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标点符号,有个关于鲁迅的小故事不得不提。曾有出版商找鲁迅约稿,谈好的稿费是按字数计算,不过字数不包括标点符号。但鲁迅交稿时,全文密密麻麻,几乎看不到几个标点符号。出版商拿到稿件后难解文意,十分头疼,找到鲁迅询问缘由。鲁迅则幽默地回应:“既然稿费按字数算,那标点就劳烦你们帮忙加吧,我可不想因为标点符号占了字数,少拿稿费。”
这也反映了标点符号是表达的一部分,没有标点符号就无法进行准确的意义传达,它无声地引导读者如何停顿、强调和理解文意。而出书时,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更是马虎不得,因为这不仅关乎文章的准确性,还影响着书籍的专业性和可读性。所以,接下来咱们就说说常见的一些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受篇幅所限,不能全部列举出来,详见《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
一、部分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
01句号(。)
句号是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在出书时,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结束后,就需要用句号来收尾。
比如:“他每天都会早起读书,不断充实自己。” 这句话表达了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所以在句末使用句号。
但要注意,不要一逗到底,将多个完整的句子连在一起,例如 “我喜欢读书,读书能让我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这就混淆了句子的结构,应改为 “我喜欢读书。读书能让我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02问号(?)
问号用于疑问句、反问句的末尾。像 “你今天吃饭了吗?” 这是典型的疑问句,句末用问号。反问句虽然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但语气上带有疑问,所以也用问号,例如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
03叹号(!)
叹号用于感叹句、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和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例如 “这风景真是太美了!” 这是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情感。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如 “请你立刻停止这种行为!” 还有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像 “这样的行为难道不令人发指吗!”
使用叹号时要注意,不要滥用,以免削弱其表达效果。如果每句话都用叹号,就会显得很夸张,让读者觉得很 “吵”。
04逗号(,)
逗号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标点符号之一,用于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动词与宾语之间、状语后边、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等。
比如 “她,一个普通的女孩,却有着不平凡的梦想。” 这里主语 “她” 和后面的补充说明之间用逗号隔开。再如 “我喜欢吃苹果,香蕉,橙子等水果。” 动词 “吃” 和多个宾语之间用逗号分隔。在复句中,“虽然天气很冷,但是大家都热情高涨。” 两个分句之间用逗号连接。但要注意逗号的使用要恰当,不要造成句子结构的混乱。
05顿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例如 “我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这里并列的词语之间用顿号隔开。需要注意的是,并列词语中如果有 “和”“及”“与” 等连词,就不再使用顿号,比如 “我喜欢唱歌、跳舞和画画”,这里 “唱歌”“跳舞”“画画” 是并列关系,“和” 连接最后两个,所以不用顿号。
06分号(;)
分号主要用于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例如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这两个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隔开,显示出它们在结构和意义上的并列关系。如果分句内部已经有了逗号,那么并列分句之间就更要用分号来区分层次,比如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07冒号(:)
冒号通常用在称呼语后边、“说”“想”“是”“证明”“宣布” 等词语后边、总说性话语的后边、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
比如 “老师说:‘同学们,明天记得带课本。’” 这里 “说” 后面用冒号提示下文。再如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冒号用于总说性话语后,引出具体内容。
08引号(“ ”)
引号主要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等。
例如 “他说:‘我一定会成功的。’” 这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像 “‘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这里 “改革开放” 是着重论述的对象。而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比如 “菜鸟” 在网络语境中有新手的特殊含义,使用时可加引号。
09括号( )
括号用于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括号里的内容是对句子中某个词语或整个句子的解释、补充说明等。
比如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这里括号内的内容是对 “北京” 的补充说明。再如 “他最喜欢的水果是苹果(尤其是红富士)。” 括号里是对 “苹果” 种类的补充。如果括号内的内容是对整个句子的注释,那么括号要放在句末标点之后,如 “他昨天没来上课,说是生病了。(具体什么病不太清楚)”
010破折号(——)
破折号用途广泛,可表示解释说明、话题突然转变、声音延长等。
表示解释说明时,如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话题突然转变的例子:“今天天气真不错 —— 你作业写完了吗?” 表示声音延长则像 “卖 —— 西瓜 —— 啦!”
011省略号(……)
省略号表示行文的省略或说话断断续续。在列举内容时,如果不需要全部列出,可用省略号表示省略,如 “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有玫瑰、百合、郁金香……” 当说话断断续续时,比如 “我…… 我……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另外要注意,省略号不能与 “等”“等等” 同时使用,像 “我喜欢吃苹果、香蕉等…… 水果” 就是错误用法。
012着重号(.)
着重号用于引起读者对某些词语或句子的注意,加着重号的部分一般是需要强调的内容。
013连接号(-、~、—)
连接号的形式有短横线 “-”、一字线 “—” 和波浪线 “~” 三种,不同形式用法不同。
短横线 “-” 用于连接相关的词语,表示产品型号、化合物名称等,如 “Intel Core i5-13600K 处理器”
一字线 “—” 表示起止、相关项目的联系等,像 “北京 — 上海的高铁非常便捷”
波浪线 “~” 一般用于表示数值范围,例如 “这次考试成绩在 80~90 分之间的同学有很多”
014间隔号(・)
间隔号用于某些非汉语人名内部或书目中。在外国人名中,如 “列夫・托尔斯泰”;在书名与篇名之间,例如 “《论语・学而》”。
015书名号《 》
书名号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比如 “我最近在读《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他很喜欢听《小幸运》这首歌。” 但要注意,不是所有有名称的内容都用书名号,比如讲座主题就不能用。
016专名号(__)
专名号用于标明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一般在古籍或某些文史类著作中使用。
现在的出版物中,专名号使用相对较少,更多是通过其他方式来区分专名,如用不同字体等。
二、书籍中常见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01顿号与逗号混淆
在列举多项内容时,容易混淆顿号和逗号。比如 “我喜欢吃苹果、香蕉,橙子。” 这里 “苹果”“香蕉”“橙子” 是并列的宾语,应该统一使用顿号,正确的表述是 “我喜欢吃苹果、香蕉、橙子。”
若其中某一项内容本身带有逗号,为了区分层次,此时长项之间用逗号,短项之间用顿号,如 “这次参会的有北京的张三、李四,上海的王五、赵六。”
02问号使用不当
有些句子虽有疑问词,但并非疑问句,却错误地使用了问号。例如 “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这里 “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是 “不明白” 的宾语,整句是陈述句,应改为 “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03引号与句末标点位置错误
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时,句末标点的位置很关键。如果是完整引用,句末标点放在引号内;如果是部分引用,句末标点放在引号外。例如 “他说:‘今天天气真好。’” 这是完整引用,句号在引号内。而 “古人说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 这里是部分引用,逗号在引号外。错误的用法如 “他说:‘今天天气真好”。就混淆了标点位置。
04书名号滥用
书名号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但有些不是这些特定名称的内容,不能用书名号。比如 “我最近在看《如何提高写作能力》讲座。” 这里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只是讲座主题,不是书名等特定名称,应改为 “我最近在看‘如何提高写作能力’讲座。”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是出书的基础要求,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我们在写作和编辑过程中格外细心。只有准确运用这些标点符号,才能让我们的书籍更加完美,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大家在准备出书时,一定要对照《标点符号用法》,好好检查标点符号的使用哦!
这也反映了标点符号是表达的一部分,没有标点符号就无法进行准确的意义传达,它无声地引导读者如何停顿、强调和理解文意。而出书时,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更是马虎不得,因为这不仅关乎文章的准确性,还影响着书籍的专业性和可读性。所以,接下来咱们就说说常见的一些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受篇幅所限,不能全部列举出来,详见《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
一、部分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
01句号(。)
句号是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在出书时,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结束后,就需要用句号来收尾。
比如:“他每天都会早起读书,不断充实自己。” 这句话表达了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所以在句末使用句号。
但要注意,不要一逗到底,将多个完整的句子连在一起,例如 “我喜欢读书,读书能让我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这就混淆了句子的结构,应改为 “我喜欢读书。读书能让我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02问号(?)
问号用于疑问句、反问句的末尾。像 “你今天吃饭了吗?” 这是典型的疑问句,句末用问号。反问句虽然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但语气上带有疑问,所以也用问号,例如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
03叹号(!)
叹号用于感叹句、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和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例如 “这风景真是太美了!” 这是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情感。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如 “请你立刻停止这种行为!” 还有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像 “这样的行为难道不令人发指吗!”
使用叹号时要注意,不要滥用,以免削弱其表达效果。如果每句话都用叹号,就会显得很夸张,让读者觉得很 “吵”。
04逗号(,)
逗号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标点符号之一,用于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动词与宾语之间、状语后边、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等。
比如 “她,一个普通的女孩,却有着不平凡的梦想。” 这里主语 “她” 和后面的补充说明之间用逗号隔开。再如 “我喜欢吃苹果,香蕉,橙子等水果。” 动词 “吃” 和多个宾语之间用逗号分隔。在复句中,“虽然天气很冷,但是大家都热情高涨。” 两个分句之间用逗号连接。但要注意逗号的使用要恰当,不要造成句子结构的混乱。
05顿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例如 “我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这里并列的词语之间用顿号隔开。需要注意的是,并列词语中如果有 “和”“及”“与” 等连词,就不再使用顿号,比如 “我喜欢唱歌、跳舞和画画”,这里 “唱歌”“跳舞”“画画” 是并列关系,“和” 连接最后两个,所以不用顿号。
06分号(;)
分号主要用于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例如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这两个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隔开,显示出它们在结构和意义上的并列关系。如果分句内部已经有了逗号,那么并列分句之间就更要用分号来区分层次,比如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07冒号(:)
冒号通常用在称呼语后边、“说”“想”“是”“证明”“宣布” 等词语后边、总说性话语的后边、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
比如 “老师说:‘同学们,明天记得带课本。’” 这里 “说” 后面用冒号提示下文。再如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冒号用于总说性话语后,引出具体内容。
08引号(“ ”)
引号主要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等。
例如 “他说:‘我一定会成功的。’” 这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像 “‘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这里 “改革开放” 是着重论述的对象。而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比如 “菜鸟” 在网络语境中有新手的特殊含义,使用时可加引号。
09括号( )
括号用于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括号里的内容是对句子中某个词语或整个句子的解释、补充说明等。
比如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这里括号内的内容是对 “北京” 的补充说明。再如 “他最喜欢的水果是苹果(尤其是红富士)。” 括号里是对 “苹果” 种类的补充。如果括号内的内容是对整个句子的注释,那么括号要放在句末标点之后,如 “他昨天没来上课,说是生病了。(具体什么病不太清楚)”
010破折号(——)
破折号用途广泛,可表示解释说明、话题突然转变、声音延长等。
表示解释说明时,如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话题突然转变的例子:“今天天气真不错 —— 你作业写完了吗?” 表示声音延长则像 “卖 —— 西瓜 —— 啦!”
011省略号(……)
省略号表示行文的省略或说话断断续续。在列举内容时,如果不需要全部列出,可用省略号表示省略,如 “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有玫瑰、百合、郁金香……” 当说话断断续续时,比如 “我…… 我……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另外要注意,省略号不能与 “等”“等等” 同时使用,像 “我喜欢吃苹果、香蕉等…… 水果” 就是错误用法。
012着重号(.)
着重号用于引起读者对某些词语或句子的注意,加着重号的部分一般是需要强调的内容。
013连接号(-、~、—)
连接号的形式有短横线 “-”、一字线 “—” 和波浪线 “~” 三种,不同形式用法不同。
短横线 “-” 用于连接相关的词语,表示产品型号、化合物名称等,如 “Intel Core i5-13600K 处理器”
一字线 “—” 表示起止、相关项目的联系等,像 “北京 — 上海的高铁非常便捷”
波浪线 “~” 一般用于表示数值范围,例如 “这次考试成绩在 80~90 分之间的同学有很多”
014间隔号(・)
间隔号用于某些非汉语人名内部或书目中。在外国人名中,如 “列夫・托尔斯泰”;在书名与篇名之间,例如 “《论语・学而》”。
015书名号《 》
书名号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比如 “我最近在读《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他很喜欢听《小幸运》这首歌。” 但要注意,不是所有有名称的内容都用书名号,比如讲座主题就不能用。
016专名号(__)
专名号用于标明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一般在古籍或某些文史类著作中使用。
现在的出版物中,专名号使用相对较少,更多是通过其他方式来区分专名,如用不同字体等。
二、书籍中常见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01顿号与逗号混淆
在列举多项内容时,容易混淆顿号和逗号。比如 “我喜欢吃苹果、香蕉,橙子。” 这里 “苹果”“香蕉”“橙子” 是并列的宾语,应该统一使用顿号,正确的表述是 “我喜欢吃苹果、香蕉、橙子。”
若其中某一项内容本身带有逗号,为了区分层次,此时长项之间用逗号,短项之间用顿号,如 “这次参会的有北京的张三、李四,上海的王五、赵六。”
02问号使用不当
有些句子虽有疑问词,但并非疑问句,却错误地使用了问号。例如 “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这里 “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是 “不明白” 的宾语,整句是陈述句,应改为 “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03引号与句末标点位置错误
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时,句末标点的位置很关键。如果是完整引用,句末标点放在引号内;如果是部分引用,句末标点放在引号外。例如 “他说:‘今天天气真好。’” 这是完整引用,句号在引号内。而 “古人说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 这里是部分引用,逗号在引号外。错误的用法如 “他说:‘今天天气真好”。就混淆了标点位置。
04书名号滥用
书名号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但有些不是这些特定名称的内容,不能用书名号。比如 “我最近在看《如何提高写作能力》讲座。” 这里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只是讲座主题,不是书名等特定名称,应改为 “我最近在看‘如何提高写作能力’讲座。”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是出书的基础要求,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我们在写作和编辑过程中格外细心。只有准确运用这些标点符号,才能让我们的书籍更加完美,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大家在准备出书时,一定要对照《标点符号用法》,好好检查标点符号的使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