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剧作家翁偶虹先生与李少春把《安天会》整理改编为《闹天宫》。剧情是,玉帝因孙悟空神通广大,拟以天上官爵加以羁縻,封为“齐天大圣”,使管桃园,孙乃将园中仙桃尽情受用。王母设蟠桃宴,未邀请孙悟空,孙悟空非常恼怒,闯进瑶池,偷食酒果;又入兜率宫,偷食太上老君炼的金丹;然后返回花果山。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前往擒拿,反被孙悟空打败。和旧戏相比,新编戏最重要的改编内容是戏的结尾,即删截了孙悟空被二郎神的哮天犬撕咬而被擒的情节,改为孙悟空大破天兵天将,凯旋而归,在花果山高举起齐天大圣的旗帜。
《安天会》与《闹天宫》,从戏名上就可以看出这两者之差异,从“安”字改变为“闹”字,集中体现了剧作者对《西游记》这部小说中孙悟空这个角色的基本定位。
此后,《闹天宫》始终活跃在京剧舞台上,除了李少春的这出戏最为拿手外,李万春的《闹天宫》则别具一格,两者各有千秋。但李少春和李万春的这出戏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宗其师杨小楼的演法,重点不是展示猴子的技巧武艺,而是“武戏文唱”,重点刻画孙悟空这个角色,使之栩栩如生,把孙悟空不畏强权、抗衡天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性格呈现出来。五六十年代,我国面临国内外严峻挑战,孙悟空成为鼓舞人们斗志和勇气的形象,这出戏因而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提倡,也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
不仅如此,几十年来《闹天宫》还多次到国外演出,李少春、王鸣仲、李小春、李光等都主演过,得到外国观众的赞赏。
1956年,中国京剧院根据周总理的意见又对这出戏进行修改,把一个中型剧充实为一出大戏,更名为《大闹天宫》。据翁偶虹回忆,《大闹天宫》主要是在前边增添了龙王敖广上凌霄殿向玉帝告孙悟空的状,玉帝派遣李长庚前往花果山邀请孙悟空上天庭做官,在天庭孙悟空被封为弼马温,孙悟空在御马圈戏弄了迂腐的天禧星君,并与马王冲突,孙悟空怒回花果山。玉帝再次派李长庚去花果山,加封悟空为“齐天大圣”,悟空再次重返天庭。接下来便接上原《闹天宫》的内容,“查看桃园”、“闹瑶池”、“闹丹房”、“花果山大战”、“八卦炉炼狱”、“捣毁凌霄殿”等情节,全剧以孙悟空大败天兵天将告终。
1958年中国京剧院一团的演出阵容是:李少春的孙悟空、孙盛武的李长庚、叶德林的天禧星君、骆洪年的前监正后土地、茹木春的监副、李幼春的前玉帝后青龙、钮凤华的哪吒、李金泉的老君、娄振奎的李天王、刘元汉的前敖广后巨灵等。王鸣仲也善演此戏,李少春缺席时由王鸣仲顶替。这出戏深受观众欢迎,成为李少春创编的经典剧目。
1957年中国京剧院三团也排演了这出戏,武生茹元俊扮孙悟空、李甫春的土地、赵文奎的李天王、高盛虹的二郎神、董鹤春的巨灵、赵春奎的哪吒。
北京市属的剧团也先后排演这出戏。1952年首都实验京剧团的阵容是李万春的孙悟空、李小春的哪吒、李庆春的金吒、景荣庆的二郎神、赵文奎的李天王、赵玉民的老君、唐世辛的巨灵、陶龙春的土地。
北京京剧团演出的《闹天宫》,由黄元庆扮孙悟空、郝庆海的李天王、张洪祥的二郎神、罗世保的土地、朱金琴的老君、陆洪瑞的巨灵、贾荣年的哪吒,谭元寿还在剧中扮演了天兵天将中九耀这个角色。
梅兰芳京剧团排演的《闹天宫》,由李元瑞扮孙悟空、刘连荣扮李天王、武云甫的土地、张玉禅的二郎神、樊桂舫的哪吒、翟承俊的巨灵。
北京青年京剧团演《闹天宫》后面接演《十八罗汉斗悟空》,演员阵容如下:李元春的孙悟空、罗荣贵的李天王、胡盛岩的太上老君、钱元通的玉帝、张韵斌的二郎神等。
彩头班新兴京剧团演这出戏叫《齐天大圣》,江世升和米玉文饰演前后孙悟空、刘文魁演太上老君、金鹤年演土地、杜云峰演二郎神、高元升演玉帝、周益瑞演李天王。
这出新编戏与小说《西游记》在内容上有一定差距,因而存在一些争议。小说中的孙悟空,武艺高强,但并非天下无敌,而且有到天庭做官的欲望,但看到自己被欺骗后才决心造反,但最终势单力薄,被天庭拿获。新编戏中,孙悟空是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打遍天下无敌手,震撼了天庭,大闹了天宫,英雄气概冲霄汉。这样一个角色如果放回到小说中就矛盾了,悟空如此强大如何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之下,如何被唐僧带上紧箍咒去西天取经,又为何面对九九八十一磨难总是无能无力?这些问题是难以回答的。为了塑造新的孙悟空形象,甚至把哮天犬撕咬孙悟空的情节删除掉,这可是小说的点睛之笔:天宫中各路神仙竟然不如一只狗的本事大!可以说新编的孙悟空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已经大相径庭了。当然,这是神话小说,不是历史,剧作者可以发挥充分的想象和自由去创作,甚至还能得到观众的欢迎。个人感觉,小说中的悟空更符合人物逻辑,更可信;而新创编的悟空则颇有“高大全”之嫌。
《安天会》与《闹天宫》,从戏名上就可以看出这两者之差异,从“安”字改变为“闹”字,集中体现了剧作者对《西游记》这部小说中孙悟空这个角色的基本定位。
此后,《闹天宫》始终活跃在京剧舞台上,除了李少春的这出戏最为拿手外,李万春的《闹天宫》则别具一格,两者各有千秋。但李少春和李万春的这出戏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宗其师杨小楼的演法,重点不是展示猴子的技巧武艺,而是“武戏文唱”,重点刻画孙悟空这个角色,使之栩栩如生,把孙悟空不畏强权、抗衡天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性格呈现出来。五六十年代,我国面临国内外严峻挑战,孙悟空成为鼓舞人们斗志和勇气的形象,这出戏因而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提倡,也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
不仅如此,几十年来《闹天宫》还多次到国外演出,李少春、王鸣仲、李小春、李光等都主演过,得到外国观众的赞赏。
1956年,中国京剧院根据周总理的意见又对这出戏进行修改,把一个中型剧充实为一出大戏,更名为《大闹天宫》。据翁偶虹回忆,《大闹天宫》主要是在前边增添了龙王敖广上凌霄殿向玉帝告孙悟空的状,玉帝派遣李长庚前往花果山邀请孙悟空上天庭做官,在天庭孙悟空被封为弼马温,孙悟空在御马圈戏弄了迂腐的天禧星君,并与马王冲突,孙悟空怒回花果山。玉帝再次派李长庚去花果山,加封悟空为“齐天大圣”,悟空再次重返天庭。接下来便接上原《闹天宫》的内容,“查看桃园”、“闹瑶池”、“闹丹房”、“花果山大战”、“八卦炉炼狱”、“捣毁凌霄殿”等情节,全剧以孙悟空大败天兵天将告终。
1958年中国京剧院一团的演出阵容是:李少春的孙悟空、孙盛武的李长庚、叶德林的天禧星君、骆洪年的前监正后土地、茹木春的监副、李幼春的前玉帝后青龙、钮凤华的哪吒、李金泉的老君、娄振奎的李天王、刘元汉的前敖广后巨灵等。王鸣仲也善演此戏,李少春缺席时由王鸣仲顶替。这出戏深受观众欢迎,成为李少春创编的经典剧目。
1957年中国京剧院三团也排演了这出戏,武生茹元俊扮孙悟空、李甫春的土地、赵文奎的李天王、高盛虹的二郎神、董鹤春的巨灵、赵春奎的哪吒。
北京市属的剧团也先后排演这出戏。1952年首都实验京剧团的阵容是李万春的孙悟空、李小春的哪吒、李庆春的金吒、景荣庆的二郎神、赵文奎的李天王、赵玉民的老君、唐世辛的巨灵、陶龙春的土地。
北京京剧团演出的《闹天宫》,由黄元庆扮孙悟空、郝庆海的李天王、张洪祥的二郎神、罗世保的土地、朱金琴的老君、陆洪瑞的巨灵、贾荣年的哪吒,谭元寿还在剧中扮演了天兵天将中九耀这个角色。
梅兰芳京剧团排演的《闹天宫》,由李元瑞扮孙悟空、刘连荣扮李天王、武云甫的土地、张玉禅的二郎神、樊桂舫的哪吒、翟承俊的巨灵。
北京青年京剧团演《闹天宫》后面接演《十八罗汉斗悟空》,演员阵容如下:李元春的孙悟空、罗荣贵的李天王、胡盛岩的太上老君、钱元通的玉帝、张韵斌的二郎神等。
彩头班新兴京剧团演这出戏叫《齐天大圣》,江世升和米玉文饰演前后孙悟空、刘文魁演太上老君、金鹤年演土地、杜云峰演二郎神、高元升演玉帝、周益瑞演李天王。
这出新编戏与小说《西游记》在内容上有一定差距,因而存在一些争议。小说中的孙悟空,武艺高强,但并非天下无敌,而且有到天庭做官的欲望,但看到自己被欺骗后才决心造反,但最终势单力薄,被天庭拿获。新编戏中,孙悟空是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打遍天下无敌手,震撼了天庭,大闹了天宫,英雄气概冲霄汉。这样一个角色如果放回到小说中就矛盾了,悟空如此强大如何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之下,如何被唐僧带上紧箍咒去西天取经,又为何面对九九八十一磨难总是无能无力?这些问题是难以回答的。为了塑造新的孙悟空形象,甚至把哮天犬撕咬孙悟空的情节删除掉,这可是小说的点睛之笔:天宫中各路神仙竟然不如一只狗的本事大!可以说新编的孙悟空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已经大相径庭了。当然,这是神话小说,不是历史,剧作者可以发挥充分的想象和自由去创作,甚至还能得到观众的欢迎。个人感觉,小说中的悟空更符合人物逻辑,更可信;而新创编的悟空则颇有“高大全”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