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有点俗,但让热爱集邮的人们赚到钱,才是拯救中国集邮市场的良药。
中国编年邮票大部分处于打折状态,但仍存在一些升值的品种:
一、特殊题材
1、重大历史事件题材:如涉及国家重大庆典、重要历史转折点等题材的邮票,像航空、非典、口罩等纪念邮票,
随着时间推移,其历史意义会不断凸显,可能会吸引更多收藏者关注,造成供需失衡,产生赚钱效应。

2、传统文化题材:与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古典文学等相关的邮票,如生肖邮票、封神演义、四大名著系列邮票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一直是集邮市场的热门品种,在市场中往往有较好的表现。

3、错版及特殊变体邮票:因印刷错误、设计失误等原因产生的错版邮票,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特殊变体邮票,由于其稀缺性和独特性,成为集邮者和投资者追逐的对象,一旦被发现并得到市场认可,价格可能会大幅上涨。

我不太喜欢这类邮票,但炒作、发掘这个类别的老炮们不在少数,一直处在被发现但不被市场认可的阶段,但他们仍旧乐此不疲,佩服,祝愿老友们心想事成。






以上三个类别经常出一些溢价品种,但决定价格的还是需求,需求萎缩了,再好的题材也无法启动,那么怎么提高需求呢?我有几个想法,你们看有没有戏?
一、个性化邮票改革
1、目前的个性化服务仅仅是在个性化邮票副票上做文章,要么是给儿子满月做一版、女友生日做一版、纯洁的友谊再做一版,要么就是企业家秀、景点秀、企业秀、产品秀……最后多数流入打折邮票市场,严重侵占了市场容量。

我一直认为个性化邮票就不该存在(不喜勿喷),设计的什么玩意?直接取消个性化邮票这个分类,不再发行,甚至普票都可以取消,存量品种爱炒就炒,各邮政柜台全面使用编年邮票,既然从1992年开始启动了邮票的编年命名办法,那就不要另生枝节,产品线清晰,是对市场的起码尊重。
要搞就搞编年邮票个性化,在每年的编年邮票发行计划中列出1-2套适合各行业融合的,比如主票可以在2026年的邮票发行计划中列出一个中国电竞产业的发展,一套4-6枚,要弘扬主旋律的,计划发行量1000万套,其中包括200万套个性化定制(带副票),公开招投标,由市场来认购这200万套,腾讯网易这样的游戏大厂不动心吗?
你们看看现在孩子们都在玩什么?卡片,买5张扔4张,买10张扔8张……只是因为没有限量款。
大一点的孩子在玩什么?游戏、Ai、无人机,手办、模型、动漫展……要合理引导。
蛋仔派对、王者荣耀、黑神话悟空……感兴趣的厂商多了去了,这200万套不够分的呀,在这里的宣传费用相对于其他流量平台并不算高,他们的市场营销人员也乐见这个现象的出现。受众庞大,别说几倍的涨幅,十几倍的涨幅都没有问题,关键要严格执行发行量。
我需要再重申一下,这只是增加了一个文化IP的载体,一种商业化行为,只是对个性化服务的一个改革,主票仍然是我们的国家某一个行业的大发展,这些想做宣传的企业只是借用了副票的位置刊登了内容,副票是不带面值的,别上升到倡导游戏是对下一代的不负责任来看待,什么时代了,请把格局打开!(况且我也不认为游戏会毁了孩子,不自律才会毁了孩子,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成长,有空去埋怨社会、打击孩子的功夫,多学习一会更强,发展自己才是硬道理。
二、大力倡导【邮票+】
【邮票+】【邮票+】【邮票+】,重要的词说三遍。
将邮票与其他产品进行广泛融合创新,开发出具有创意和实用价值的周边产品,通过各种产品的销售,不仅可以增加邮票的附加值,还能吸引更多非集邮爱好者关注邮票,拓展市场空间。
三、拓展全球客户,国际市场与文化交流文化输出与国际收藏。
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邮票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也必将吸引越来越多国际收藏者的关注。还是要树立一批爆款邮票,产生赚钱效应,还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引爆需求,符合要求的不是名胜古迹、不是中国科技、不是人文情感,而是一些大IP的植入……
邮票市场不仅仅需要红猴、需要梅兰芳、需要大眼妹,更需要黑神话悟空、哪吒、仙逆……
中国编年邮票大部分处于打折状态,但仍存在一些升值的品种:
一、特殊题材
1、重大历史事件题材:如涉及国家重大庆典、重要历史转折点等题材的邮票,像航空、非典、口罩等纪念邮票,
随着时间推移,其历史意义会不断凸显,可能会吸引更多收藏者关注,造成供需失衡,产生赚钱效应。

2、传统文化题材:与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古典文学等相关的邮票,如生肖邮票、封神演义、四大名著系列邮票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一直是集邮市场的热门品种,在市场中往往有较好的表现。

3、错版及特殊变体邮票:因印刷错误、设计失误等原因产生的错版邮票,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特殊变体邮票,由于其稀缺性和独特性,成为集邮者和投资者追逐的对象,一旦被发现并得到市场认可,价格可能会大幅上涨。

我不太喜欢这类邮票,但炒作、发掘这个类别的老炮们不在少数,一直处在被发现但不被市场认可的阶段,但他们仍旧乐此不疲,佩服,祝愿老友们心想事成。






以上三个类别经常出一些溢价品种,但决定价格的还是需求,需求萎缩了,再好的题材也无法启动,那么怎么提高需求呢?我有几个想法,你们看有没有戏?
一、个性化邮票改革
1、目前的个性化服务仅仅是在个性化邮票副票上做文章,要么是给儿子满月做一版、女友生日做一版、纯洁的友谊再做一版,要么就是企业家秀、景点秀、企业秀、产品秀……最后多数流入打折邮票市场,严重侵占了市场容量。

我一直认为个性化邮票就不该存在(不喜勿喷),设计的什么玩意?直接取消个性化邮票这个分类,不再发行,甚至普票都可以取消,存量品种爱炒就炒,各邮政柜台全面使用编年邮票,既然从1992年开始启动了邮票的编年命名办法,那就不要另生枝节,产品线清晰,是对市场的起码尊重。
要搞就搞编年邮票个性化,在每年的编年邮票发行计划中列出1-2套适合各行业融合的,比如主票可以在2026年的邮票发行计划中列出一个中国电竞产业的发展,一套4-6枚,要弘扬主旋律的,计划发行量1000万套,其中包括200万套个性化定制(带副票),公开招投标,由市场来认购这200万套,腾讯网易这样的游戏大厂不动心吗?
你们看看现在孩子们都在玩什么?卡片,买5张扔4张,买10张扔8张……只是因为没有限量款。
大一点的孩子在玩什么?游戏、Ai、无人机,手办、模型、动漫展……要合理引导。
蛋仔派对、王者荣耀、黑神话悟空……感兴趣的厂商多了去了,这200万套不够分的呀,在这里的宣传费用相对于其他流量平台并不算高,他们的市场营销人员也乐见这个现象的出现。受众庞大,别说几倍的涨幅,十几倍的涨幅都没有问题,关键要严格执行发行量。
我需要再重申一下,这只是增加了一个文化IP的载体,一种商业化行为,只是对个性化服务的一个改革,主票仍然是我们的国家某一个行业的大发展,这些想做宣传的企业只是借用了副票的位置刊登了内容,副票是不带面值的,别上升到倡导游戏是对下一代的不负责任来看待,什么时代了,请把格局打开!(况且我也不认为游戏会毁了孩子,不自律才会毁了孩子,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成长,有空去埋怨社会、打击孩子的功夫,多学习一会更强,发展自己才是硬道理。
二、大力倡导【邮票+】
【邮票+】【邮票+】【邮票+】,重要的词说三遍。
将邮票与其他产品进行广泛融合创新,开发出具有创意和实用价值的周边产品,通过各种产品的销售,不仅可以增加邮票的附加值,还能吸引更多非集邮爱好者关注邮票,拓展市场空间。
三、拓展全球客户,国际市场与文化交流文化输出与国际收藏。
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邮票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也必将吸引越来越多国际收藏者的关注。还是要树立一批爆款邮票,产生赚钱效应,还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引爆需求,符合要求的不是名胜古迹、不是中国科技、不是人文情感,而是一些大IP的植入……
邮票市场不仅仅需要红猴、需要梅兰芳、需要大眼妹,更需要黑神话悟空、哪吒、仙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