的洪峰时有发生。 麻湾决口堤段在现在的博兴县境内,这一段黄河大堤至河身间有三里多宽的滩地,滩中有郑觉寺、许家沟、松王庄、苟王庄,东王庄五个村庄。这年7月下旬,阴雨连绵,上游连降大暴雨,黄河水暴涨,河水漫滩,危在旦夕。潜在的危险,没有引起当局(国民旧政府)重视,大堤之上,一条麻袋,一棵秸料,一根绳索都未曾准备。
“七七事变”后,当局忙于南逃,地方政府杂牌武装各自为政,鲁北虽有沈鸿烈的驻军,但与现在的人民解放军截然不同,即无抗洪抢险之责,更无抗洪抢险之说。黄河处于无政府状态,当时的蒲台县县长先向总段告急,请求料物;再向各村摊派秫秸、人工进行护坡防渗。这些措施只是杯水车薪。
1937年8月31日上午,麻湾以北郑觉寺附近的坝上塌出了一个半米大小的漏洞口,因没有料物,无法堵塞,迅速扩展到几十丈,一天后就扩大到了近3000米宽。洪水肆无忌惮地向良田、村庄袭来,无情地淹没了几十万百姓的庒稼,房屋,生命,财产。麻湾村那座远近闻名的城堡一样的刘氏庄园,很快被黄河泥沙掩埋。据记载;当时黄河流量是七千一百多秒立方米,因泥沙冲刷成坝,阻挡黄河水东流,十分之九的水从决口而出,直向南偏东奔流,一米多高的水头咆哮着向陈家荒、南、北贾王、崔家寺、刘王庄、魏家庄、现在的龙居,乔庄镇全部,纯化的常家、李家、河里、杨家、朱家、南薛,吕艺的高阜,闫坊,刘官,贺家,王浩,司田,(现在的广饶司田当时属博兴)崔庙,屯田,龙河…等袭去,靠近黄河的二十多个村庄被吞没。 当时,鲁北虽已有共产党活动,但无取得政权, 国民旧政府内部矛盾重重,政令不畅,各行其事。“心目中本无国家人民,更无全局观念,是酿成麻湾决口灾难的主要原因。 解放后,随着大鱼张工程的全面治理,大力开展治黄工程,在这里修建了麻湾险工,经历次加修改建,成为黄河入海口地区最重要的险工之一。大鱼张森林公园,也成为沿河人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
上岸后,我们顺着黄河大堤往东骑行,不一会,在左侧出现了一片很宽的凹地向北蜿蜒而去,直至很远。老尹告诉我,这就是当年的利津“武庄决口”冲刷形成的。因我的家乡在右岸,又无受淹损,家乡很少提及此事,我印像深刻的是民国二十六年麻弯决口,当时有5000个村庄被淹,50多万人口受灾,400万亩庄稼被淹没,几万亩良田沙化。因麻湾村当时是百里知名的大村,因此多有人称这次决口叫麻湾决口。而不知是在小村郑觉寺决口。我童年时期的老人们对此都亲受其害,谈虎色变,难以忘怀。
记的父亲不只一次对我讲过,那一夜父亲正在同祖父在村西场园里看场,(那时单干,收获的庄稼在场园里晒)。不知何故,上半夜成群的兔子,黄鼠狼,獾等野生动物拼命向南窜,后半夜发现场园里进了水,而且越来越大,那时信息不灵,不知是黄河决口所致,直致天明,向北一望低凹处全是水,逐渐变成一片汪洋,人们才意识到;黄河决口了,因我村离黄河近四十里,洪水已成强弓支末,除低凹处房屋受损,土地全部被淹外,并无人员伤亡。 后来从各方资料所知;1937年8月31日,(民国二十六年,秋)黄河在南岸蒲台县(1956年划归博兴)决口,浊流滚滚如地倾天注,十分之九的洪水挟泥带沙扑向当时的蒲台(后属博兴)、高苑,广饶、寿光的数百村庄,其中临近黄河的有28个村庄房屋荡然无存。解放前,由于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还没建成,不能分流,黄河流量比现在大的多,超七千流量的洪峰时有发生。 麻湾决口堤段在现在的博兴县境内,这一段黄河大堤至河身间有三里多宽的滩地,滩中有郑觉寺、许家沟、松王庄、苟王庄,东王庄五个村庄。这年7月下旬,阴雨连绵,上游连降大暴雨,黄河水暴涨,河水漫滩,危在旦夕。潜在的危险,没有引起当局(国民旧政府)重视,大堤之上,一条麻袋,一棵秸料,一根绳索都未曾准备。
“七七事变”后,当局忙于南逃,地方政府杂牌武装各自为政,鲁北虽有沈鸿烈的驻军,但与现在的人民解放军截然不同,即无抗洪抢险之责,更无抗洪抢险之说。黄河处于无政府状态,当时的蒲台县县长先向总段告急,请求料物;再向各村摊派秫秸、人工进行护坡防渗。这些措施只是杯水车薪。
1937年8月31日上午,麻湾以北郑觉寺附近的坝上塌出了一个半米大小的漏洞口,因没有料物,无法堵塞,迅速扩展到几十丈,一天后就扩大到了近3000米宽。洪水肆无忌惮地向良田、村庄袭来,无情地淹没了几十万百姓的庒稼,房屋,生命,财产。麻湾村那座远近闻名的城堡一样的刘氏庄园,很快被黄河泥沙掩埋。据记载;当时黄河流量是七千一百多秒立方米,因泥沙冲刷成坝,阻挡黄河水东流,十分之九的水从决口而出,直向南偏东奔流,一米多高的水头咆哮着向陈家荒、南、北贾王、崔家寺、刘王庄、魏家庄、现在的龙居,乔庄镇全部,纯化的常家、李家、河里、杨家、朱家、南薛,吕艺的高阜,闫坊,刘官,贺家,王浩,司田,(现在的广饶司田当时属博兴)崔庙,屯田,龙河…等袭去,靠近黄河的二十多个村庄被吞没。 当时,鲁北虽已有共产党活动,但无取得政权, 国民旧政府内部矛盾重重,政令不畅,各行其事。“心目中本无国家人民,更无全局观念,是酿成麻湾决口灾难的主要原因。 解放后,随着大鱼张工程的全面治理,大力开展治黄工程,在这里修建了麻湾险工,经历次加修改建,成为黄河入海口地区最重要的险工之一。大鱼张森林公园,也成为沿河人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