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子腔——即丝弦戏。根据河北省戏曲研究室1960年在河北农村的调查,它有很多名称。在保定、石家庄、衡水地区管它叫弦子腔、弦索腔、丝弦腔,也有称呼它是河西调的;在邢台地区把它称做姑娘腔、女儿腔;河北省的西北山区则呼之为罗罗腔(山西亦如此称呼)。石家庄丝弦《文王访贤》
弦索,原是北曲清唱之谓。因北曲清唱时,用一种类似琵琶而名为弦索的乐器伴奏,故而得名。这种乐器(较琵琶体小)直到今天,石家庄市丝弦剧团仍在使用,由艺人世代相传。从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年)禁止顺关路束鹿县农户、市民良家子弟学习散乐、攒钱置面戏的禁令来看,当时河北已有了杂剧和弦索的演出活动。弋腔——即弋阳腔。万历中期以后,昆腔称雄于江南剧坛,弋阳、海盐诸腔在南方趋于不振,但弋阳腔在北方仍有相当的影响。于是人们把本来是南方剧种的弋腔,反而看做是属于北方的戏曲剧种了,以致形成南昆北弋的说法。情况确实是这样。明代中叶以前传入河北的弋腔,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明末,已经完全河北化了。这种河北化了的弋腔,进入清代之后,叫做京腔,也叫高腔或板腔。据《十二律京腔谱凡例》称,这种京腔“已与弋腔迥异”了。它成为在北京非常风行的一个剧种。北方高腔《金貂记·钓鱼》清王朝对于京腔是大力提倡的。例如,清初曾用它来演出美化清王朝的《请清兵》,甚至用它来做八旗兵勇胜利归来的凯歌。到了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京腔在北京极为昌盛。。昆腔——即昆曲。产生于江苏昆山,所以又叫做昆山腔。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也已传入北京,进而流播河北。它开始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和士大夫之间、及至明末清初,朝代的更替,杜会的动乱,民族矛盾和阶级矛质日趋尖锐,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昆腔的发展。例如清初,北京的昆腔班上演了不少新剧目,一方面表现了人们对故国的怀念,另一方面,也认讽了明末封建统治者的极端腐朽和贪婪。清初,北京曾流行“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谚语。所谓“家家收拾起”,就是说家家都喜爱昆曲《惨睹》这出戏。这是李玉《千钟禄》里的一折。源出于唱词的头一句:“收拾起大好山河一担装。”所谓“户户不提防”,也就是说户户都喜爱《弹词》这出戏。这是洪异《长生殿》中的一折。唱词头一句是“不提防余年值乱离”。《惨睹》这一折,主要是表现人们对于国家倾亡的悲痛心情。《弹词》则主要是表现人们经过战争离乱之后,怀念往日安定生活情绪的。这两出戏的广泛流传,甚至家家户户都喜爱它,绝非偶然,正是由于它们曲折地抒发了寓于人们心中的亡国之痛和思念故国之情,因此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再如孔尚任的《桃花扇》,借候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书写了一部南明亡国的捕史。这些都是使昆腔得以在清初盛行的重要原因。
弦索,原是北曲清唱之谓。因北曲清唱时,用一种类似琵琶而名为弦索的乐器伴奏,故而得名。这种乐器(较琵琶体小)直到今天,石家庄市丝弦剧团仍在使用,由艺人世代相传。从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年)禁止顺关路束鹿县农户、市民良家子弟学习散乐、攒钱置面戏的禁令来看,当时河北已有了杂剧和弦索的演出活动。弋腔——即弋阳腔。万历中期以后,昆腔称雄于江南剧坛,弋阳、海盐诸腔在南方趋于不振,但弋阳腔在北方仍有相当的影响。于是人们把本来是南方剧种的弋腔,反而看做是属于北方的戏曲剧种了,以致形成南昆北弋的说法。情况确实是这样。明代中叶以前传入河北的弋腔,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明末,已经完全河北化了。这种河北化了的弋腔,进入清代之后,叫做京腔,也叫高腔或板腔。据《十二律京腔谱凡例》称,这种京腔“已与弋腔迥异”了。它成为在北京非常风行的一个剧种。北方高腔《金貂记·钓鱼》清王朝对于京腔是大力提倡的。例如,清初曾用它来演出美化清王朝的《请清兵》,甚至用它来做八旗兵勇胜利归来的凯歌。到了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京腔在北京极为昌盛。。昆腔——即昆曲。产生于江苏昆山,所以又叫做昆山腔。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也已传入北京,进而流播河北。它开始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和士大夫之间、及至明末清初,朝代的更替,杜会的动乱,民族矛盾和阶级矛质日趋尖锐,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昆腔的发展。例如清初,北京的昆腔班上演了不少新剧目,一方面表现了人们对故国的怀念,另一方面,也认讽了明末封建统治者的极端腐朽和贪婪。清初,北京曾流行“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谚语。所谓“家家收拾起”,就是说家家都喜爱昆曲《惨睹》这出戏。这是李玉《千钟禄》里的一折。源出于唱词的头一句:“收拾起大好山河一担装。”所谓“户户不提防”,也就是说户户都喜爱《弹词》这出戏。这是洪异《长生殿》中的一折。唱词头一句是“不提防余年值乱离”。《惨睹》这一折,主要是表现人们对于国家倾亡的悲痛心情。《弹词》则主要是表现人们经过战争离乱之后,怀念往日安定生活情绪的。这两出戏的广泛流传,甚至家家户户都喜爱它,绝非偶然,正是由于它们曲折地抒发了寓于人们心中的亡国之痛和思念故国之情,因此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再如孔尚任的《桃花扇》,借候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书写了一部南明亡国的捕史。这些都是使昆腔得以在清初盛行的重要原因。