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举一个之前有过分析的例子:08金融危机后的广西人民广播电台。
2009年4月开始,广西文艺广播第一个进行类型化改革,全台频率改革完成后所有频率都是类型化频率,而且不再播出卖药广告。乍一看还以为是好消息,但后来发现纯粹就是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而已。而且没了药广,靠普通广告能活吗?最后也无非是财政掏钱摆平,最明显的就是北部湾之声。
北部湾之声,前身是广西对外广播电台,之前每天只能播音8小时,根本没有投放广告的价值。然而也是2009年,广西对外广播电台类型化改革,变成北部湾之声,播音时间延长到17小时,增设调频覆盖。但实际上广西台根本没有能力做对外广播,甚至盗播央广国广节目来凑时间。
到2011年经济广播改为女主播电台的时候就发现端倪了:其实北部湾之声就是经广老旧主播的垃圾场,安置这些老旧主播后,经广就能腾出位置给新晋中专妹了。当然这种羞辱性的做法是留不住人的,安置在北部湾之声的经广老旧主播,最后也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