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可编程空爆弹就在炮口焊一个线圈,厄利孔35高炮的炮口有倆线圈一个负责测初速,一个负责装订,导致不少问题:
1,炮管本来就长,加了俩线圈更长,这俩线圈间距还挺大,这导致机动性变差。
2,连接线圈的导线缠在炮管外围,在前线容易断裂。
3对火控要求极高,第一个线圈测完数据要靠高速计算机计算出时间在炮弹通过第二个引信时装订,成本很高。
4,不容易改造旧设备,要在炮口焊线圈,联导线,复杂了。
最新的是开发旋转计数的可编程智能引信,通过激光测距仪测得目标距离后根据火控算出炮弹需要自转多少圈会飞到目标,少了测初速的步骤,并且只在炮弹上膛时装订,m2的25毫米大毒蛇的已经开始用于俄乌战场,同时m230 30毫米链炮也开发了这种弹反无人机。这有很多好处:不用在炮口焊线圈,联导线,对旧设备改动小,成本低多了。我觉得完全可以淘汰昂贵复杂的厄利孔炮口双线圈模式,全面开发这类引信用于25毫米高射炮,30毫米步战炮,甚至尚在役的老式37炮(需要有带激光测距仪的光电火控)。
1,炮管本来就长,加了俩线圈更长,这俩线圈间距还挺大,这导致机动性变差。
2,连接线圈的导线缠在炮管外围,在前线容易断裂。
3对火控要求极高,第一个线圈测完数据要靠高速计算机计算出时间在炮弹通过第二个引信时装订,成本很高。
4,不容易改造旧设备,要在炮口焊线圈,联导线,复杂了。
最新的是开发旋转计数的可编程智能引信,通过激光测距仪测得目标距离后根据火控算出炮弹需要自转多少圈会飞到目标,少了测初速的步骤,并且只在炮弹上膛时装订,m2的25毫米大毒蛇的已经开始用于俄乌战场,同时m230 30毫米链炮也开发了这种弹反无人机。这有很多好处:不用在炮口焊线圈,联导线,对旧设备改动小,成本低多了。我觉得完全可以淘汰昂贵复杂的厄利孔炮口双线圈模式,全面开发这类引信用于25毫米高射炮,30毫米步战炮,甚至尚在役的老式37炮(需要有带激光测距仪的光电火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