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88,425贴子:73,877,075
  • 5回复贴,共1

汉语中日月的男女因为南京方言发生过一次巨大逆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曾经在汉藏语言的根源,日是女,月是男。最开始周易里的太阴和太阳这两个词本来跟天上的日和月这两个有光亮的天体并没有什么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但是在明朝推行南京方言作为官话的时候导致全国大范围使用南京话把日叫成太阳,把月叫成太阴,又因为后来有了阳男阴女这么个设定,这才产生了太阳公公的形象,而在之前太阳在汉藏语系的语言里是女性的形象,例如藏语中的太阳“尼玛”实际上直接在汉语里的对应就是“日母”二字。(有一些方言并没有受到南京话影响,例如同属江淮的连云港、宿迁、泗阳方言里日是太阴)。
-
转变的不同阶段:
1先秦时期完全是女性角色,羲和是日之女神。日并不是阳,虽然阳这个字里有日,但只是代表光而已,月光照样也是阳,日光月光全都没有的山水暗面才是阴。
2汉朝时羲和仍然是日之女神,是三足金乌的母亲,这时仍然和藏语“尼玛”完全一样,被称为“日母”。
3唐朝到宋朝,日逐渐和阳被联系在了一起,但仍然是女,但从“日母”变成了“阳德之母”。
4明朝之后,日在南京附近的方言里因为日和阳产生了联系而阳是男性所以变成了太阳公公,又因为南京话是明朝的官话,就把日等于太阳的叫法推行到了全国。而一些其他的方言因为日是母,母是女,女是阴,把日称为太阴的版本没有推行开来。


IP属地:加拿大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10 08:37回复
    明朝还把凤当做女性的象征,比如皇后都穿凤纹,然而凤是雄鸟,是男性的象征,比如绿林军有个人叫王凤,纯爷们,三国时期的凤雏,这种情况大概率就是因为凤作为雄鸟羽毛好看,所以是女人,就像杨丽萍扮演公孔雀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10 16:4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真的吗我不信,夏桀这比就把自己比做太阳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10 22:07
      回复
        1完全不能作为论据,毕竟常曦是月神,羲和是日神,都是帝俊妻子,这没法体现阳女阴男
        另外,日主,东君都是相当早就出现的太阳神了。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这个阴阳划分就是根据阳光能否照到,难不成是巨大探照灯?
        太阳温暖万物,像妈妈的怀抱(差不多这个意思,所以有火气之精,阳德之母的说法,和男女阴阳无关,太阳有〈阳〉的属性,男〈阳〉的属性,而太阳还有比它更阳么?所以阳男,毕竟有阳痿一词
        太阴太阳和日月扯在一起不是明朝,我刚才随便搜一下就看见好几句唐宋的诗句
        太阴元是水之精,与水相宜妙莫名。——出自曾丰《题李子权江月亭》
        唐 杨炯《盂兰盆赋》:“太阴望兮圆魄皎,阊阖开兮凉风嫋。”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苏轼《花影》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3-12 09:59
        收起回复
          秦汉阴阳家可不是这么说的,乾卦象征天、阳、刚健、创始,常被喻为男性。
          比如:《易经说卦传》“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
          《淮南子·天文训》“日者,阳之主也;月者,阴之宗也。”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3-12 10: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